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研9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用黄籽双低不育系2716A和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配制的黄籽双低杂交优质新组合,其中2716A是以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品种材料737为父本杂交转育成功的不育系;5862是双低常规品种,6003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材料408为父本杂交选育成功的恢复系.该组合于1993~1994年进入所内品比试验;1994~1996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1996~1998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1998~2000年参加贵州省大面积连片示范.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出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用于生产,利用2004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浙江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材料04R中的优良选系8148R,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黄籽恢复系8296R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6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及田间观察记载进行定向选择育种,最后育成了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抗倒耐病的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与不育系8187A配制的组合SH0901表现很强的超亲优势,产量达199.16kg/hm2,增产率为19.07%。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达41.67%~43.9%,最高达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23.51μmol/(g·饼),且变异较小,芥酸平均含量小于1,饼粕蛋白含量在36%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不育双低恢复系配合力更好,品质与8264R相当。其平均芥酸含量为0.41%,平均硫甙含量为23.68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1.3%。  相似文献   

5.
常杂油2号是用核不育两型系G212A与双低恢复系S15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常杂油2号是用核不育两型系G212A与双低恢复系S15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德新油2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20137配制成功的杂交组合.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长江下游区域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220的选育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 kg/667m2,比CK增产7.0%;产油量达70.72 kg/667m2,比CK增产13.87%。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8.28μmol/g.饼,含油量达44.03%,种子蛋白质含量达26.85%。选择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高的转育亲本,在后代分离世代中加强亲本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定向选择是提高品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选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89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进行有性人工杂交,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5735R.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硫甙17.8~21.3μmol/(g·饼),含油量41.3%~43.6%.种子蛋白质21.3%~23.9%.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G212A是利用“油研九号”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Y9A)为母本,黄籽双低油菜品系212(h220x中双4号)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系内成对兄妹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彻底,恢复源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优质黄籽组合.经检测,G212A芥酸含量为0.6%,硫苷为24.93 ...  相似文献   

11.
<正>一、蜀油636的选育配制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经几年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经集团选育几年数代育  相似文献   

12.
德新油2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20137配制成功的杂交组合。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长江下游区域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析后选优株进行套袋自交,经6年7代成功选育出黄籽双低高油分恢复系YD57R。该恢复系芥酸含量0.77%,硫苷含量22.26μmol/g饼,含油量48.23%。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不育系1357AB与双低优良恢复系89-4R为亲本配制育成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在2006-2008年四川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3.72kg/667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川油21)晚熟1d.在2008-2009年四川省油菜生...  相似文献   

16.
高产、高含油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隐性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功的黄籽双低不育系8778A与双低恢复材料HO配制成功的油研11号,含油量平均达43.66%,种子芥酸含量0.76%,硫苷含量24.23μmol/g饼,产量比油研7号平均增产8.18%,产油量比油研7号增加17.44%。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稳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黄籽双低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回交,再与B3中的A株测交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介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18.
常杂油9号是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黄籽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168A与双低油菜恢复系P103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10—2013年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常杂油9号产量为2 316.9~2 445.3kg/hm2,产油量为983.1~1 133.6kg/hm2,平均生育期215.3d,千粒重3.69g。表现高产、优质、多抗及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5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南省区域内种植。  相似文献   

19.
168A是利用"油研10号"中的"不育株(Y10A)"与"双低油菜品系H6(R31×中双4号)"为材料,运用杂交改造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品质好,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27μmol/g,含油量41.24%;育性稳定、恢复谱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黄籽型优质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有利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一、蜀油636的选育配制 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经几年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其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再经集团选育,经几年数代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