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地区流行着两种严重影响保育阶段仔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很高的新疾病,多发生于4~18周龄的猪,以8-12周龄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约为2%~50%,死亡率达5%~100%。存活的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种新病是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另一种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或称猪断奶后全身消耗性消瘦综合症(PMWS)。  相似文献   

2.
王钢 《畜禽业》2006,(9):42-43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咳嗽、气喘,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解剖表现为肺部出现紫红色到灰色的肉样或虾肉样坚实区。该病在同一猪群的发病率可达100%。特别是在高密度饲养的规模化猪场,一旦爆发该病就难以控制。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分布。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猪气喘病的发生,给世界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至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患病猪群生长速度降低12%~15%。饲料转化率降低10%,育肥期延长1个月。严重者则形成僵猪。病猪饲料消耗大,生长缓慢。一般要多消耗20%左右的饲料,生长率明显降低,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06,(1):10-10
目前,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BDC)。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某种猪场暴发了以仔猪、育肥猪和种猪中绝大多数出现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的疫情。其中仔猪443头,发病360头;育肥猪807头,发病614头;种猪173头,发病89头。仔猪、育肥猪和种猪的发病率分别这81.26%(360/443)、76.08%(614/807)和51.45%(89/17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为猪气喘病。该场及时采取了控制、隔离和治疗措施。经过一个疗程(10d)的治疗,病猪的气喘、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和采食量基本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仔猪死亡32头,育肥猪死亡4头。仔猪和育肥猪的死亡率分别为7.22%(32/443)、0.50%(4/807)。通过对该起猪病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净化和预防猪气喘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猪痢疾(SD)又称血痢或黑泻病,由赤痢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引起的,是猪的一种严重的肠道和粘膜出血性下痢。本病的发病率约为75%.致死率约为5%~25%,病猪即使病愈,生K也很缓慢,尤其是规模养猪场多发。在某些猪场,猪的痢疾的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仔猪痢疾己成为制约仔猪育成率的关键因素。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规模养猪场发生猪痢疾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粤东某猪场存栏猪800多头(其中母猪82头),2004年4月初先后于育成猪舍的保育猪(1—3月龄)出现以咳嗽、气喘、发热、皮毛松乱或皮肤潮红、食欲不振或废绝为特征的病猪39头(其中死亡19头),发病率占该幢猪舍235头的11.06%,死亡率为发病猪的48.7%。发病初期作为一般感冒和猪肺疫而选用退热药及大量抗菌(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氨苄、林可霉、氧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等)进行治疗不但无效,且疫情进一步蔓延,母猪舍先后出现8头流产或产死胎,还有1窝23日龄的临断奶仔猪(11头)开始发病即2头母猪突然喘气死亡。原先发病之病猪,有的表现贫血、皮毛苍白或黄染,也有出现丘疹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病毒在PRDC中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在我国,从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到内地省份(河南、湖南、湖北),很多猪场,包括特大型现代化猪场,部分著名的种猪场,外贸出口场(供港场)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呼吸道病的困扰,此情况多数发生在保育期和育肥期的猪,其特点主要是:病猪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或停滞;不少急性病猪在打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渐成僵猪。发病率通常在30%~70%,死亡率为5%~10%,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病在国外称为猪呼吸道…  相似文献   

