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YSH-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工艺及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为7.30~7.80,COD,BOD和SS的浓度分别为1700,611,332 mg.L-1的条件下,COD,B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6.6%,96.4%,77.7%,其浓度降低分别为1630,580,260 mg.L-1.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用于农业灌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土柱和中试工程开展了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土滤床对进水SS浓度要求较严,其允许值为60—80mg·L-1,中试工程前处理构筑物对SS去除率高达75%,处理系统进水SS浓度可达220—390mg·L-1。人工土滤床冬季进水BOD5浓度要求在180mg·L-1以下,处理系统进水BOD5浓度可达250—500mg·L-1。人工土滤床最佳进水COD浓度为200—300mg·L-1,处理系统进水COD浓度为400—700mg·L-1。  相似文献   

3.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在工程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医药化工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工艺,并对SND工程应用进行尝试。[结果]实现SND最佳脱碳、脱氮效果的溶解氧(DO)浓度应控制在1.0~2.0mg/L,最佳进水pH值为7.0~7.5,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80%~82%,总氮去除率达74%~78%。在SND工程应用中,控制DO浓度为1.0~2.0 mg/L、进水pH值为7.0~7.5、水温为28~32℃时,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8.8%、78.4%和74.5%。水温过高将影响SND脱氮、脱碳的效果,且污泥微生物有一定适应调节能力,总体上COD、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66.2%和57.5%。[结论]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载体是生物膜工艺处理污水的核心,为通过生态因子提高生物膜的运行效能,以改性聚氨酯填料(MPU)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有机底物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等生态因子对生物膜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U生物膜系统经过10d的启动运行,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达到70%,逐渐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系统随温度升高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提高,15℃时出水COD和氨氮可达到80%。系统进水COD由100mg·L-1增加至300mg·L-1时,出水COD去除率由60%增加至80%,氨氮去除率达到85%。生物膜系统随HRT延长出水COD和氨氮去除率呈增加趋势,HRT由2h延长至8h,COD去除率由80%提高至90%,氨氮去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泰安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处理矿区污水的效果,本文比较分析了该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进出水中COD、BOD、氨氮和SS的浓度大小,并得出如下结论: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对COD、BOD、氨氮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72.5%、65.9%、55.8%和84.6%左右,与改造前的49.1%、56.0%、6.4%和86.8%相比,除SS的去除率基本不变外,COD、BOD、氨氮的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出水整体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即COD≤60 mg/L,BOD≤20 mg/L,SS≤20 mg/L,氨氮≤15 mg/L;氨氮去除效果与改造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去除率提高了49.4%。  相似文献   

6.
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湿地经过9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6.40%、79.09%和79.79%以上,COD、NH4+-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9.45、0.47mg.L-1和0.06mg.L-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仅为35.08%,通过补充甘蔗叶作为碳源,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本实验碳源投加量以1.62kg.m-3为宜,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5%,出水TN平均浓度从3.06mg.L-1降低至0.90mg.L-1。  相似文献   

7.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狐尾藻对不同浓度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推广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狐尾藻投放于分别经过养殖场1、2、3、4和5级处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级废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绘制其变化曲线,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经1~5级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浓度均呈试验前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试验结束时,各级废水中NH4+-N的总平均去除率最高,达94.5%;TP的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为74.6%;TN、SS和COD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5%、81.3%和79.1%.[结论]狐尾藻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等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在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A/O+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四川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健  许明  涂勇  张龙  梁志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52-21953
[目的]分析四川省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和援建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方法]采用A/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在A/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22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6 m3/(m2.h)的条件下,出水平均浓度COD≤60 mg/L,NH3-N≤8 mg/L,TP≤1.0 mg/L,SS≤20 mg/L;COD、NH3-N、TP、SS总去除率分别为81.4%、84.1%、83.3%及90.0%。[结论]出水稳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浓度为2~3mg·L-1的条件下,HRT为3,2和1h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3%~97.2%,88.5%~97.3%和80%~91.1%,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8.9~11.2,41.6~10.8和63.4~35.8mg·L-1。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建议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HRT控制在1h;若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则HRT建议控制在2h。实验同时考察了不同HRT条件下,活性污泥浓度(MLSS)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污泥浓度应控制在6000mg·L-1左右。  相似文献   

