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面积4×667 m~2池塘开展萍乡红鲫和黄尾鲴冬片鱼种混养试验。收获萍乡红鲫642.5 kg,平均667 m~2产量160.6 kg;黄尾鲴728 kg,平均667 m~2产量182 kg,饵料系数1.73,总成活率91%,每667 m~2利润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2.
在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黄尾密鲴冬片鱼种高产高效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水花3.8万尾/3.2亩,饲养265d后,成活率达60%以上,平均规格为50.4-51.1g/尾,1#、2#、3#池塘的养殖效益分别为5910.5元/亩、5915.3元/亩和5936.1元/亩,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黄尾鲴夏花培育过程养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上升的问题,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对养殖水体氮、磷去除的效果。30d的水族缸养殖实验验证了当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的剂量为0.2 mg/L时,养殖水体氨氮的含量始终在0.15 mg/L以下;氨氮去除率可达90.5%~99%,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始终在0.08 mg/L以下,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8%~99%;总磷去除率可达72.8%~99%;生物絮团在第三天就能形成。此外,通过大田实验得到使用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培育黄尾鲴夏花成活率可达71.25%~72.5%,养殖效益每亩可达3862.5~3937.5元。表明高效絮凝脱氮除磷菌剂能显著提高耐低温黄尾鲴的苗种成活率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安庆市宜秀区结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工作任务,探索了大宗水产品轮捕轮放的池塘养殖模式,目的是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实现商品鱼适时上市销售、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试验池塘亩利润达到5000元以上,现将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杭州湾地区的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引进杂交太阳鱼并将之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杂交太阳鱼的池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达49 %,高于单养池塘;混养池塘的饵料系数为1.81,亩利润增加1 750元(15亩=1 hm2,下同);投入产出比为1∶[KG-*1/2]1.51。通过7个月饲养,杂交太阳鱼的平均出塘规格为130 g·尾-1,外塘存活率为96.05 %,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适合在杭州湾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继民 《水产养殖》2008,29(3):38-40
鸡粪经过多次发酵,经除臭、灭菌处理后再添加有益微生物制成的有机生物菌肥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生物颗粒配合饲料.试验设计配方中粗蛋白含量为28%,市场价为1 950~2 160元/t,和其他品牌配合饲料市场价2 450~2 650元/t相比,每吨降低500元.通过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的饵料系数分别为2.27、2.20、2.12,667m2(亩)收入分别为1 415元、1 918元和1 754元,主养品种草鱼的品质有明显改善,得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模拟装置,选择葡糖糖、乙醇、红糖和淀粉等4种碳源,按C(TOC)/N=4控制添加量,对不同碳源组和对照组(不添加碳源)牙鲆幼鱼的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牙鲆幼鱼经过40 d的饲喂,对照组增重率最低,为104.0%,与乙醇组和葡萄糖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存活率均超过85%;红糖组饵料系数略大于对照组,其它3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养殖过程中各组氨氮浓度均小于0.3 mg/L;硝酸盐氮浓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稳定阶段对照组含量高于其它4组;添加少量可溶性有机碳源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迅速升高,经过微生物分解利用短时间内又恢复正常。研究表明,向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适量有机碳源对牙鲆幼鱼的养殖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对比试验表明:在草鱼饲料中添加0.5%的益母草膏,能够提高草鱼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有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驻马店市池塘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鱼用颗粒饲料被养殖户普遍接受,目前许多精养鲤、鲫、草鱼池塘中饲料成本已占整个养殖成本的70%~80%。科学的投饵方法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将鱼用颗粒饲料投喂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态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一批初始壳高(3.90±0.96)mm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分成四份,每份10串,分别放在四个不同的养殖地点,采用浮筏养殖进行中培。每周测量一次稚贝的生长、养殖海水的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分析不同中期培育模式下香港牡蛎稚贝的中间培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四个中培地点的水温相近且均呈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P>0.05);四个地点盐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菜头、亚公山、沙井港和海边池塘,青菜头和亚公山盐度显著高于沙井港和海边池塘(P<0.05),实验期间四个地点盐度均呈上升趋势。池塘饵料密度较高且含量稳定,沙井港饵料密度也较高但波动较大,青菜头和亚公山饵料密度较低。池塘生态中培的牡蛎稚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壳高增长(16.34±2.56)mm,存活率为93.60%;其次为沙井港、亚公山,青菜头稚贝生长最慢,平均壳高增长(6.23±1.44)mm,存活率为80.68%。池塘生态中培的牡蛎稚贝的生长率显著高于海上间的稚贝(P<0.05),效果最好,盐度和饵料密度显著影响中间培育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香港牡蛎养殖提供理论指导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14.
丁Gui池塘主养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江 《内陆水产》2004,29(10):9-9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本试验渔场于2003年引进丁Gui寸片进行池塘成鱼养殖.2004年6月全部收获,成活率70%,饵料系数1.8,每667m^2纯利润5676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郭爱环  原居林  练青平  倪蒙  刘梅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22,46(12):2349-2356
为评估钱塘江上游黄尾鲴的增殖放流效果和潜在遗传风险,本实验利用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对钱塘江上游增殖放流黄尾鲴的资源贡献率进行估算,同时开展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评估其增殖放流的遗传风险。结果显示,33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5尾回捕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6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0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3,11对微卫星引物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分析表明,11个座位累计非亲排除率(CEP)达到99.999 980%,在回捕的105尾黄尾鲴个体中,5尾回捕个体被确认为放流的子代,对野外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4.76%。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内各个遗传参数相差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5.92%),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3 59,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4.42,属于低等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2000年进行的南养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对虾平均亩产达到1040公斤/亩,最高达到1482公斤/亩,平均成活率为82.3%,铒料系数1.57,亩利润3.72万元。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鲤鱼亩产可以实现双吨。从试验中得出,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和养殖效益成正相关。达到双吨产量后,因池塘环境关系,导致饵料系数增大,影响了养殖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絮团通过异养细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氮与菌体蛋白,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养殖水体中保持一定量的生物絮团,对净化养殖水体水质、降低饵料系数、减少病害等作用显著;并且可操作性强,可以人为向水体中添加碳源和有益微生物培养生物絮团,是淡水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罗非鱼鱼苗培育池塘和鱼种饵料中应用纳米生物助长器。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产量、成活率、饵料蛋白质效率分别提高15.53%、24.15%、8.95%,饵料系数降低8.25%;饵料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饵料蛋白质效率分别提高11.74%、20.67%,饵料系数降低17.12%。并对纳米生物助长器的增产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淡水池塘应用纳米生物助长器清洗和晾晒周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超 《江西水产科技》2011,(1):27-27,31
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为验证EM在水产养殖池塘中的应用效果,2008年选择青虾养殖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EM在养殖池塘中应后,试验池青虾亩增产近1倍,亩净产值增幅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