8.
顾觉 《畜禽业》2006,(2):34-36
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MPS,猪地方性肺炎EPS)是猪的一种直接接触、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主要通过鼻腔接触和空气传播,在猪群密集、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有利于本病的传播。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特征性的病变:肺的尖叶、心叶、膈叶的尖端及中间叶呈现肉样或肝样病变。本病以慢性病例多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宁夏腐植酸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试验,表明腐植酸钠能提高猪日增重,提高率达67.9%,并对猪的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权中会 《畜禽业》2005,(8):55-55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或猪出血性败血病,是由猪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许多猪场常采用猪舍上面搭盖塑料膜的办法保温,但如果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或突然增大通风使上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而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则可能诱发疾病。陕西咸阳某猪场搭盖塑料膜的圈养猪发生以突然死亡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确诊为猪巴氏杆菌病,现报道其发病及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曾小波 《畜禽业》2000,(3):54-55
选择长X约杂交断奶仔猪108头,试验川营奶仔猪预混料SA6101、SA6201、SA6121、SA6221饲喂效果一结果表明,川营奶猪预混料AS6101、SA121较市售同类产品SP01日增重提高6.05%、5.45%;料肉比降低7.94%、5.24%,仔猪预混料SA6201、SA6221较市售同类产品SP02日增重提高4.65%、4.26%,料肉比降低2.37%。1.90%;且试验组均采食良好,腹泻率低,仅为1.57%和1.11%,综合养殖效益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猪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度死亡率为特征。受感染种猪场的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可达20%以上,新生断奶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种公猪感染后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康复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最初由于病因不明,症状不一,曾先后命名为“猪神秘病”、“猪蓝耳病”等10多个病名。本病在短短的几年内传遍世界各养猪国家,尤其在猪…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几乎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冬季多见.生猪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猪舍防寒保温,做好清洁、卫生、消毒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所谓“猪无名高热症”,是指猪患病后体温升高40.5℃以上,用抗菌素治疗不退热或抗菌素配合解热药用后体温仅有短暂下降,第2次用药则无效;少食或不食,渐进性消瘦,极度衰竭,粪干硬或拉稀。该症不是单纯一种病,而是诸多种疾病的总称,主要有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和猪流行性感冒,近年来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有的基层兽医,规模化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由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03,(2):49-49
春季养猪应防疫1保持猪舍温暖,勤清除舍内猪粪尿,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半月用10%~20%草木类或2~3%烧碱等对圈舍、墙壁、环境消毒。每天清扫饲槽、水槽。每7~15d用3%~5%耒苏尔液对水槽消毒一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2经过长途运输的小猪,因受风寒和车船颠簸等刺激,部分出现拉稀食欲减退等症状,应按猪的用途及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适当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小猪快速生长。3每两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给猪只驱虫,并进行春季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的免疫注射,做到防疫…  相似文献   

16.
EM原露在育肥猪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旺  王萍 《畜禽业》1998,(2):45-46
为了验证EM原露的效果,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EM原露饲料,并配以FM原露饮水,日增重提高9.37%,料肉比减少0.63kg,平均每头多盈利82.69元,试验猪抗病能力增强,猪粪不臭,苍蝇减少70 ̄80%,改善了猪场的环境,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2002年7~11月,山东省临沂市南部几县猪群相继发生一种以精神不振、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造成大批猪只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自2002年7月起,郯城县某猪场先发生该病,随后往北蔓延,涉及苍山、临沐、费县等60多个乡镇。一般在饲养密度高、封闭饲养的猪场内多发,主要侵害20~50kg重的育肥猪和后备猪,发病率达40%~50%,发病猪群死亡率达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1头发病,而对照组乳猪56头,其中发病34头,死亡10头,预防给药可以降低乳猪发病率60.71%,死亡率降低17.86%。用“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发病乳猪86头,治愈83头,治愈率达96.5%。结果表明,“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乳猪疾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节低温高湿,为猪病毒性腹泻疫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多发季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由于猪只转运或人员流动引入该病并传播开来。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急性发病时常于7d内导致大规模感染。发病猪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者呈喷射状;粪便呈多种颜色,迅速脱水消瘦死亡,感染天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种猪表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伴发流产等症状,如果流行时间长,还常常导致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增多。如果控制不及时,本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病又称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cir covirus infection,PCI),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Ⅱ,PCV-2)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由于本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发病也较多,且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因而使养猪业蒙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猪圆环病毒能干扰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使猪只变得对多种感染十分敏感,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成为普遍的发病规律,导致猪群发病后临床症状更趋复杂,病情加剧,确诊困难,防治效果差。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以及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