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玉立  何文兰  杨共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77-577,580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6%苯磺隆·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麦田一年生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小麦安全.使用16%苯磺隆·氯磺隆以在3叶期至拔节期以前,用量112.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3.
4.
<正> 丁草胺·苄磺隆·甲磺隆混剂(简称丁·苄·甲混剂)是一种磺酰尿类高效除草剂。有关于丁·苄·甲单一品种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但至今未见其混合制剂分析方法报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丁·苄·甲混剂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技术,并已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经过10多年观察及亲临案例,基本认识了氯磺隆、甲磺隆的残留危害风险以及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野茭白、树木的杀伤力,并对氯磺隆、甲磺隆的合理使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7.
除草剂绿磺隆和甲磺隆对后茬作物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油菜为指示生物,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除草剂绿磺隆和甲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危害。结果显示:除草剂浓度、尿素溶液浓度、缓冲溶液pH值与油菜平均根长之间符合多元线性方程,绿磺隆遵循方程y=6.309 29-0.070 49x1-0.128 58x2-0.333 33x3(R2=0.996 8),甲磺隆遵循方程y=18.372 79-0.220 05x1-0.298 42x2-1.476 67x3(R2=0.995 1);绿磺隆和甲磺隆的浓度,添加尿素溶液的浓度以及缓冲溶液的pH值越大,油菜平均根长越短,对后茬作物的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8.
氯磺隆和苯磺隆对玉米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用玉米沙培主根长度法测定了玉米品种农大 3138和农大 10 8对氯磺隆和苯磺隆的相对敏感性。结果表明 ,农大 3138耐药能力比农大 10 8强 ,氯磺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比苯磺隆大。有关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研究结果表明 ,氯磺隆和苯磺隆对两种玉米离体ALS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是玉米ALS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氯磺隆对两种玉米ALS酶的抑制作用强于苯磺隆。低浓度的氯磺隆和苯磺隆对活体ALS酶无抑制作用 ,高浓度下才抑制活体ALS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醚苯磺隆·异丙隆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醚苯磺隆.异丙隆50WP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0.
<正> 甲磺隆、绿磺隆是最新开发的磺酰尿类超高效型除草剂。这两种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用量少、杀草力强、经济实用等特点。对人畜安全。它们对麦田近20种杂草,特别是双子叶杂草具有优异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 冬前1次用药, 对麦田的雀麦、播娘蒿、荠菜和麦瓶草等双子叶杂草有较好防效。适宜用药时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 推荐剂量为1 875~2 250g/hm2。  相似文献   

14.
日本看麦娘对氯磺隆、异丙隆和骠马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施用氯磺隆不同年限的麦田采集日本看麦娘种子。室内进行不同剂量的氯磺隆、异丙隆、骠马处理,测定日本看麦娘植株鲜重抑制率。连续施用氯磺隆5~6年后再施用异氯混剂(异丙隆与氯磺隆的混配剂)3~5年,日本看麦娘的抗性指数达325.80~613.40;麦田连续施用氯甲混剂(氯磺隆与甲磺隆的混配剂)3~4年、异氯混剂2~3年,日本看麦娘的抗性指数为15.22~42.45;对氯磺隆产生抗性的日本看麦娘种群(R1~R9)均对异丙隆、骠马敏感;连续施用骠马2~3年麦田的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骠马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50%醚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0、90 d,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6.08%~99.46%、98.31%~100%;施药后90 d,综合鲜重防效为99.94%~100%;对照药剂50%醚苯磺隆WP和50%异丙隆WP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97.37%、97.09%和100%、98.99%,鲜重防效分别为100%、99.97%。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除草剂混配增效测定法,以异丙隆、扑草净及甲磺隆不同配比混配后在婆婆纳、蜡烛草上进行了药效测定和最佳配比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与甲磺隆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39,1.14,最佳配比为144∶1;当异丙隆与扑草净+甲磺隆(75∶1)混配后,混配比<4.5∶1时,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1.18≥1,三者最佳配比为85∶75∶1。二种混配剂适宜用药量分别为402~548和549~622g/hm2,在杂草2~3叶期使用,对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83.1%~92.5%,84.5%~91.6%,药剂成本分别为16.8~23.4,35.6~40.2元/hm2,对小麦及后茬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VC材料的圆柱形盆钵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甲磺隆和氯磺隆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甲磺隆和氯磺隆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处理后15d,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两种农药残留量分别下降了44.7%和41.5%(甲磺隆)及38.7%和40.1%(氯磺隆),根际和非根际的残留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后31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77.7%和64.8%(甲磺隆)及62.7%和50.1%(氯磺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后63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96.4%和85.1%(甲磺隆)及90.0%和79.4%(氯磺隆),残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甲磺隆的降解趋势和氯磺隆基本一致,但下降幅度比氯磺隆大.二者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G0e-λt(C代表浓度;C0代表初始浓度;t时间),决定系数范围在0.934 2~0.995 7之间.在种植水稻的条件下,下层土的农药残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数日内达最高点,之后不断下降,122d后低于检测限.水稻下层土残留的从无到有说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可能是水田环境农药残留降解的原因之一.干旱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不明显.说明水旱轮作有利于农药残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片内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淮稻9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设异丙隆浓度为2.5、5.0、7.5、10.0 mg/ml,苯磺隆浓度为0.2、0.6、1.0、1.4 mg/ml,测定处理后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异丙隆浓度达7.5~10.0 mg/ml时对根重、苗重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磺隆浓度为1.0 mg/ml时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异丙隆能显著抑制根系活力和增加MDA的含量,浓度为2.5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65.26%,增加MDA含量42.39%。苯磺隆在1.0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32.83%,在0.2 mg/ml时增加MDA含量27.41%。[结论]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体内物质积累、根系的活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 法龙镇1990年试验示范使用麦田除草剂绿磺隆,现已大面积推广,在稻麦连作田得到广泛应用。广大农民在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稻麦连作麦田恶性杂草看麦娘所造成的草荒问题。但是,目前绿磺隆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使用剂晕过大。按要求667平方米耕地使用绿磺隆有效成份为1克,可是现在有的地块使用剂量已达2—3克。二是使用次数增加。有的农民小麦播后芽前使用了,看到有杂草出苗就又使用一次。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