10.
缺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缺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玉米淀粉废水过程中温度、pH值、进水负荷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段在pH值为6.5~7.0,温度为26~30 ℃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70%;好氧段在pH值为7.5~8.7,温度为25~32℃,进水COD浓度为1 700~2 600 mg/L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80%~94%.玉米淀粉废水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0 000 mg/L,出水水质COD可达到42~77 mg/L,CODcr总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处理效果显著,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阜新市顺达化工厂的废水为试验水样,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白云石,其pH达6.5后,废水经过二级蒸发、活性炭吸附以回收利用糠醛.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为90℃,白云石投药量为30 g、活性炭投加量为40 g的最佳条件下,CODC,浓度从1630 mg·L-1降到9~15 mg·L-1,可回用于生产工艺,蒸发后液体经过结晶、干燥...  相似文献   

12.
以苹果菠萝的顶芽和吸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6-BA 3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 d后腋芽萌发;再将新芽切割,接种于MS+6-BA 2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40 d后形成丛生芽,每30~40 d继代1次,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6-BA 1 mg·L-1+AD 3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25~30 d后再转接种于1/2MS+NAA 0.5 mg·L-1+香蕉汁30 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30 d后可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3.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O.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4.
以红星凤梨为试材,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外植体类型、抑菌剂等对离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在MS+TDZ2.0mg·L^-1+NAA0.5mg·L^-1培养基上,腋芽、顶芽和叶片均可以诱导再生不定芽,腋芽和顶芽的不定芽再生频率相差不大,均为37.2%-53.3%,但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较低,仅为2.8%-13.3%MS+0.2—0.5mg·L^-1 TDZ+0.05mg·L^-1 NAA+100g·L^-1椰子水为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IBA2.0mg·L^-1+100g·L^-1椰子水;不定芽继代培养时,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25—50mg·L^-1青霉素G钠能有效控制内生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喜树碱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及水稻纹枯病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1.964,40.495,27.489mg·L^-1和756.776,247.026,341.818mg·L^-1。同时,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对霜霉病菌有杀菌活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221和69.128mg·L^-1,因此,喜树碱可能成为有效的生物源杀菌剂。表2参13  相似文献   

16.
流苏石斛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流苏石斛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显示: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5mg·L-^1+CH0.5g·L^-1,芽的诱导率达58.3%;培养基Ms+BA4.0mg·L^-1+NAA0.5mg·L^-1+CH0.5g·L^-1可促进丛芽的形成,而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2mg·L^-1+CH0.5g·L^-1,增殖系数达6.23;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NAA0.5mg·L^-1,50d后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研究还发现,壮苗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BA0.5mg·L^-1+NAA0.1mg·L^-1+CH0.2g·L^-1,丛芽在该培养基上培养75d后,可同时完成增殖与生根程库。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为MS+1.00 mg.L-1BA+0.20 mg.L-1NAA和MS+2.00 mg.L-1BA+0.20 mg.L-1NAA,壮苗培养基为1/3 MS+0.05 mg.L-1NAA和1/2MS+0.05 mg.L-1NAA+2.50 g.L-1PVA,连续继代2次,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0 mg.L-1NAA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溶液,考察了臭氧化空气流量、pH值、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去除有机物,废水在低质量浓度、碱性条件下对反应有利;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100mg·L^-1,pH9.5,活性炭9g·L^-1,反应90min条件下,色度去除率达到了95.6%,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了64.8%;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废水以间接氧化为主,活性炭可促进臭氧化过程产生·OH自由基并提高其利用率,相对于单独臭氧化过程,废水COD去除率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红果冬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传统育苗方式效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红果冬青。对红果冬青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红果冬青最佳灭菌方法为0.1%升汞灭菌8min;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1.4mg·L-1+NAA0.2mg·L-1,萌芽率可达82.5%;继代培养基1/2MS+BA1.4mg·L-1+NAA0.2mg·L-1+KT0.2mg·L-1,增殖系数达4.1;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1+IAA0.2mg·L-1,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以宿根福禄考茎尖和茎节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结果显示:无菌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1BA+3%糖+6.5g·L^-1琼脂粉,茎节在该培养基上无菌芽的诱导率为87.9%;丛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1BA+3%糖+6.5g·L^-1琼脂粉,增殖率为6.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3mg·L^-1IBA+0.3mg·L^-1NAA+2%糖+6.5g·L^-1琼脂粉,试管苗能在该培养基上分化出良好的根系,生根率达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