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性质、水稻吸收养分和产量、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酸性土壤改良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水稻田间试验,选择3种不同土壤改良剂(生石灰、亿土康、楚戈)及不施改良剂共4个处理,检测各处理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和阳离子交换量、水稻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水稻重金属含量,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土壤性质、水稻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及水稻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 相比,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以施用石灰效果最佳。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增幅在21%~24%之间,其中以施用亿土康土壤阳离子含量最高。改良剂能提高水稻籽粒氮磷钾和植株全磷含量,但降低了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千粒重和增加水稻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吸收Cr影响不同。【结论】适宜的改良剂能提高酸性土壤pH、减少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和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退化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酸性土壤改良优化技术措施,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沼渣、黄腐酸钾、钙镁磷肥及其组合对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酸性的影响及动态变化,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配施对山核桃树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肥料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pH、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离子浓度,但在效果上以施用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组合处理最优。黄腐酸钾与钙镁磷肥配施对退化的山核桃酸性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2.4 mg/kg、21.8 mg/kg、192.6 mg/kg和1.05个单位(P0.05),交换性铝离子浓度从2.54 cmol/kg降至0.27 cmol/kg(P0.0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单施及配合施用都能够显著改善山核桃生长,提高山核桃果实产量(P0.05),以黄腐酸钾与钙镁磷肥配合处理最佳,其效果也显著优于单施黄腐酸钾、钙镁磷肥(P0.05)。  相似文献   

3.
石灰和沸石对酸化菜园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沸石、石灰+沸石对菜园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施石灰、石灰和沸石混用都能提高土壤pH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减少铝毒,而单施沸石对土壤交换性铝无明显影响。施用不同改良剂的各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高于对照,范围在0.17-5.71cmol·kg^-1之间;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也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能小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15.0—135.0mg·kg^-1),而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一个分别在玄武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上进行的白云石石粉(简称石粉)盆、栽试验,按石粉4个不同细度和3个用量,同时设置白云石石灰3个不同用量共16个处理。1991—1993年的试验结果是:石粉4个细度上的3种不同用量处理对剑麻(H.11648)的生长量增加均有极显著的作用。施用石粉、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含量增加,交换性酸和有机质含量则随石粉用量的增加而减少。石粉的施用对到麻叶片的矿质养分含量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石灰、猪粪和菇渣作为土壤改良剂进行酸性硫酸盐土盆栽落葵试验,结果表明:酸性硫酸盐土施用土壤改良剂均有利于落葵的生长,产量显著提高,其中以石灰2 mg/kg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菇渣处理和猪粪处理,但对落葵植株地上部的氮、磷含量没有影响;土壤改良剂可提高土壤pH值及降低交换性铝和活性锰的含量,有利于酸性硫酸盐土障碍因子的消除和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片Mg及N,P,K,Zn等元素含量,并使苔期叶片Mn含量下降,因此,镁不足是供试土壤油菜的障碍因子,而锰毒害则是苗期油菜生长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和石灰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烟草苗期生长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南方红壤普遍存在酸性强、铝毒和有效养分含量低等特性,本文研究了生物炭和石灰对红壤理化性质及烟草生长的差异,为烟田红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5%、1%、2%生物炭用量与传统石灰用量(0.3%)等5个处理,研究了其对红壤pH值、交换性铝和锰、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烟叶矿质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或石灰后,烟草株高、茎粗和叶片数目等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0.5%和1%生物炭处理烟叶的N、P、K、Ca和Mg含量较对照处理明显提高,但2%生物炭处理,烟叶N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9.3%。与对照处理相比,石灰处理中烟叶的N、P和Ca含量增加,K和Mg含量下降。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均能够提高红壤pH值,降低其交换性铝含量;且施用生物炭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而石灰处理仅交换性钙含量增加,交换性锰含量则减少。因此,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均能促进红壤中烟草的生长,并有效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9.
