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你的记忆中,乡村4月是怎样的?是否如诗中这般生机盎然,洋溢着让人心情大好的勃勃生气?南宋诗人翁卷的这首《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描绘出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写景:绿原、白川、子规(杜鹃)、烟雨,寥寥几笔把初夏时水乡特有的美丽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写出了乡村人民劳动的繁忙景象。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4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  相似文献   

2.
李一苏 《农业考古》1990,(1):179-185
江西在唐代是较暖的时期。诗人自居易公元815年前后在九江做江州司马时写了《湓浦竹》一诗: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元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可见当时九江秋冬气温较高,秋霜不枯草,秋风不落叶,冬季草木犹绿。到了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九日(相当于5月上,中旬)自居易登上庐山,挥笔《游庐山大林寺》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稻谷的历史非常古远。先秦的古籍中有许多地方讲到种稻的事,当时把稻米当作珍贵的粮食,有的地方还用稻米做酒。讲得最多的是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可靠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小雅·白华》中说:“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豳风·七月》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颂、丰年》中也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别称,有人认为是糯稻。这三条讲的都应  相似文献   

4.
<正>"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茶,顾名思义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茶,经过雨露的滋润,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营养丰富,茶叶鲜活,细嫩清香。喜爱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诸多诗句咏之。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在《谢中上人寄茶》中写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  相似文献   

5.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是解决烟草种植土壤障碍的有效途径。云南植烟地块,在秋冬季节主要以轮作小麦、紫花苕、豆类及蔬菜等作物为主,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选择了小麦收获后留根茬(2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豆类(豆-烟)和蔬菜(菜-烟)收获后根茬及秸秆全部移除地外种植烟草的4种轮作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对植烟红壤微生物碳(SMBC)及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烟和豆-烟复种模式下,植烟生长期内根区SMBC及SOC均高于麦-烟、菜-烟复种及冬闲地,并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复种模式下,SMBC、SOC及SMBC/SOC间呈显著相关性,绿-烟及豆-烟复种模式有利于提高SMBC与SOC含量,延长土壤活性功能,SMBC曲线变化的高峰值均出现在成熟期,其余模式则出现在旺长期;不同模式对提高SMBC与SOC含量影响为:绿-烟>豆-烟>麦-烟>冬闲地>菜-烟。据此认为土壤SMBC或SMBC/SOC可作为轮作模式影响烟地红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观赏鱼(如金鱼)的发祥地。近年来,锦鲫和热带鱼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追本溯源工作重又兴起。观赏鱼的发现和发展与渔业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淡水渔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而观赏鱼起源于何时?今有论者认为,“金鱼”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公肪”(文按:“公肪”当为任昉,许为误植?)《述异记》(公元460—508年);热带鱼如叉尾斗鱼则仅一、二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渔歌子》为我们勾画了秀美动人的水乡风光和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令人神往。目前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情况如何?2019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淤泥乡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自豪地说:“四五年前我们就在打造美丽乡村,到了今天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盘州无论你走到哪一个村哪一个站,走进去一定是水泥路。”  相似文献   

8.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杜鹃昼夜欢叫,夏便从五彩斑谰,一脸笑靥的春中走来了。春似画有赞不绝的诗,而夏也缺乏色彩,但它更有一种新内涵。夏最亮丽的色彩是绿。江南山村的绿更显丰腴。小水塘边絮柳已如烟,飘摆裙襟,给鳞鳞的水染一池的绿,也拂过一片心凉。房前院后,  相似文献   

9.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2,(1):304-307,324
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几近乎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不仅民间重视,皇家也以此为要事。古代即有皇帝亲耕为范的先农坛,又有皇后采桑喂蚕为范的先蚕坛,这足以说明先人对蚕桑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关于桑方面的文献出现很早,但多已亡佚。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清代王仁辑佚的的汉代刘安所撰《蚕经》,虽然仅存只言片语,终是仅存早期的文献。成秩现存最早文献是宋代秦观所撰的《蚕书》。曾有南宋嘉定7年(1214)真州刻本。有人认为《蚕书》是秦观之子的作品,近人余嘉熙考证确认是秦观之作。宋代蚕桑之作……  相似文献   

