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5.冷却系的故障 5—1冰箱内有机油 现象 水箱内有机油,油底壳内无水。 原因及排除 气缸盖上通往润滑摇臂轴的水平油道的前端螺塞松动,出水管垫片又没将螺塞孔密封严。柴油机工作时,机油压力比水的压力高,因此机油从螺纹间隙渗入气缸盖出水管内而随水进入水箱:在螺塞上涂少许铅油拧紧,垫好垫子。  相似文献   

2.
车辆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机油耗量过高,不仅浪费机油,而且会降低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下面对发动机机油超耗的原因予以分析。1.机油外部渗漏发动机机油外部渗漏常因油管破裂、密封垫或油封损坏、紧固螺母松动、曲轴箱通气系统堵塞等引起。常见外部渗漏的部位有:油管、曲轴箱排油塞、油底壳密封垫、气缸盖垫、气门室罩密封圈、正时齿轮盖垫、曲轴前后油封和机油滤清器等。2.曲轴箱机油过量若曲轴箱内油面过高,则曲轴的连杆端将过量的机油激溅到气缸壁上,进入燃烧室燃烧,使机油消耗量增加,而且发动机性能会因火花塞积炭而下降。检查…  相似文献   

3.
一、裂纹原因与特征 汽缸盖产生裂纹的主要部位是进排气门座之间,俗称鼻梁处,其次是燃烧室与气门之间。产生裂纹主要原因是机手先启动后加水或在高温状态下突加冷却水;水道内水垢太厚或堵塞,长期超负荷运转,供油时间过早产生爆燃等。典型故障特征是:高压气体窜入水箱,冷却水易沸腾,或冷却水渗入缸套,排气冒白烟;油底壳机油油面上升,汽缸垫易烧坏。当有上述故障现象时,应先检查缸盖、机体是否有裂纹,确定裂纹部位,及时修理。  相似文献   

4.
<正>发动机温度过高时,一般先从冷却水的循环回路找故障,然后再从其他方面查找。用手触摸若感到机体的温度与水箱的温度相同时,打开水箱盖,检查冷却水的流量正常时,则说明冷却水的循环回路无故障;如果发现冷却水不流动或流动不畅时,说明冷却水的循环回路有故障。用手挡住水箱上循环胶管,使发动机转速提高,如感到胶管没有压力(水没有流动,不循环),就可证明冷却水的循环回路有了故障。一、从冷却循环回路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5.
(1)当发现机油消耗过多时,应首先检查机体和齿轮室盖、行轮一侧的大盘、后盖、盖罩等连接处是否有漏油现象。如漏油,应注意观察各连接部位的密封垫是否完整,要对损坏的密封垫进行更换。若密封垫完整,应捡查各部位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对松动的螺栓用扳手上到规定扭力即可。如果以上部位  相似文献   

6.
4115T型柴油机为何水箱窜机油4115Y型柴油机工作时,机油窜入冷却水箱内,而水箱内的水却不能流入油底壳内,出现这样的故障,有一个不容易找到的原因。在柴油机的气缸体上有三条油道,一是通往摇壁轴的油道;二是通往凸轮轴的横向油道;三是通往曲轴的主油道。...  相似文献   

7.
一台S195型柴油机,使用一年后发现油底壳中有水。经检查修理后仍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采用试压法,找到了故障原因。其方法如下: 装复柴油机,在水箱内加满水,把后挡盖拆下,放出机油。在水箱加水口处放  相似文献   

8.
一、机油窜入冷却水散热器 有些4115T型柴油机工作时,机油会窜入冷却水散热器,而水却并不流入油底壳内,出现这样的故障,有一个不易查找的原因。在4115T型柴油机的气缸体上有3条油道:一是通往摇臂轴的油道;二是通往凸轮轴的横向油道;三是通往曲轴的主油道。机油通过机油泵产生压力,输入以上油道。主油道孔与放水开关紧固孔距离较近,前者是铸造原  相似文献   

9.
东方红—75拖拉机在使用中经常发现冷却水进入油底,拔出量油尺,机油呈乳白色,有泡沫,或拧开放油堵先流出水来。发现机油中有水,可用一简便方法试验观察,找出漏水的部位及原因。 用一个三通管接头,一端接水箱回水管,一端接一个0~4公斤/厘米~2的压力表,另一端接一气管。将冷却系加满水,封闭水箱口,使冷却系不与大气连通。打开气门室盖罩,向气管充气,当压力表指针达1~1.5公斤/厘米~2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一台6110型柴油机在运行中出现水箱加水 口向外渗水,并积有大量油污,开始怀疑可 能是缸垫烧损造成的。经拆下缸盖查看,缸 垫完好无损,后又拆开机油散热器检查发现,是由于机油散热器油封损坏所致。该柴油机的机油散热器安装在机体左侧的冷却水道内,散热油管浸在冷却水中,机油的降温是通过循环的冷却水散热来实现的。柴油机工作时,机油的压力达25MPa,损坏的油封已不能起到密封和阻油的作用了,机油就会很快的渗漏到冷却水道内与循环的冷却水一同进入水箱而向外窜出。更换油封后,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11.
离奇故障三例阳朔县农机校李运亮一、从水箱回冒机油有台配290Q柴油机的四轮农用运输车,工作中连续不断地从水箱口日机油,而检查油底壳时则无水进人的怪现象.此车曾有过从水箱口冒机油,原因是气缸盖机油道加工工艺孔堵钉松动造成的。这次拆卸检查,气缸盖机油道工...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需用润滑油的部位很多,而储存机油一般只有三个地方:一是发动机的油底壳,这是润滑机油储存量最多的地方;二是湿式空气滤清器;三是喷油泵体。导致发动机润滑油消耗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机体结合部位密封不严,润滑系统漏油。排除方法是,根据漏油位置,检查各密封垫和油封,更换破损的密封垫或损坏的油封,确保其密封性能。 2.油底壳油面过高。油底壳油面过高会引起发  相似文献   

