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壳聚糖对棉花种子萌发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0.2%、0.3%、0.4%、0.5%五种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棉花种子12h,以蒸馏水浸种12h为对照.室温培养7d,每天自然光照8h,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且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浓度为0.2%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7%、3.17%、2.63、30.7、96.87%、37.42%、33.78%,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草酸对豇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香草酸对豇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差异显著性影响(除10-3mol/L显著抑制豇豆幼苗根长外);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豇豆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均呈降低趋势.10-4 mol/L和10-6mol/L分别显著抑制了豇豆种子SOD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大,白菜种子萌发率及白菜幼苗的根长和苗长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白菜种子萌发率和白菜幼苗的根长均未受苯甲酸影响,而白菜幼苗的苗长在苯甲酸浓度最大时才受到显著抑制;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大,白菜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均呈降低趋势,当笨甲酸浓度达到10~6 mol/L和10~5mol/L时,分别显著抑制了白菜种子SOD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6.
7.
8.
热带植物种子萌发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分布于滇南热带的256种热带植物的种子在五种不同温度和两种光照条件下的萌发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有13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均不萌发,在能萌发的125种植物中,80%以上的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8-30℃,且需光性种子多于忌光性种子,但这些种子对光照的反应与温度有关;在18-30℃,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也越高,而在36-42℃则越低;千粒重在200-400克的种子平均萌发率最高,400克以上的种子萌发率很低。实验室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种不及时、种子休眠和萌发条件不当。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预处理小麦种子对萌发代谢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多研究表明,播前应用聚乙二醇(PEG)渗调处理可以提早出苗、增强种子和幼苗的活力及抗性。但是由于PEG用量大,价格昂贵,在农业生产上无法推广应用。郭金铨等成功地应用用量小、成本低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替代PEG处理大豆种子,获得了明显的生理效应。本文着重探讨PVA预处理小麦种子对种子活力、萌发代谢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室内萌发试验 供试材料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pH82-2-2。将种子用0.1%HgCl_2处理15min,无菌水冲洗数次。精选100粒种子于培养皿中,分别加入0.5%、1.0%、1.5%、2.0%、2.5%PVA(80,000)和10%、15%、20%、25%、30%PEG(6,000)溶液10ml,浸泡时间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种子萌发是沙米种子的唯一繁殖方式,以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光照、GA3、Na Cl、PEG对沙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沙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高于光照条件下的萌发;GA3处理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0.1%、0.15%浓度GA3处理的萌发率高达99.6%,而且不同浓度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随着盐胁迫加剧,沙米种子萌发率降低,以50%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最高;随着PEG渗透势的下降,沙米种子的萌发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EG渗透势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在渗透势阈值为-0.0676 MPa时,种子萌发较高。研究表明,沙米种子萌发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沙米种子喜于黑暗条件下萌发,属于一种厌光型种子,GA3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沙米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论为揭示沙米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沙米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重金属镍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0.5、1、5、10、50、100 mg/L)镍(Ni2+)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mg/L)有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中等浓度(5 ~ 10 mg/L)时能正常萌发和生长,而高浓度(>10 mg/L)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相对于高浓度Ni2对芽的长度和重量的抑制作用,对根的长度和重量的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发芽实验研究了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油对小麦和苜蓿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二者的根、芽、下胚轴生长和发芽率均明显下降。在0~800mg/kg范围内,随着油浓度增加小麦和苜蓿各项指标下降较快,几乎呈直线下降,大于800mg/kg则抑制减弱,1600mg/kg以上变化不大。在二者的各项指标中,根或根与下胚轴的干重均随油浓度增加呈现规律性下降,是衡量土壤油污染程度的一个较稳定指标,小麦发芽率可作为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种子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与休眠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京冬6号冬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花后15DAA、20DAA、25DAA、30DAA(DAA:花后天数)种子的水分含量与其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对不同成熟度小麦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均有调控作用,干燥降水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且充分干燥可使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完全处于可萌发状态;伴随种子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界点水分值有下降趋势,使种子发率达到80%以上的种子水分含量为:15DAA:45%;20DAA:43%;25DAA:39%;30DAA:34%。 相似文献
16.
17.
新疆沙冬青种子特性分析及萌发条件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新疆乌恰县境内的新疆沙冬青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特性以及萌发条件优化选择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果荚天然虫蛀率为63.67%,籽粒天然虫蛀率为25.16%,籽粒天然结实率为76.21%,籽粒的种径大小为长(6.232±0.14)mm,宽(4.917±0.25)mm,厚(1.609±0.1)mm,瘦籽率为3.15%,饱满种子千粒重为35.63g,瘦籽千粒重为18.36g。根据所测定的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指数高低来优化选择最适宜的种子萌发条件,优化选择的结果:种子播种深度为2cm、土壤含水量为20%、温度与光照条件为30℃/10℃.14h/10h。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OD)是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质密切相关的酶。对种子 POD活性的变异分析无疑为小麦品质改良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用 12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 2年度(2012, 2013)POD活性,并进行了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和阳离子活性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间的 POD活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年份间 POD活性相关极显著(r=0.5143)。2个年度的品种(系)间差异顺序基本一致,认为 POD活性主要受遗传控制。聚类分析将供试的 120份材料的 POD活性聚为 6类,每类酶活平均值和每类 SDS沉降值大于 4 mL的品种(系)数占每类中总材料数比例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0.939),验证了 POD影响面筋品质的理论。关于电泳,虽然‘KS448’, ‘西昌 177’和 ‘蜀万 831’的 POD 活性都高,但是其同工酶图谱却有明显的差异,推测‘蜀万831’含有的 POD可能主要是阴离子 POD,而 Px3可能主要控制小麦籽粒的颜色和大小。最后这些材料中选择了POD酶活低,面筋品质好,种皮颜色浅的3个品种作为优质小麦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蟛蜞菊毛状根的乙醇提取液浸泡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等种子研究其化感作用,为今后开展通过南美蟛蜞菊离体培养毛状根来生产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奠定实验和技术基础。【方法】我们用0.5 g/mL、1.0 g/mL两种浓度蟛蜞菊毛状根的乙醇提取液,分别浸泡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等种子3h、12h和24 h后,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以清水浸泡后的种子萌发情况作为对照相比。【结果】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或浸泡时间越长,种子的萌发率越低,而且发现在0.5 g/mL(鲜重)的低浓度提取液中浸泡12 h以上,鬼针草、马唐和狗尾草已经不能正常萌发,在1.0 g/mL(鲜重)的高浓度提取液中浸泡12 h以上对种子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鬼针草、马唐、稗草、狗尾草、蒲公英种子均不能萌发。而且发现无论是用0.5 g/mL(鲜重)的低浓度提取液还是用1.0 g/mL(鲜重)的高浓度提取液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在24 h以上,抑制效果就更加明显。【结论】结论:蟛蜞菊毛状根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