改良剂对复合污染红壤中镉锌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红壤上小油菜生物量、Cd与Zn吸收量、土壤Cd、Zn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无污染红壤小油菜的生长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的生物产量,同时明显降低小油菜对Cd、Zn的吸收浓度。改良剂单施的效果是有机肥>石灰>海泡石,而有机肥和石灰配施或3种改良剂配合施用优于单施。改良剂降低复合污染红壤Cd、Zn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改良剂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施用改良剂,土壤Cd、Zn转变为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与植物生长有良好相关性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减少;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约2个单位,施用海泡石和有机肥使土壤pH增加1.2个单位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的阻控作用,通过连续两年的钙镁磷肥田间定位试验,以上元观镇当地元胡种植户施肥习惯为对照(CK),研究分析了在氮、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钙、镁、磷肥750 kg/hm~2、1 500 kg/hm~2和2 250 kg/hm~2,对土壤pH、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离子以及土壤基本肥力水平的影响。通过测算投入、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能显著提升土壤pH水平,较(CK)处理提升0.27~0.31个单位,T100、T150两个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氢含量,对降低交换性铝有一定作用。施用钙镁磷肥较(CK)处理能显著提升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阻控土壤酸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当施用量达到2 250 kg/hm~2时,种植元胡的新增纯收益会有所下降,伴随产生土壤中磷素过量的问题,会有造成磷素流失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因此在汉中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改良中推荐钙镁磷肥施用量750~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三种施氮水平上对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大豆的根瘤形成及固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未施肥大豆相比,三种不同施肥水平上间作大豆的根瘤形成及固氮能力均有所降低,氮肥水平越高,下降越严重;间作条件下,大豆固氮活性的降低大于根瘤数和根瘤重,同样肥力水平下,玉米间作大豆的后茬作物产量显著低于单作大豆的后茬作物产量,而与单作玉米的后茬产量差异不大。与休闲地相比,无论大豆单作还是间作,其后茬产量都显著降低。因此种植大豆不是培肥地力而是消耗土壤肥力。间作大豆对玉米无促进作用,反而使玉米产量下降,对玉米植株含氮量影响不大。间作后作物总产量降低,但蛋白质产量和经济收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大豆、花生和玉米秸秆的土壤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结束时,添加3种作物秸秆的土壤pH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 g/kg对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最大,为0.97;对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降低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7 cmol/kg和0.34 cmol/kg;土壤交换性钙和盐基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钾的含量;土壤的pH与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大豆-油菜轮作中硼肥的合理高效施用,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硼砂(B,Na2B4O7·10H2O)、Etibor-48(EB,Na2B4O7·5H2O)和Colemanite(CB,Ca2B6O11·5H2O)三种硼肥在大豆-油菜轮作中的肥效及其后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施硼水平,分别为不施硼(-B)、正常施硼量(纯硼用量1. 70kg/hm~2,其中B1,施B 15 kg/hm~2; EB1,施EB 11.3 kg/hm~2; CB1,施CB 16.2 kg/hm~2)和两倍施硼量(纯硼用量3.40 kg/hm~2,其中B2,施B 30 kg/hm~2; EB2,施EB 22.7 kg/hm~2; CB2,施CB 32.4 kg/hm~2),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按正常施硼量基施B、EB和CB,第一季大豆分别增产9.4%、9.1%和10.0%;两倍施硼量时B2和EB2处理大豆产量略有降低,CB2处理大豆增产9.1%,但所有试验处理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土壤有效硼含量0.49 mg/kg时,大豆施硼增产效果不显著。基施硼肥能较好地改善土壤有效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两季作物产量,第二季油菜增产7.3%~36.2%,同一种硼肥两倍施硼量处理比正常施硼量增产幅度更大;第三季大豆增产9.0%~22.3%,同一种硼肥正常施硼量处理时增产效果更好。由不同硼肥种类和施肥量下大豆-油菜轮作中三季作物的增产情况得出,在土壤有效硼0.49 mg/kg条件下,基施硼肥用量为纯硼用量1.70 kg/hm~2。具有较强缓释性的硼肥EB和CB在三季作物中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正常施硼条件下EB效果优于CB,两倍施硼量条件下CB效果更好。