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关于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叔同,晚号颍滨遗老,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众所周知,北宋的眉山苏氏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都是以文名满天下,及主要以文名垂史册,父子三人均由后人列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这是后人对其父子三人文学成就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虞文霞 《农业考古》2001,(2):261-261
关于封建社会人治的重要性 ,清康熙皇帝一言以蔽之 :“从来有治人无治法 ,为政之道全在得人。”( 1) 正因为如此 ,任何一个朝代为官者的能力和作风与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大有关系。作为北宋真宗时期权臣的丁谓 ,其人品和为人之道虽颇受非议 ,历来贬大于褒 ,但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却屡有建树 ,丁谓创制的北苑龙凤团茶及主持进行的茶法改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拟就丁谓对宋代茶文化的贡献及在真宗时期进行的茶法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作一介绍及评述。不足之处 ,敬请斧正。一“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茶叶生产 ,经过…  相似文献   

4.
禁榷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权通过垄断来聚敛财利的经济制度.李觏作为北宋功利学派的思想大家,对禁榷产生的必然性、禁榷衰落以及通商代替禁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又对王安石产生极大的影响,王安石不仅认同李觏废黜禁榷的观点,更是将榷利的性质归于不义之财,并且指出解决财用匮乏应当依靠改革,而不是靠聚敛民财的禁榷.  相似文献   

5.
舒义顺 《农业考古》2006,(2):158-158
以茶代酒,古今皆有,见诸文字,寥寥可数。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含英制1.5400加伦。笔者注)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则以为罪。”三国时孙权的孙子、吴国的末代国君孙皓,生性专横残暴,荒淫奢侈,多忌讳,好酒色,于元兴元年(公元264年)继孙休即位后,每次赐宴群臣,必是一整天,规定每人须喝完七升,尽兴大醉方休。君命不可违,酒量小的人喝不了,只得把酒往自己颈脖里浇灌,让衣服吸酒,佯装喝完,弄得宴席上洋相百出,一…  相似文献   

6.
湖北茶泉     
冯祖祥 《农业考古》2002,(4):160-164
茶之为饮 ,传说起自于随州厉山神农氏部落 ,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已逐步认识到水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茶汤的色、香、味的发挥 ,择水烹茶 ,尤为切要。陆羽在《茶经》中云 :“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拣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其瀑布湍漱 ,勿食之。久食 ,令人有颈疾。”“其江水 ,取去人远者。井水 ,取汲多者。”明·许次纾《茶疏》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其言虽简 ,而于论水备至。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 ,境内崇山峻岭 ,峡谷幽邃 ,溶洞伏流 ,茶泉分布…  相似文献   

7.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2,(4):249-249
一、中华高僧携茶西域我国唐代赴西域求法的高僧中 ,除玄奘外 ,义净 ( 6 35- 71 3)可算最为著名的一位。他不仅在印度游学二十余年 ,翻译了不少佛教经典 ,自己还写了不少著作 ,其中留传于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特别是《南海寄归内法传》 ,它是义净自己游历印度与南海二十余年起居生活和所见所闻的实际记录 ,弥足珍贵。正是在这部著作中 ,提到了茶。义净在该书第 2 8节“进药方法”一节中 ,写到当地人遇有病起 ,必先饿身 ,然后常用当地出产的诃黎勒皮、干姜等服治。而他自己则用中医方法辩证调…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任舒州三年,是他任地方官时间较长一次,也是他为解除农民困苦、破解当时经济困局思考最多的时期之一。可以说,后来变法的一些政治设计,在舒州任上已具雏形。文章主要就其在舒州任上经历及其前后在皖诗文、交游的相关本事和题旨进行考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辽沈地区作为满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祥地以来茶的发展为线索,重点就辽沈地区茶文化形成-“茶史”、茶业在辽沈地区的发展趣事-“茶趣”、茶业在辽沈地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茶业”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化进程带来景观上千城一面的现象,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印迹,保护与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塑造城市景观名片的重要途径。武夷山风光秀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茶技、茶艺以及千姿百态茶叶种类,都是营造特色景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武夷山茶博园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是融山水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2,(4):246-248
翻阅长期以来包括名人著作的茶史书刊 ,对我国封建社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茶马互市贸易 ,有笼统斥责为“以茶治边”或曰“以制戎狄” ,是政治上的“压迫” ,经济上的“掠夺”的论点。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片面的 ,是不符合史实的。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以茶易马 ,是唐至清各朝长期奉行的一贯政策 ,它关系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 ,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问题 ,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本文拟专从政策的角度进行透视 ,因限于篇幅 ,其他有关联的问题一律不叙。一、唐朝的怀柔政策唐朝自立国之初 ,即实施明智的开明政策 ,为史学家所公认。对边疆…  相似文献   

