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大型胶质真菌。自20世纪90年代起,辽西地区开始利用大棚温室开展黑木耳吊袋式栽培,现今辽西地区大面积种植黑木耳效益十分可观,当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很高。本文作者就辽西地区的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黑木耳栽培前期管理、棚内管理与黑木耳栽培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以期促进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栽培以往一直采用木段式生产方式,随着木耳资源的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袋料黑木耳技术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导致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技术),从而影响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现将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2008,(3):37-37
真正野生黑木耳在市场上很难觅见,多数是人工培植的黑木耳。其中,“木段黑木耳”质优于“木屑黑木耳”,但都属可吃的黑木耳,前者朵儿呈不大的单片,后者片大呈菊花状。质好的黑木耳质轻,无僵块,其背面为黑色或黑褐色,腹面为灰黑色或灰褐色,有光亮感,水泡后体积明显增大,但不变色也不粘手;质差及劣质的黑木耳为浅棕色或黑褐色,常粘成块,软湿质重,水发性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改进,种植规模的扩大,新鲜黑木耳的产量也大为提高。种植户除了晒干保藏外,还面临着销售与储藏大量新鲜黑木耳的问题,同时消费者对黑木耳的传统食用方法与口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就新鲜黑木耳的泡制加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即解决了新鲜黑木耳保藏问题,同时又赋予黑木耳以新的口味,并使所得制品具有营养丰富,酸甜适中,脆嫩爽口等特点,可加工罐头或袋装食品销售。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用菌,富含黑木耳多糖、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B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目前,国内食品制造企业以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一系列黑木耳深加工产品。本文从黑木耳的生物活性物质、保健功效以及食品深加工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黑木耳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黔东南州发展黑木耳产业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黑木耳为试材,黔东南州16县市1988—2017年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观测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指标,分析露地袋栽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条件,探讨露地袋栽黑木耳在黔东南州的生长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袋栽黑木耳在15.0~18.5℃时,完成催芽需要14d;袋栽黑木耳出耳阶段适宜气温为15~25℃,20℃左右时生长最快,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适当光照,品质更好;黔东南袋栽黑木耳温度、湿度条件优越,最适宜时间是春季和秋季,海拔560m以上地区冬季有15~40d的低温不适宜期,835m以下地区夏季存在20~100d高温不适宜期。湿度条件好,在黑木耳生长期内,根据天气适当浇水即可满足黑木耳生长的需求。温度满足条件下,黔东南可一年四季种植生产黑木耳,实现不同地区错季栽培、四季供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省柞水县气象局观测场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全生育期观测数据分析,依据镇安、柞水、商南大棚和露天黑木耳栽培调查资料,结合走访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柞水县农业局黑木耳栽培专业技术人员,并分析同期气象要素,找到适合秦巴山区黑木耳栽种的适宜气象指标、灾害指标和科管要点,为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霍计武 《农家顾问》2014,(11):20-20
今年9月19日在山西大同市新荣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里,女村官赵鑫娥正在观察黑木耳的长势。为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现任大同市新荣区新荣镇李大头窑村党支部书记的赵鑫娥,带头培育黑木耳。今年,她投入培育黑木耳菌棒10万棒,每棒产干黑木耳50克,共计产出干黑木耳5000千克,销售额达50万元。  相似文献   

9.
《今日农村》2005,(1):2-2
目前,“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试种地已采3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栽培黑木耳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黑木耳栽培耳木短缺而袋料栽培的黑木耳品质差等制约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人造耳木”法栽培黑木耳技术研究。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基本上解决了目前各种黑木耳栽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菌丝易受霉菌污染,且对常用杀菌剂敏感,通过黑木耳和霉菌对常用杀菌敏感性的试验,筛选出霉菌控制作用较强,对黑木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剂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培养料主要有:柞木、水曲柳、榆木、椴木木屑及棉籽壳、大豆秸秆等,为.提高黑木耳品质及营养价值,2004年至2006年,八五四农场林业部门进行了以刺五加茎为主要培养料生产黑木耳的试验,此试验主要研究利用刺五加茎粉末及柞木屑为主要培养基生产黑木耳,通过配方对比,成功地生产出了刺五加袋栽黑木耳,现将利用刺五加袋料栽培黑木耳主要过程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段木栽培黑木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应给黑木耳补充哪些营养好?怎样给黑木耳施肥。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黑木耳都以椴木栽培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黑色食品的追求,国内外对黑木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全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使椴木黑木耳生产所需的木材资源紧缺,在此新形势下。研究代料黑木耳的生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黑木耳黑色素的产量,以碱溶酸沉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的黑色素进行提取,以黑色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黑木耳黑色素的液体发酵生产及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黑色素的最优液体发酵生产工艺条件为起始pH 5.5、25℃、培养9 d;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2 mol/L、料液比1∶40、浸提1.5 h。黑木耳黑色素得率可达1.55%。研究结果可为黑木耳工业化液体发酵生产黑色素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究黑木耳果冻的生产工艺和配方.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30%黑木耳汁,15%蔗糖,0.2%柠檬酸,6%明胶.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是我国著名食用菌之一,其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高,被誉为“素中之荤”保健食品的美称。黑木耳是云和县的传统名牌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的黑木耳生产步入了“高平台”发展期,为了进一步发挥传统品牌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我县的食用菌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了一套袋料黑木耳低耗、高产的栽培技术,通过推广应用,表现为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使黑木耳产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科学实验》2006,(6):30-31
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种地已采三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使用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使人们喜爱的食用菌之一。近年来采用的雾灌育黑木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灌水技术。试验证明,雾灌育黑木耳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云和县椴木栽培黑木耳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受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多以异地开发为主,或种植于偏远山区,阻碍了黑木耳产业在本地的发展。近年来,云和县改革了栽培工艺,成功开发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全县发展袋料黑木耳208万袋,创产值750余万元,获利500余万元;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