结果将为大豆-油菜轮作模式下不同硼肥的合理高效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秸和氮肥对大豆结瘤固氮和植株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C/N比麦秸的“氮因子效应”,探讨麦秸和氮肥配合施用,以达到调节土壤氮素转化形态和大豆对土壤(肥料)氮源和根瘤氮源同化的协调。设计了施麦秸和无麦秸均配以等量氮的两级试验,于各生育期中测定大豆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同时进行植株水溶质中氮形态(硝态、酰胺和酰脲态)的分析和土壤速效态氮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麦秸在旺盛腐解的过程中固定了土壤中的有效态氮,从而缓解了播种时施入尿素氮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的抑制,并在结荚期又重新释放所固定的氮供籽实发育所需,从而使大豆生育期中对两种氮源同化得以协调,故获得麦秸+氮(10毫克/100克干土)比单施麦秸处理增产大豆11.0%,比单施等量氮增产43.8%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红壤中施入甘蔗渣、煤炭灰、大田营养土及三者混合物后烤烟的植物学性状、产量、质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甘蔗渣的处理比其它处理的烟株在生长早期发棵快、植株健壮,烟叶的产量较高,达2550.3kg/hm2,比对照增产6.32%,烟株抗花叶病能力增强,烟叶糖分、施木克值、糖碱比高,烟碱含量降低,并且施入甘蔗渣能增加土壤中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等养分的含量;煤炭灰处理和大田营养土处理对烟株的生长、烟叶的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烟株对花叶病的抵抗力,增加土壤速效K,速效P,交换性Ca,Mg的含量和提高土壤pH值;混合材料处理的效果次于甘蔗渣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耐铝性的小麦基因型在酸性高铝土壤中的适应性及其与体内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性高铝条件明显抑制小麦的生长,但耐铝基因型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基因型,表现出对酸性铝毒土壤较强的适应性.低pH高铝处理降低了小麦地上部氮、钾、钙、磷和锌的含量,提高了铝含量,对镁、铁和锰含量则无明显的影响,但耐铝基因型植株地上部比铝敏感基因型有较高的氮、钾、钙和磷含量及较低的铝含量.耐铝基因型对酸性铝毒土壤的适应性强可能与其在低pH高铝条件下维持较高的钙、磷含量,较低的铝含量以及较高的Ca/Al,P/Al和K/Al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蕉土壤进行室内土培试验,研究过碳酰胺、尿素和硫酸铵对香蕉土壤pH、氮素转化和6种交换性金属离子(Al、Mn、Cu、Ca、Mg、Fe)含量的影响。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随着过碳酰胺和尿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而随着硫酸铵含量增加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过碳酰胺、尿素和硫酸铵培养的土壤,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与交换性铝呈负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呈现负相关;与硝态氮的含量呈现正相关;与土壤中的交换性Mn、Ca、Mg的含量呈现负相关,与交换性Cu的含量呈现正相关。交换性Fe含量在3种肥料处理过程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四季豆轮作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水稻、四季豆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四季豆轮作过程中,施用土壤改良剂均能明显增加水稻和四季豆的产量,并且能增加水稻子粒的千粒重。水稻季施用土壤改良剂,在四季豆季也有一定的增产,表明适当用量的土壤改良剂有明显后效;连续施用土壤改良剂比单季施用的作物产量更高,土壤pH升高更快,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得到更快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连续3年在油菜主产区进行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菜籽产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施磷78.75kg/hm2时产量最高,增产30%。增施磷肥油菜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先升而后降,磷肥利用率变幅在9.35-15.88%、生理利用率变幅在40.82-71.21 kg/kg、农学利用率变幅在6.61-8.73 kg/kg;偏生产力则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增施磷肥可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明显提高。油菜净收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磷净收益下降。综合上述研究拟推荐本地区油菜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78.75 kg /hm2。  相似文献   

20.
自然酸沉降环境下,土壤酸化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在土壤被累积酸化影响下,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物质元素K、Na、Ca、Mg、P、Fe、Mn、Cu和Al的迁移变化规律与对照相比发生改变.土壤中,交换性K+、有效Fe、有效Cu含量持续上升;总P、活性Al含量下降;交换性Ca2+、Mg2+含量开始时明显下降,后又稍有上升;有效Mn变化不大.土壤淋洗液中,K+、Na+含量持续下降;Ca2+、Mg2+含量开始时下降,后趋于缓和;总P、Fe、Cu、Mn和Al含量持续上升.酸沉降对土壤有效Fe、Mn和活性Al以及土壤淋洗液中Mg2+、Mn和Al含量有显著影响.在雨季,马尾松叶片中Ca、Mg元素随处理的酸雨酸度的增加,含量下降,马尾松生长应该注意是否缺Mg和出现Al毒.在酸沉降累积影响下,鼎湖山马尾松林最终将容易出现因土壤养分Mg、P、Cu缺乏和微量元素Fe及有毒元素Al的活化而导致的养分失衡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