10.
正男耕女织、农桑并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有结构和特点,蚕桑书丰富是中国古农书的一个特色,在数以百计的传统蚕桑书中同名者有,但像书名取《蚕桑辑要略编》者有数种,却十分罕见。查张芳、王思明主编《中国农业古籍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载有三种,即清代周锡纶编撰的二卷本《蚕桑辑要略编》、清代车屏氏编辑的《蚕桑辑要略编》和清代豫山编的一卷本《蚕桑辑要略编》。然而,近日读书,笔者又发现一种,不见前书著录,特补记之。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4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的署名文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谱写云南新篇章》,这是《人民日报》"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的第17篇文章。此前,《人民日报》于4月8日发表了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的专访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这是《人民日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高端访谈"系列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最新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一种生活在2.4亿年前的新铰齿鱼类,并将其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在我国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云南紧抓"东桑西移"机遇,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猛,桑园面积达161万亩,成为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据介绍,从2010年起,云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蚕桑产业发展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云南紧抓"东桑西移"机遇,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猛,桑园面积达161万亩,成为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据介绍,从2010年起,云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蚕桑产业发展专  相似文献   

15.
猫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经驯化后的猫称家猫(Feliscatusdomesticus)。“猫一名蒙贵,又名家狸,捕鼠小兽也。”《花镜》猫)世界上最早关于猫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在三千年前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黑,有猫有虎。”在这首诗里,把熊、猫、虎并列,是否系指家猫还有疑问,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一种豹猫。我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驯养家猫,《庄子·秋水》篇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此处的狸.当时即为家猫的称谓。《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也…  相似文献   

16.
茶诗四首     
去年 ,应校友张贱根之约 ,参加游园、采茶、制茶、品茶等活动 ,以诗记之 ,以示不忘。(一 )采茶采茶南岭下 ,春光宠彩霞。山色无限好 ,只是日影斜。(二 )焙茶四月采茶忙 ,银针堆满筐 ;深夜清风来 ,犹闻焙茶香。(三 )品茶慢步湖边日刚斜 ,来赏野店岭前茶 ;村姑笑迎外来客 ,两颊泛红似桃花。(四 )游园巡回茶园东篱下 ,万点绿珠映朝霞 ;碧波腾起千层浪 ,雾烟深处有人家。茶诗四首$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吴英藩  相似文献   

17.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幅春耕时节最常见的画面,近些年在新疆的大面积连片农田里却不再出现。4月正值春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郊外的几十万亩农田里,除了一辆大型智能播种机正在播种棉花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竟然看不见一个农民劳作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胡衍铮 《农业考古》2003,(2):282-285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 ,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 ,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 ,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 :“毛诗云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注 :荼 ,苦菜也。周礼掌荼 ,以供丧事 ,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 :‘周诗记荼苦 ,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 ,议论纷纭之处 ,实是多如河沙。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 ,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  相似文献   

19.
烟草丛顶病毒复制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丛顶病是近年来在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大理等各大烟区频繁爆发流行的一类新的烟草病害。关于这类病害的病原 ,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植原体引起的“烟草丛枝病”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病害。本课题组从 1 995年起对这类病害进行立项研究 ,并相继排除了植原体病原的可能 ,认为这应该是一类病毒或病毒类似物引起的病害。Mo等认为云南发生的这类烟草病害与津巴布韦发生的烟草丛顶病 (Tobaccobushytopdis ease)是同一种病害 ,并认为暂定为幽影病毒属(Umbravirus)的烟草丛顶病毒 (Toba…  相似文献   

20.
<正>3年前,在多瑙河畔的一次度假旅行中,一名游客在维也纳附近神秘地失踪了。有人认为他掉到河里了,可是河里没有发现他的踪迹。也有人认为,他可能被同行的另一名游客谋害了,但是又没有证据。警察怀疑一个人有谋杀动机,在搜查他的卧室时发现,他靴子上的泥很多,于是带了一点样品给维也纳大学的威廉·克劳斯教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