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伊犁河谷典型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获得多点0~20cm表层土壤,通过室内模拟冻融温度(设置为-25、-5、-25~5℃)试验,研究冻融交替(次数设置为0~10)对草原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冻融交替次数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在冻融交替1次后达最大值,冻融交替3~9次时,土壤全氮含量呈下降变化趋势,冻融交替10次时,草原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小值。2)冻融交替次数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冻融交替次数越多,土壤碱解氮含量越大。不同温度处理在冻融交替次数为10时,土壤碱解氮含量达最大值。3)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造成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冻融交替次数,其次为温度。4)冻融交替影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随着冻融强度和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铵态氮含量为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硝化强度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露地菜田土壤(0年)为对照,以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5、10、15、20年)为供试土壤,分别测定其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及硝化强度,以明确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自身速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为不同年限设施菜田定点施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0~20 cm土层的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强度均高于相同种植年限20~40 cm土层,且设施种植年限越长,矿质氮的表聚特征越明显。与露地菜田相比,相同土层各设施菜田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均显著提高,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w,后同)于15年时达最大值513.45 mg·kg-1,20~4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于10年时达最大值353.21 mg·kg-1。硝化强度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种植年限为15年的设施菜田外,其余设施菜田土壤的硝化强度均高于相同土层露地菜田土壤,以10年设施菜田最大。应减少设施菜田氮肥投入,并控制其硝化强度,避免蔬菜产...  相似文献   

3.
苜蓿和老芒麦生草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陈雪  王洲  吕德国  赵波 《园艺学报》2015,42(12):2469-2477
采用PVC管原位培养法,研究了苹果园行间生草,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Zhaodong’)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对土壤氮素净矿化作用及物候期间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净硝化作用和净氨化作用特征及其与土壤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氨化作用比重很小。测试期间,0 ~ 15 cm土层中,自然生草土壤的氮素净硝化速率为0.30 mg · kg-1 · d-1,老芒麦土壤为0.68 mg · kg-1 · d-1,苜蓿土壤最低,为0.28 mg · kg-1 · d-1。不同草种的氮素矿化主要在开花期完成,苜蓿土壤中开花期的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分别为营养期和果实期的3.4倍和1.6倍,老芒麦则分别为1.8倍和3.0倍。老芒麦土壤中C/N比影响着氮素硝化能力,15 ~ 30 cm土层土壤的氮素矿化相对较弱。种植老芒麦后土壤氮素矿化能力明显提高,而苜蓿土壤中硝化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三叶期乌塌菜为试材,防虫网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了6个氮水平,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乌塌菜的生长、产量、品质、效益和氮素的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乌塌菜的株高、根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单株产量、总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叶片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根冠比、纤维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N 22.5g·m~(-2)氮肥水平的根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产值和效益均达到最大;乌塌菜的净菜率、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和纤维素含量降低;总吸氮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先升高后降低,N 22.5g·m~(-2)处理吸氮量达到最大值,N 15.0g·m~(-2)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最大值,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氮肥对乌塌菜的品质影响很大,合理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效益和改善氮素的利用情况。该试验条件下,乌塌菜最佳氮肥施用量为N 22.5g·m~(-2)。  相似文献   

