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荣圹公社江下大队位于赣江东岸。九个生产队,232户,1,354人。耕地面积1,543亩,其中丘陵旱地种棉5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是个水源、土质条件较差的丘陵红壤粮棉兼作地区。该队自52年种棉以来,常年亩产在20~30斤之间徘徊,产量最高的1982年单产也只有55斤,是荣圹公社有名的低产队。为了改变棉花低产落后面貌,县农业局经作站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棉农自愿的原则,与大队签订了棉花技术承包合同,并派出棉花技术干部常驻大队,负责科技普及、培训、指导等工作。今年棉花生产尽管遭受了低温、大风、梅雨、高温秋  相似文献   

2.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1985年是我区棉花生产持续前进的一年。实现了建国以来36年中所追求的目标——全区亩产皮棉过百斤,首次跨入全省植棉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全国、全省有计划地调减植棉面积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突破性的成绩,更有力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在党的领导下,依靠政策的落实,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我县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总产双超历史的特大丰收,全县计划面积16.2万亩,皮棉总产26万多担,比上年猛增59%,比历史最高的七九年增长52%,平均亩产164斤。其特点是:社社、队队、户户普遍增产,高产的更高产,低产的变高产,受灾地区也增产。  相似文献   

5.
1 生产形势 1989年全市播种面积55.6万亩,总产皮棉36 490t,平均单产66kg。总的生产形式有三个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是回升的幅度大:棉花面积比上年度扩大了0.53万亩,总产净增14420t,单产提高26kg。在植棉史上,总产和单产分别一跃为第六个和第五个丰收年。彭泽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六年,在棉花生产上为了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增产增收的要求,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大搞技术改革,实行科学种田。在技术改革上,紧紧抓住深沟早管攻伏桃,密植管理增总桃,综合防治保三桃,推广良种衣分高,立足抗灾夺丰收等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粮棉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九亿斤,比一九七五年增产六千九百万斤;七十八万亩棉花,总产达到一百万担,比一九七五年增产十万担,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八斤三两,比一九七五年增产百分之十二。深沟早管攻伏桃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哪年抓住了伏桃,哪年棉花就产量高、品级好。要多坐伏桃,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气候反常,雨量之多,雨季之长,为历来所罕见。三月雨日多达25天,整地无法进行。八月份全月降雨量多达211.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126.9毫米,日照只有89.5小时,比历年平均少170.5小时;平均温度只有25.5℃,比历年平均低3.9度。而秋水上涨,外洪内涝,汛期长达30多天,对棉花生长、开花、结桃和棉桃成长都非常不利。面对严重灾害,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立足抗灾,坚持抗灾、管棉两不误,经过了艰苦奋斗,终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灾害,夺得了棉花较好收成。全县十六万亩棉地,平均亩产皮棉103斤,总产16500担。大灾之年能有这样的收成,来之不易。认真总  相似文献   

8.
1 生产形势 1989年我县棉花生产尽管先后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干群团结战斗,奋力抗灾,仍然获得了我县植棉史上总产第五、单产第四个丰产年。全县植棉播种面积151185亩,实收面积150389亩,比上年实收面积增1338亩,总产皮棉  相似文献   

9.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地处赣北,长江南岸,庐山北麓。是一个粮棉兼作的地区。一九七九年,全县植棉八万七千亩,总产皮棉八万七千七百担,比上一年增产三万二千零一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五十七点五;按收获面积八万七千亩计算,平均亩产一百斤零八两,比上年六十一点四斤提高三十九斤四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我县情况看,今年的棉花生产大体上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平衡,保收面积大。不论平原洲地或丘陵山区,以及社、队之间产量都比较接近,平原洲地重点产棉社(场),高的亩产115斤,低的亩产105斤,单产差由去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全县棉区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重灾之年,又一次夺得了棉花生产的新丰收。全县九万三千亩棉花,总产103700担,比历史最高的一九七九年的89,362担,增加了14,438担,增长15.39%。平均亩产111.5斤,比七九年亩产102.6斤,增加了8.9斤,增长7.89%。比七八年亩产61.4斤,增加了50.1斤,增长82.29%。从而达到社社增产,队队丰收。增产幅度最大的新洲垦殖场,全场  相似文献   

