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油松纯林改造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根系发达,喜光,耐干旱瘠薄,是造林的先锋树种。它在维持辽西地区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有些地方忽视立地条件,加上辽西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目前辽西地区的大面积油松纯林,已开始出现生长停滞的趋势,为尽快扭转这种状况,本文有关油松纯林改造后的各种生态效益的调查和分析,为油松纯林改造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人工纯林,不仅降低地力和水土保持能力,且松毛虫蔓延成灾,油松生长逐年衰退。为改善其林分生态条件,控制松毛虫为害,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林业综合效益,我们在阜蒙县红帽子、周家店、大板等林场进行了油松纯林改造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浅山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效益,对12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选择刺槐、柠条、山杏等阔叶树种,在间隔2m宽的皆伐带上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有虫株率降低60%,虫口密度降低70%,林分虫害明显减弱,十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1993年分别在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对15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12年后该林分比油松纯林相对湿度提高0.20%-2.20%,林内温度降低0.10—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0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0%、22.20%。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及对松毛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技术入手,对其实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结合生产实际.概括提出了4种改造技术,分析确定了10个主要混交树种,为油松纯林改造以及防治松毛虫危害等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以粤北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及6种典型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林和杉木林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层持水性各指标较其他林分高。7种纯林土壤pH为4.28~4.78,属强酸性土壤。各林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最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最低。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其中杉木林最高(32.91 g·kg^-1),香樟林最低(12.07 g·kg^-1)。7种人工林的土壤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较低,且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小于3 mg·kg^-1,整体水平偏低。土壤肥力由高到低综合排序为火力楠林、乐昌含笑林、杉木林、红锥林、香樟林、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林、木荷(Schima superba)林,表明该区杉木林下土壤肥力较高,采取适当措施可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辽西油松纯林林分改造效益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后 ,林分的小气候逐渐向良性转变 ,相对湿度提高 2 0 %~ 5 7%,气温降低 0 4~ 1 9℃ ,松毛虫虫口密度降低了 2~ 2 0头 株 ;同时水土保持功能增加 ,油松树高增加 16 8%,胸径增长 2 2 94%;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了 2 1倍 .因此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根治松毛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增加林分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应进行大面积推广 .  相似文献   

8.
油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常用造林树种,本文从油松育苗技术和后期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为油松育苗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纯林与混交林生态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永定县金丰国有林场中的杉木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纯林和混交林在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林内温湿度、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在土壤养分含量、林内温湿度、植被覆盖度及预防水土流失的能力均高于纯林。这说明,树种的不同造成2者之间生态效益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的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6种类型林分在层次结构、径阶分布、植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特征,旨在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最优油松阔叶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油松-山杏、油松-紫穗槐两种林分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层次,油松-山杏、油松-刺槐、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具有较好的径阶生长结构,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黄栌、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最优,油松-紫穗槐、油松-刺槐、油松-黄栌3种林分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综合各林分类型的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油松-紫穗槐林分为该地区最优的水土保持林类型;油松-刺槐、油松-黄栌水土保持林表现次之;油松-山杏、油松-小叶锦鸡儿林分排在第3位;油松纯林为最差。油松-紫穗槐混交林应成为辽西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类型。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混交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混交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混交林均以带状混交为佳,行状混交对幼林管理不便,且需经常调整种间关系。两种混交林中,杨树、油松均以4行一带为好(行距2m),如行距为3m,则3行为一带。沙棘带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辽宁西部地区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早期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低价林领域概念比较混乱、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从森林经营目标的角度定义了低价水土保持林,提出并建立了辽宁西部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综合因子的评价方法,并据此把辽宁西部水土保持林分为低效、中效、高效4个等级,提出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的早期诊断思路与途径,建立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因子的早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经对油松易燃物鲜样燃烧性测定,模拟点火试验和破坏性试验研究,以及对人工油松中幼龄纯林的结构调查,结果表明,油松中、幼龄纯林毁灭性火灾的形成有直接致灾型和间接致灾型两种,共5条致灾途径;油松中幼龄纯林致灾的可燃物分布结构有集约经营型和粗放经营型两个类型,共3种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广泛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确定油松上5种病害。接种试验证明松落针病[Lophoderm ium conigenum(B runaud)H ilitz]、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Desm.)和松叶枯病(Sphaeropsissp)3种病原有明显致病性。3种病原菌在36h时孢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佳碳源是果糖和蔗糖,最佳pH值6~8。  相似文献   

15.
皖东马尾松纯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39-1040
分析了皖东地区马尾松纯林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生产力低、系统不稳定、土壤肥力下降、火灾、病虫害威胁大等突出问题,提出了营林关键技术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孙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10-6110,6113
[目的]为了研究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马尾松林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混交复层异龄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地上部分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比较,研究了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林冠层持水量混交林与纯林相当;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3.00t/hm2,纯林为25.74t/hm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1.22t/hm2,纯林为24.20t/hm2;土壤0~40cm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724.2t/hm2,纯林为1591.6t/hm2。林分总持水量混交林为1799.2t/hm2,纯林为1691.3t/hm2。[结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复层异龄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7.
东北红松天然林种源在辽宁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来自吉林、黑龙江的12个地点的红松天然林种源在辽宁草河口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3年生苗高和造林后7年生树高及造林保存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南亚区的生长表现较好,中亚区较差,草河口的人工林种源明显优于其它各地点的天然林种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油松毛虫幼虫转移生境的特性,将其越冬过程分解为上树阶段和下树阶段.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寻找出影响越冬幼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主要是越冬幼虫生境的温度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回归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越冬幼虫种群数量,为制定油松毛虫防治策略提供准确的虫情报告.  相似文献   

19.
油松人工林组成部分的水土保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油松人工林各部分的水土保持作用,及根系层的渗透和不同处理林地的产流产沙量。结果表明,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截留率分别为19.76%和9.3%;枯枝落叶层阻延径流流出时间与其厚度呈正比例关系,且给出了与其被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