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7℃恒温和8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草蛉胚胎发育的全历期为70-80h。根据其胚胎形态特征可将整个发育期分为5个发育阶段:早期发育阶段、胚带伸长阶段、胚胎缩短阶段、胚胎再伸长及背合阶段、胚胎成熟阶段。4种杀虫剂对大草蛉胚胎发育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杀卵试验表明:4种杀虫剂的杀卵作用均随胚胎发育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功夫菊酯的杀卵作用最强,其次为灭多威、久效磷,抗蚜威的杀卵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
对大菱鲆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胚体的生长性能以及核酸、蛋白的变化,分析生长性状与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在不同发育时期,大菱鲆胚体长度呈现“缩小-膨大-再缩小-再膨大”的变化过程,在受精后5 h 40 min出现最小值0.998 mm,在孵化期出现最大值1.089 mm。(2) 油球在卵裂期之前逐渐增大,在卵裂期之后逐渐缩短;在受精后9 h 40 min的多细胞期达到最高值0.192 mm,在受精后65 h达到最低值0.176 mm。(3) 胚体质量在原肠期之前呈增大趋势,原肠期之后呈降低趋势;在受精后7 h 30 min的128细胞期出现最低值0.340 mg,在9 h 40 min的多细胞期出现最高值0.674 mg。(4) RNA/DNA和蛋白质/DNA比率变化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至卵裂期后,胚体的生长以细胞增殖为主直至囊胚期;之后胚体生长以细胞增大为主直至原肠期;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后,胚体的生长以细胞增殖为主直至器官形成期;之后胚体生长以细胞增大为主直至孵出;即大菱鲆胚体的生长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增大周期性交替的过程。(5) 胚胎形态性状和胚体质量跟生化指标间均为“二项式”关系,而且RNA/DNA比率是与胚胎生长性状关系密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毛黄鳃金龟(Holotrichia trichophora(Faijmajre))卵在20℃恒温,含水量为10%~12%的土壤中孵育,胚胎经23~24d 发育完成,幼虫孵化出壳。本文对金龟卵从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卵裂、胚盘形成、胚带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胚体背合以及伴随着发育而进行的胚动进行了系统描述。随着卵内胚胎发育,卵的体积、重量以及外观均有相应变化,由此可以把卵的发育划分为发育前期、发育中期和发育后期三个阶段。这种划分可供测报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掌握褐点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各期发育特征,以便高效的进行褐点石斑鱼的苗种培育。[方法]通过对海南养殖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受精所得的受精卵的群体试验,研究了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等。[结果]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卵径0.83~0.94 mm;依据发育进程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胚体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6个阶段;在水温28.4~31.9℃,盐度31~32‰,p H 8.4的海水中,褐点石斑鱼胚胎历时20 h47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55.361℃·h;胚后发育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腹鳍棘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及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褐点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一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结论]该研究为褐点石斑鱼的大规模育苗生产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掌握褐点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各期发育特征,以便高效的进行褐点石斑鱼的苗种培育.[方法]通过对海南养殖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受精所得的受精卵的群体试验,研究了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等.[结果]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卵径0.83~0.94 mm;依据发育进程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胚体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6个阶段;在水温28.4~31.9℃,盐度31~32%,pH 8.4的海水中,褐点石斑鱼胚胎历时20 h47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55.361℃·h;胚后发育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腹鳍棘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及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褐点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一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结论]该研究为褐点石斑鱼的大规模育苗生产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胚柄是前胚胎的一个暂时性的支撑结构,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会因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凋亡。对于胚柄细胞是否具有胚胎发生的潜能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如今,有研究者开创性地将活体体内切割技术与微培养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首次证实了胚柄细胞具有胚胎发生的潜能以及胚体对这一潜能的抑制作用;一旦将胚体移除,此抑制作用就会解除,胚柄细胞即可发育形成新的胚胎。本文从胚柄的形成,胚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胚柄胚胎发育潜能的研究历程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鼠体内发育的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张囊胚和从1-细胞期取出在CZB培养液中培养的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张囊胚的分裂指数分别为5.85,4.64,2.16,4.96和6.25,508,2.77,3.03.经统计分析,体内与体外CZB培养的胚胎分裂指数无显著差异,说明体内发育的胚胎和体外CZB培养胚胎的有丝分裂增殖能力没有差异.体外CZB培养的不同时期添加H2O2的胚胎,发育至桑椹胚、早期囊胚、扩张囊胚阶段,制作胚胎标本,胚胎的分裂指数显示:扩张囊胚的0~72h组的分裂指数与0~12h,24~36h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各发育阶段的各组分裂指数均无差异,说明经H2O2处理之后存活下来的胚胎与正常体外发育胚胎的有丝分裂增殖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大豆胚状体发生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成功地诱导胚状体发生。2.4-D比NAA具有更强的诱导效果;2.4-D与NAA配比所诱导的正常胚率高于其单用;未成熟子叶不同的放置方式对胚体发生影响极大。畸型胚进行了改良并获得了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孵化期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瑛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81-983
为进一步了解斑马鱼孵化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活体观察与组织切片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斑马鱼孵化期胚胎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斑马鱼运动器官"鳍芽"的伸长标志着胚胎孵化期的开始,此时可以清楚观察到胚体形态结构,如卵黄、头部、嗅基板、运动纤毛等;至胸鳍形成期,胚胎已经基本孵出卵膜,其内部器官形态发生已经基本形成,摄食器官口和运动器官、循环系统、感觉及其神经系统均进一步完善,为孵出后幼鱼的独立生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菜蛾盘绒茧峰和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25±1)℃,详细观察了小菜蛾两种幼虫内寄生蜂的胚胎发育过程.其中,菜蛾盘绒茧蜂胚胎发育经历大约48 h.根据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可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时期:卵裂与胚盘形成期,即产卵后20 h时,在卵周缘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原肠胚形成及器官发育期,产卵后20~32 h,包括胚带形成、原头原躯分化、口道形成及消化道发育;最后是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期,在产卵后48 h,胚胎发育完成,并在蜂卵孵化时,源自浆膜的畸形细胞释放到寄主小菜蛾的血腔中.相同培养条件下,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历经50 h.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将胚胎发育过程同样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卵后12 h的卵裂与胚盘形成阶段、产卵后12~32 h的原肠胚形成和器官发育阶段、以及随后的胚胎背合和胚胎成熟阶段,即产卵后32~50 h,直至姬蜂卵孵化.与茧蜂不同的是,姬蜂卵孵化时,浆膜并不产生释放畸形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