5.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6.
富士苹果果实膨大期肥料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芬  田歌  于波  何流  刘晓霞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8):1569-1578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对富士苹果膨大期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素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低于100kg·hm~(-2)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提高,但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的氮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施氮2个月后),肥料氮的5.98%~13.78%被树体吸收,27.26%~37.38%残留在0~60 cm土体中,48.84%~66.76%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土体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且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无机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 cm)。不施氮和低氮水平(施氮50 kg·hm~(-2))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为负积累,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呈正积累。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供氮不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增加氮素污染风险。拟合分析发现,在试验施肥水平土壤氮素总平衡与施氮水平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2912x–22.481(R~2=0.986),当施氮水平为77.20 kg·hm~(-2)时,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疆石榴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室内分析测定,对石榴果园不同树龄的0~20cm、20~40cm范围内石榴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园不同树龄、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576 0~0.659 5g·kg~(-1)、0.402 5~0.504 0g·kg~(-1),平均值分别为0.617 8、0.453 3g·kg~(-1);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69 5~0.072 5mg·kg~(-1)、0.058 5~0.060 5mg·kg~(-1),平均值分别为0.071 0、0.059 5mg·kg~(-1);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4.079 0~63.106 0mg·kg~(~(-1))、52.091 0~57.153 5mg·kg~(-1),平均值分别为58.592 5、54.622 3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32.362 5~36.704 0mg·kg~(-1)、19.683 5~22.042 5mg·kg~(-1),平均值分别为34.533 3、20.863 0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309.088 0~395.853 2mg·kg~(-1)、301.294 2~365.353 0mg·kg~(-1),平均值分别为352.470 6、333.323 6mg·kg~(-1)。分析发现,石榴果园土壤中除速效钾含量偏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中等,石榴园土壤养分不平衡。该试验为今后石榴园土壤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素供应对露地胡萝卜生长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在氮素供应水平对露地胡萝卜的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肉质根的产量、氮素吸收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在氮素投入量超过120 kg·hm-2时肉质根的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地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保证胡萝卜肉质根产量的最低氮供应水平(0-60 cm土壤初始无机氮+肥料氮)为227kg·hm-2,根据土壤氮素的分析,作物生长期间根层土壤的氮素净矿化量为58kg·hm-2,因此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临界供应目标值(0~60 cm土壤初始无机氮+肥料氮+根层土壤的氮素净矿化量)为285kg·hm-2,即从合理施肥的角度来看,京郊露地胡萝卜生产中氮肥的最大投入量不应超过该值。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蔬菜日光温室内0~20cm耕作表层棕壤土为研究对象,以沸石粉为试材,采用恒温振荡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对水溶性氮、磷在设施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期寻求提高水溶性氮磷肥利用率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天然沸石对水溶性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氮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在富磷的设施土壤中添加沸石提高了有效磷含量,降低了磷损失的可能性;沸石在设施土壤中可以调节土壤氮素的保持和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5~10年生滴灌枣园为研究样地,"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盐分含量动态分布规律及对红枣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南疆盐碱土的枣树栽培和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在0~40cm土层聚集明显,最高值达到76.27g·kg~(-1),严重危害枣树生长,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与枣树的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在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枣树的死亡率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7 9和R2=0.944 1,干旱区滴灌土壤表层聚盐对枣树生长有明显胁迫危害,控制枣园土壤地下水位不超过临界深度,是干旱区枣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玉珍  惠竹梅  张辉 《北方园艺》2012,(16):142-145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分2个时期对‘赤霞珠’植株分别进行10、20、30、40g/株施氮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葡萄叶片氮素化合物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4种施氮处理均使葡萄叶片硝态氮、氨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也升高,依次为40g/株30g/株20g/株10g/株,且40g/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青花菜氮肥利用率、氮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667 m2施0、5、10、20、30 kg,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方程了解氮肥对青花菜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利用率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花球中氮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青花菜的氮肥效应方程为:Y=-0.829 5X2+33.17 1X+543.5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667 m2氮肥施用量为19.46 kg,青花菜达到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以平邑甜茶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法、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和磷酸甘油双层海绵通气法,研究酰胺态有机氮[CO(NH_2)_2-N]、铵态氮(NH_4~+-N)及硝态氮(NO_3~--N)对平邑甜茶~(15)N利用、分配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7日施无机氮肥对植株生物量积累效果显著,铵态氮和硝态氮~(15)N利用率分别为13.68%和13.25%,显著高于有机氮肥的5.25%;早施氮肥还可有效抑制氮素的土壤损失,其中施NO_3~--N处理植株的氨挥发损失仅占施氮量的1.83%;晚施(7月15日)处理中,无机氮肥利用率较早期施用显著减少时对酰胺态有机氮利用率和氨挥发损失影响不大。所以早期施用NH_4~+-N或NO_3~--N是确保植株生长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后期合理配施酰胺态有机氮则是减少氮肥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 N和”C双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结果期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结果前期吸收的 N在低氮(NO3一N 2.5 mol·L~,NH4+一N 0.25 mol·L )营养处理下分配于果实中的比率高于中氮(NO;一N 5.0 mol·L~,NH —N 0.5 mol·L )和高氮(NO;一N 11.0 mol‘L~,NH4+一N 1.0 mol·L )营养处理。氮水平制约着 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和再运转,很少影响”C在器官间的分配,但却制约着”C的运转和再分配,表现为中氮营养最有利于 C向果实中的再运转。碳氮营养平衡有利于碳素向生殖器官的运转和积累,这是低氮营养产量前高后低,高氮营养产量前低后高,中氮营养前后期产量均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津优35"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黄瓜植株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N量对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黄瓜植株氮代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在I2(0.8Ep)、I3(0.8Ep)2个灌溉水平下无显著差异;结果期黄瓜植物叶片中硝态N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但I2、I3处理差异不显著。在I2、I3灌溉水平下,N2(600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活性显著高于N3处理,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N3(750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根据黄瓜氮代谢相关酶及相关物质含量,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黄瓜作物最佳灌水量应为0.8Ep,施N量为600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生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 4种不同施氮水平(T10 mmol·L-1、T2 3.25 mmol·L-1、T3 6.50 mmol·L-1、T4 9.25 mmol·L-1)对水培生菜的地上部干质量及氮浓度的影响,构建了水培生菜的临界氮浓度曲线模型,并得出氮素吸收模型、氮素亏缺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以期为水培生菜的氮营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水培生菜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氮浓度满足幂函数关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Nc = 3.769DWmax-0.343,决定系数R2=0.903,同时得出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91、R2=0.906;水培生菜的氮吸收模型、氮亏缺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较好地实现了氮营养诊断.3种模型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生育前期以6.50 mmol·L-1处理为宜,后期最适施氮水平应处于3.25~6.50 mmol·L-1.  相似文献   

17.
范秀艳 《北方园艺》2011,(4):138-140
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探讨了光照强度和NH4+-N、NO3--N不同配比对葡萄试管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基中NH4+-N所占比例和光照强度的升高,GS活力增加。光强为5 000 lx并且NH4+-N:N3--N为5:5时,GS活力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NR)随着光强和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试管苗体内的NO3--N含量增加。随NR活性升高,体内NO3--N含量降低,NO3--N含量与NR活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京郊保护地秋季番茄的氮素供应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素供应水平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量(N)为225kg·hm~(-2)时番茄的产量最高,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施氮肥对番茄地上部N、P、K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京郊传统生产条件下,保护地番茄生产相对合适的氮素供应水平(播前根层起始土壤无机氮含量+化学氮素用量)为510 kg·hm~(-2),但如果考虑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番茄生产的氮素供应水平应为58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