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地老虎是新疆地老虎中的优势种,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尤其对棉花、玉米、蔬菜常造成缺苗断垅,甚至耕毁改种。1973年,我们在马铃薯田采到的黄地老虎感病幼虫,死后加水稀释喷于玉米、棉花、白菜、甜菜、马铃薯、蕃茄等作物上,将叶采回室内饲养幼虫,幼虫感病率均高;1977年鉴定为颗粒  相似文献   

2.
1978年春,在新疆博湖从惊纹地老虎Agrotis exclamationis(Linné)(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中发现一株病毒“Ae—02”,病毒颗粒体为卵形或卵圆形,大小为374~780×312~450nm,平均为578×412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350~450×40~65nm,平均为395×50nm。该病毒对惊纹地老虎和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幼虫致病力强。在日平均温度为24.2℃时,对1日龄惊纹地老虎幼虫感病19天后死亡率达96~100%;25天后10日龄幼虫死亡率达84~92%;对15日龄幼虫死亡率为73.96~80.96%。惊纹地老虎病毒“Ae—02”毒株,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B”亚组,定名为惊纹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grotis excula-mationis granulosis virus,俗名鸣夜蛾颗粒体病毒,拉丁学名为Baculovirusexclamationis“B”,简称AeGV。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重点讨论黄地老虎[Scotia segetum(Schiffermiiller)]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细胞器的病理变化与病理学意义。通过对内质网多变化过程和大量多层环膜的观察分析而就病毒粒子囊膜的获得方式提出新的推测和解释;探讨了溶酶体在GV侵染中的变化和作用;此外,还报导了核糖体、线粒体、环孔板和微管状结构等细胞器的病变现象。  相似文献   

4.
黄地老虎[Scotia seoetum(Schiffermuller)]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害虫。1977年发现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后,将其用于大面积田间防治,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技术,分别测定并分析了感染异源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银纹夜蛾5龄幼虫12、36、72、108小时后,虫体血淋巴有关病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异源病毒感染在早期即对虫体血淋巴蛋白代谢发生影响,尤以糖、脂蛋白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地老虎是新疆的一种主要地下害虫。它对农作物有明显的危害。不同年型为害程度不同。本文利用乌鲁木齐市地区1956—1985年(20年)黄地老虎危害资料,其中以1956—1980年(25年)资料作为统计求模式用,近5年(1981—1985年)作为试报实例,气候资料取自当地气象站同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概率贡献及事件概率回归—REEP 法)得出黄地老虎危害年的超长期(半年以上),长期(3个月以上),中期(1个月以上)三种气候预报模式。由表1可知两种方法所得的预报模式,预报结果完全一致:试报近5年(1981—1985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初,国外报导了菜青虫Peris rapae发生颗粒体病毒病。此后不少工作者以引入种群、诱导流行病或喷雾防治等方法,用此种病毒防治菜青虫,均获得良好结果。我国1972年在广州发现了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近年又相继在各地发现。我们于1978年春季开始进行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的试验,现报导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8.
黄地老虎分布于全疆,对春播的玉米、高粱、棉花、瓜菜的幼苗为害最大,常造成缺苗断垄。该虫是哈密地区地老虎的优势种,历年造成春播作物产量损失,轻者减产10%,重者30%以上。以往采用田埂挖蛹和灯诱等方法进行短期定性预报,防治工作常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技术,分别测定并分析了感染异源粉纹夜蛾核型多本病毒后的夜蛾5龄幼虫12、36、72、108小时后,虫体血淋巴有关病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异源病毒感染在早期即对虫体血淋巴蛋白代谢发生影响,尤对糖、脂蛋白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mathes c-rugrum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AnNPV)接种八字地老虎3龄初幼虫,感染3d-6d,体重明显小于对照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幼虫蜕皮和化蛹严重受阻。4龄幼虫感染病毒后1-2天取食量未减少,从第3天开始食量显著减少,从感染至第6天,单头幼虫总取食量为696.1mg,比对照幼虫总取食量的1313.2mg减少47.0%。  相似文献   

11.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增效基因的初步研究①吕颂雅孟小林徐进平郜金荣叶林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2)PRELIMINARYSTUDYONTHESYNERGISTICFACTORGENEOFTHE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  相似文献   

14.
中文通用名称: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英文通用名称: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简称CnmeGV.物理性状: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属微生物类杀虫剂。其颗粒体呈卵形或肾形,大小为长350~450nm,宽200~330nmo颗粒体病毒粒子杆状,微弯而两端钝圆,其大小为长280~320nm,宽56~62nm。颗粒体不溶于水、酒精、丙酮、乙瞇、二甲苯,但能溶解于强酸和强碱中,在H2SO4中的溶解度为50~57g/L,在NaOH水溶液中溶解度为33~40g/L。  相似文献   

15.
1965年,聊城地区黄地老虎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由于及时防治,基本未造成灾害,主要经验如下: 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一、二龄阶段: 1.喷粉:低龄期喷1%六六六粉和5%滴滴涕粉等量混合,每亩4—5斤。冠县孙町大队在4月下、5月上中旬喷粉二次,防治的危害株1.1%,未防治的30% 2.喷雾:用6%可湿性六六六和25%滴滴涕乳剂各1斤,兑水300—400斤,结合防治棉蚜,每亩用药水50—60斤,防治的受害株2.2%,不治的30%。 3.毒土:6%六六六粉1斤,兑土30斤,在下  相似文献   

16.
丽绿刺蛾颗粒体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源采集 1980年8月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大豆试验田采到田间表现枯斑和花叶,人工接种大豆表现枯斑反应的毒株。1981年3月在广东省顺德县力流公社桑园采到系统退绿褐色环斑症状的桑苗毒株,人工接种大豆表现枯斑反应的毒株。  相似文献   

17.
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和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rGV)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在形态上相似。它们的包涵体在血清学上属同型,包涵体蛋白在电泳分析时均只能见到1条浓带。 PbGV和PvGV对菜粉蝶幼虫的致死中量接近,但幼虫对它们的剂量——死亡率反应有差异,在较高剂量时,PbGV引起的死亡率高于PrGV。PbGV对大菜粉蝶幼虫的毒性则比PrGV强得多。  相似文献   

18.
黄瓜感染枯萎病后病理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病毒RNA (TMV RNA),寄主mRNA (烟草mRNA)及植物核糖体,建立了离体核酸核糖体反应体系及分析监测方法。测定了TMV RNA,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饱含量及竞争系数。将此体系用于筛选植物病毒病选择性治疗药剂,并用原生质体,整株植物进行生测,检测离体筛选结果,测定了分子结构不同的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性常数,分析了离体试验,原生质体试验及整株试验中的药物筛选阈值。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主要农作物小麦、青裸、豌豆、油菜,常因黄地老虎为害而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露地大白菜及温室辣椒苗等也常受到严重危害。 发生情况:该虫在拉萨河谷地区1年发生2代,以五至六龄(亦有少量低龄)幼虫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现已成为当前南繁基地水稻育种和海南岛当地大田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我们于1985年开始在三亚市羊栏区妙林洋的杂优晚稻田进行药剂防治试验。 温州化工厂生产的20%叶青双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