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幼兔成活率低。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为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兔出血症感染。据报道,此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特别是成年兔易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幼兔的感染死亡率也相当高,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感染此病的最小年令为出生后60日左右。在养兔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即然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的防疫注射,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日龄兔的严重死亡。因此,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科学的防疫时间,对幼兔来说,最好是做到与仔兔的断奶同步。 相似文献
2.
3.
<正>一、幼兔的饲养管理 从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为幼兔。幼兔阶段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因此要特别注意护理。否则,生长发育不良,易患病而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4.
一、仔兔的饲养管理。自出生到断乳分窝的兔称为仔兔。仔兔出生6天即可增重1倍,21天大型兔增重265~470克。由此看来,对仔兔不同发育时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兔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坝上高寒地区出产的中草药为主,辅以适量廉价的微量元素配成了药物添加剂,按3%比例添加于混合精料中。经张北试区1个月的饲喂试验表明,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幼兔生长作用,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1.8%(P<0.01)。 相似文献
6.
以坝上高寒地区出产的中草药为主,辅以适量廉价的微量元素配成了药物添加剂,按3%比例添加了混合精料中,经张北试区1个月的饲喂试验表明,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幼兔生长作用,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提高31.8%(P〈0.01)。 相似文献
7.
1.仔兔出生后,不要随便搬动,因挪动引起环境的变化母兔会咬死或吃掉仔兔。仔兔出生时没有毛。有色兔,只有色素沉着于皮肤内:白色兔,全身发红.第4天才有细细的毛长出来。长毛前仔兔饥饿时呈一长条.饱食后胃部膨大如球.皮肤润滑光亮.说明奶水充足.稍大一点时,可观察其行动来判断饥饱.饥饿时到处乱爬寻觅母乳.如用手触摸头往上蹿“吱吱”嘶叫:饱食后安睡不动.或用前爪往下钻爬。睁眼前,为睡眠期.除吃奶外,全部时间是睡眠。要特别注意仔兔的清洁卫生.保持垫草干燥。在此期间仔兔极易吊奶冻死或被鼠咬死.因此要特别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用RHDV人工感染易感兔,每隔4小时剖杀一组,整个病程大多为24小时,且病变典型.血凝试验查得,主要脏器病毒出现时间顺序是肝(攻毒后12小时)、脾、心、肾(16小时)、肺(20小时);病程后期,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脾、肺、肾、心。免疫荧光间接法检查感染兔各脏器,发现病毒经肌注兔体后4小时,即可定位于肝细胞,并在肝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兔感染病毒后16小时,在肝、脾、肾小球中可检出有免疫复合物沉着或抗体附着。电镜检查,肝细胞核内发现有病毒粒子,直径为25~30nm,细胞结构破坏严重。作者认为,RHDV 是一种 DNA 病毒;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肝细胞结构、功能被破坏是兔发生病毒性出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抗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注射法将不同构型和不同剂量的全鱼基因(cMTsGH,鲤鱼MT启动子与大麻哈鱼GH基因)导入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鱼受精卵,研究其孵化率;孵出鱼苗后.通过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研究其整合率;并对受精卵去壳与未去壳导入全鱼基因后比较其整合率。结果表明:1显微注射外源基因后以单细胞前、中期孵化率最高.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综合孵化率与整合率.外源基因导入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单细胞后期;3.去壳卵与非去壳卵注射外源基因后整合率差异不显著.但孵化率有显著差异(0.01<P<0.05);4、外源基因整合率随着注射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大.孵化率则相反:5.线性DNA整合率高于环形DNA整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根据1982—1985年在太岳山林区用L_θ(3~4)正交表先后按排的200亩阳坡造林试验资料进行的分析,得到了以早春、水平沟、侧柏组合的阳坡造林最佳方案。水平沟可使太阳辐射比阳坡自然坡减弱22.6%,降低地温2.9—3.6℃,减少地表蒸发耗热量85%,提高土壤湿度4.6%,接近于阴坡小气候生态坏境,从而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93.8%,苗木生长量比常规造林增长57.6%。此外,由于每亩设计造林坑数的蓄水量与当地最大持续降水量一致,在试验区没有水土流失现象,且植被覆盖度由30%增至70%,改善了生态坏境。 相似文献
15.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鳌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忠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996,(3):189-192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经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16.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忠惠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6,(3)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经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不同载畜率条件下对生长旺季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性和绵羊体重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草地适宜载畜率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随着绵羊载畜率增大均普遍降低;植物重要值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始终占优;绵羊个体增重和日增重均表现为轻牧>中牧>重牧,公顷增重随载畜率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有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和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测定趋势如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他叶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呈下相关,不同叶位叶龄大小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关系,基部叶片充分展开后二者均高。随着叶龄增大而下降:中部和上部叶片充分展开后,随叶龄增大二者增强,至灌浆、乳熟期二值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叶龄衰老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用早衰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汕优63、献改优63、亚优2号和盐粳2号。研究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变化及功能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抽穗后各品种剑叶光合速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盐粳2号剑叶光合强度先升高,到抽穗后第7天才开始缓慢下降,而其余的品种抽穗后剑叶光合强度就开始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和速率以献改优63号最大,亚优2号次之,汕优63最小;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也表示相似的趋势。分析抽穗后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发现,盐梗2号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其余3个品种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以不同的速率下降,而品种间剑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对抽穗后各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测定结果表明在抽穗后各品种根系伤流强度都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以献改优63最大。亚优2号和汕优63次之,盐梗2号最小。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叶片衰老与根系活性密切相关,但根系的作用尚不能完全解释叶片衰老的原因。因此,阐明叶片衰老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还就根系对叶片衰老可能的调节机理和伤流强度作为根系指标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