12.
这个队二十三户,一百二十三人,五十个全半劳力,二百八十七亩耕地。1979年前是以粮为主,粮棉兼作,粮食自给;皮棉雨产一般在一百斤上下。由于棉花产量较高较稳,群众很愿意种棉。1980年起改为以棉为主,棉花扩种为207亩。去年,气候反常,对棉花生产非常不利。但是,由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战胜了灾害,棉花亩产仍达120斤,比上年提高了12斤。其中当年由水田新改为棉地的98亩棉花,当年亩产皮棉就超过了120斤,并且摸索到了一些基本成功的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棉花虽然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过去产量一直很低,七十年代以前,单产总是在二、三十公斤上下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尤其是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完善,调动了棉农植棉积极性,随着科学植棉技术的普及提高,产量才逐渐上升。特别是自1984年首次过50公斤皮棉关以来,单产上得更快。1985年,全省播种面积99.5万亩,总产62.2千吨,平均亩产62.5公斤,比上年57公斤亩增5.5公斤,增产9.6%;1986年在播种面积减少,前期遇到久雨低温,后期持续干旱的严重自然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所位于九江市西郊赛城湖畔,属全民事业科研单位。主要任务是进行棉花科学研究。所下属示范良种场有中试耕地200ha,承担原种繁育、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及生产任务,常年计划植棉134ha。过去由于劳平土地负担重(0.5ha),在棉花生产管理上较粗  相似文献   

16.
1 我市棉花生产再创新纪录1992年,各级党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  相似文献   

17.
岭背公社农科所下街塘生产队共21户,136人,耕地面积76亩,人平耕地五分多。该队自一九六九年开始植棉。由于坚持了科学种棉,70年亩产皮棉即达80多斤,而后连续十三年亩产皮棉均超百斤。尤其是八一年和八二年,虽然气候条件对植棉很不利,但由于推广了良种,抓住了田管关键,连续两年更夺得了前所未有的高产丰收。八一年种棉十亩,亩产皮棉228.3斤,比八○年145.1斤增产83.2斤,每亩纯收入417.15元。八二年种棉15亩,在前期阴雨天气较多,中期高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八年江心大队六千亩棉花,获得平均亩产皮棉160.2斤的好收成。在高产的基础上,如何保持稳产和更高产?他们从分析近几年棉花产量的变化中,得到了启示。一九七六与一九七八两年的气候条件和棉花生长大体一致,但产量截然不同。一九七六年平均每亩总桃数五万八千个,亩产皮棉只有95斤,原因是桃小铃轻,无效桃多(占总桃数40%上下),一、二级籽棉仅占总产55%;而一九七八年虽然每亩总桃数只有五万三千个,但亩产皮棉反高达160.2斤。原  相似文献   

19.
九江是江西的重点产棉县之一。自1950年开始推广植棉以来,棉花生产有很大发展,但也经过了几起几落。1963和1966年,曾两次闯过了百斤皮棉关。后因十年动乱极左路线的干扰,棉花单产倒退在六七十斤左右徘徊,长达11年之久。其中最低的1971年只有48斤。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又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共有19个公社(场)、138个大队、1661个生产队,耕地面积29.5万亩(人平1.26亩)。棉花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每年种植九万多亩,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妥善安排在7个公社(场)、62个大队、704个生产队适当集中连片种植。其中平原洲地占80%,丘陵山  相似文献   

20.
永兴公社位于修河重镇涂家埠附近,地势平坦,土壤砂质,水肥条件中等。全社10个大队,115个生产队,2,027户,10,221人,耕地面积10,339亩,人平一亩挂零,原来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的产粮区。 1972年根据国家计划需要,大面积水改旱,植棉5,000余亩,成为永修县以棉为主,粮棉兼作公社。但是,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连续九年单产皮棉一直徘徊在四、五十斤左右,是九江地区有名的棉花低产单位。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