12.
宋代既是一个科技繁荣的朝代,又是一个祥瑞、灾异等迷信十分盛行的朝代,其对宋时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灾异说不仅当时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而且成为攻击王安石变法的武器,甚至成为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茶文化的研究因其资料缺乏而所受关注度不够。但茶叶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建国后中美经贸文化往来以及美国饮料市场发展中和美国文学作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这一历史,概括出美国茶文化的特色———快捷方便、多样包容性,这与美利坚民族的鲜明个性密切相关。论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对将来的美国茶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茶最早叫荼、茗、葭萌等。位于淮河上游的信阳是茶的故乡,也是中国最北的产茶区。这里有着适合绿茶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自从2300年前开始种茶至今,信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在漫长的茶叶种植过程中,信阳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茶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茶史文献可知,我国清代叶隽撰写了茶书《煎茶诀》,但该书在我国失传,朱自振教授等近在日本发现由日人编辑、删改后出版的“明治本”和“宽政重刻宝历本”两个版本,分别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大阪中央图书馆。本文介绍《煎茶诀》的这两个版本,旨在为国内茶叶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一、“明治本”《煎茶诀》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附(一):王治本序,明治十二年小田诚一郎训点本全文:藏茶初得茶,要极干脆。若不干脆,须一焙之,然后用壶佳者贮之。小有疏漏,致损气味,当慎保护。其焙法:用扌卷张纸散布茶叶,远火焙之,令渐干。其壶如尝为…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青苗法对农村信贷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清振  魏巍 《甘肃农业》2010,(5):67-68,71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从农业金融的角度分析王安石青苗法,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及其缺陷的基础上,从重视市场力量、大力发展明间信贷公司方面提出了王安石青苗法对农村信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3,(2):330-333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 ,特别是 1 993年以来至今 ,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 ,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洱茶及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 (思茅市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普洱茶的历史地位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 ,源远流长。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即是…  相似文献   

19.
陈云君 《农业考古》2001,(4):277-280
自从传说的圆悟克勤写出“禅茶一味”赠日本禅学弟子后 ,此四字便成了参禅者及饮茶者的“口头禅”传诵千年 ,至今不衰。这四个字固然为禅学浃肌之语 ,可注可疏 ,虽万语千言而无尽其意 ;这四个字无解无释 ,虽置之一言半句即为赘疣 (“禅茶一味”究竟是不是宋僧 (圆悟 )书赠日僧尚无确论 ,而且现在传世的圆悟墨迹中并无“茶禅一味”字样 ,所以我以为杭州赵天相君说是“日本的茶禅一味观念是在珠光时期形成 ,茶禅一味词语更在其后出现”的是 !)。茶与禅在中国唐代即多见于文人诗文、僧家公案之中 ,但自从驻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 )…  相似文献   

20.
熊纬 《农业考古》2002,(2):304-306
中国的茶歌、茶曲 ,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早在唐代就有宫中妇女品茶赏乐 ,享受着茶韵与茶情溶为一体的史料记载 (见唐《宫乐图》)。而传统茶歌则源于茶农上山采茶时的口头创作 ,并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工完善。它充分反映了茶农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也是各个历史时代社会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