13.
油底壳机油进水的检查与判断东方红-75型拖拉机在使用中经常发现冷却水进入油底壳,拔出量油尺,机油呈乳白色,有泡沫,或拧开放油堵先流出水来。发现机油中有水,可用一简便方法试验观察,找出漏水的部位及原因。用一个三通管头,一端接水箱回水管,一端接一个压力表...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台新的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磨合试运转期间,发现机油压力指示阀升不足,并出现少量冒黑烟现象。立即停车检查。因为该车是新的,机油泵不可能因磨损而引起机油压力不足,故障原因可能是机油滤网堵塞或油底壳机油不足。熄火30分钟后抽出油标尺,检查油底壳机油,发现机油反而超过上刻线,且较稀。漏的是水还是油?检查水箱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台E514联合收割机的配套动力4VD14.5/12—lSRW型柴油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冷却水箱中会出现一层较厚的油沫,经过验证后确认是润滑机油.现机油是从何处串入水箱中的呢?针对此故障,对该机进行拆卸检查发现油底壳内渐开线型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油水热交换器)的密封胶圈因老化封闭不严而使机油串入冷却水中.该机采用的这种渐开线型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其结构是比较先进的,芯内有六片渐开线型的铝合金散热片,散热片是空心的,其端面为梯型,片内流水片外流油,而内外散热片的圆周却是靠一个6×275的“○”型密封圈彻底隔离密封的.虽然这种油水热交换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漏油漏水故障少等优点,但在使用维护中切不可掉以轻心,谨防油水混串.正确的安装检测方法是:在安装“○”型密封圈前应注意油水热交换器内外散热片间的密封环座是否完好.装上完好无损的“○”型密封圈,加上盖板,拧上中心螺栓,以十字交叉顺序紧固盖板螺母后,向油底  相似文献   

16.
油底壳进水的检查方法东方红-75在使用中经常发现冷却水进入油底壳,拔出量油尺,机油呈乳白色,有泡沫,或拧开放油塞先流出水来。发现机油中有水,可用一简便方法试验观察,找出漏水的部位及原因。用一三通管接头,一端接水箱回水管,一端接一个0~400kpa的压...  相似文献   

17.
缸垫烧蚀分析一、如何判断气缸垫烧蚀气缸垫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其烧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有所不同。1.如果缸垫的油道和水道之间的地方被烧蚀,因机油压力大于循环水压力,所以机油会通过烧蚀处进入水道,使水箱的冷却水表面有层机油。2.如果缸...  相似文献   

18.
武峰 《湖南农机》2002,(6):26-27
柴油机的机油向外渗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油料及造成机械故障,严重时还会发生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为减少事故隐患,节约能源,现将单缸柴油机漏机油的主要原因进行综述。(1)螺栓扭力不均。使用螺栓固定的机件,如油底壳,齿轮室盖等,紧固时不是按要求分次均匀地对称拧紧各个螺栓,而是将某一个先拧紧。从而造成机件翘曲而不能压紧密封垫片,使接合面产生缝隙而漏油。(2)关键的螺检没拧紧。如油底壳的放油螺栓没有拧紧,工作时会不断漏机油。若运行中不注意检查,放油螺栓一旦松脱,机油将全部漏掉,会造成烧瓦、拉缸等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一台泰山-15型拖拉机.刚换了林塞和出油阀后不久,出现了机油变稀和油面升高的现象。拆卸喷油泵仔细检查,发现造成上怵故障的原因旱机手在安装固定柱塞套筒的定位螺钉时未加密封垫片。好上垫片并更换了机油后,故障现象排除了。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在运输途中离合器突然分离不清。拆卸检查,看到摩擦片无磨损,调整了压爪间隙但没有排除故障。后又仔细检查,发现飞轮壳固定螺栓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导致飞轮与传动轴不同心。均匀地紧固螺栓后,故障现象消失了。一台新购的拖拉机上的S195型柴油机,试机时机手发现喷油泵不供油。拆开喷油…  相似文献   

20.
冷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发动机过热、冷却液漏失、电腐蚀和预热缓慢。据调查,在发动机过早出现的故障中,53%是由于忽略了对冷却系统的维护而引起的。从维修的观点来看,冷却系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散热器、压力盖、风扇、皮带、皮带轮、水泵、机油冷却器、恒温器、软管、密封垫和加热器;(2)冷却系统的热传导或“湿边”(冷却液与金属接触的部位)。此部位在发生损坏之前是很少被考虑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