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受精前的助细胞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内质网大多为光滑型且库槽膨大、极少淀粉粒;助细胞向合点端的壁是不连续的。卵细胞的壁与助细胞的相似,合点端也是不连续的;卵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较少,但游离核糖体很丰富,中央细胞除具大量各种细胞器外,质体中还常有小淀粉粒,反足细胞壁在与中央细胞间及各反足细胞间是间断的,并具大量胞间连丝,细胞质中也富含各种细胞器,表明其代谢活动十分活跃,反足细胞中观察到核物质 穿壁现象,珠心柱(postment)中部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与其外部细胞不同,显示了其功能的差异,文中并讨论了助细胞,反足细胞在胚囊营养中的作用以及胚囊营养物质供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牛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根据卵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透明带的变化,卵泡大小等把牛卵母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迁移到皮质区。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状排列,而线粒体又向胞质中央区扩散。直径2毫米以上卵泡卵母细胞中,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此外,牛卵母细胞中有带有界膜的、均匀分布的囊泡。皮质颗粒成团发生和分布也是牛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实验事实证明,皮质颗粒的形成与滑面内质网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受精前的助细胞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体,内质网大多为光滑型且库槽膨大,极少淀粉粒;助细胞向合点端的壁是不连续的。卵细胞的壁与助细胞的相似,合点端也是不连续的;卵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较少,但游离核糖体很丰富。中央细胞除具大量各种细胞器外,质体中还常有小淀粉粒。反足细胞壁在与中央细胞间及各反足细胞间是间断的,并具大量胞间连丝,细胞质中也富含各种细胞器,表明其代谢活动十分活跃;反足细胞中观察到核物质穿壁现象。珠心柱(postment)中部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与其外部细胞不同,显示了其功能的差异。文中并讨论了助细胞、反足细胞在胚囊营养中的作用以及胚囊营养物质供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单核花粉时期,细胞质中含有粗糙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等;小泡时期、细胞质中含丰富的粗糙内质网,且小泡聚合成大液泡,有丝分裂前的小泡子外壁已发育,内壁开始沉积。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完成后、在营养核与生殖核之间有1弧形细胞壁。初期的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细胞器是没有差别的,当生殖细胞发育至游离的裸细胞时,生殖细胞中质体不发育或退化,相反,营养细胞中的质体和线粒体在数量和大小上增加、在质体中积累淀粉。精细胞由椭圆形最后变为具尾延长的细胞,细胞质集中到尾部。绒毡层为腺质。单核花粉初期,绒毡层细胞质中富含粗糙内质网、质体、小泡、线粒体及高尔基体;最后,绒毡层细胞开始退化、绒毡层解体后,退化的细胞质流入花药腔中、内含乌氏体、脂滴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一种主要由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依赖RNA的RNA聚合酶蛋白(L)5种结构蛋白组成的高度嗜神经性病毒。RABV基因组RNA与N蛋白、P蛋白和L蛋白组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M蛋白在调控RABV病毒结构蛋白的合成和装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RABV不同毒株M蛋白胞内合成、分布场所及其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研究不同RABV毒株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RNP在N_2A和BHK细胞内的共定位,以期确定RABV M蛋白的胞内合成途径和分布场所。【方法】测定RABV不同毒株(CVS-11、SRV-9、PB4)在N_2A或BHK细胞的TCID_(50),以相同的MOI接毒,通过免疫荧光研究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共定位,以及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RNP(为N蛋白代表)的共定位。【结果】RABV不同毒株效价存在一定差异。在N_2A和BHK细胞中,不同RABV毒株的M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均存在共定位;M蛋白与G蛋白、M蛋白与N蛋白也存在共定位,但M蛋白与G蛋白主要共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体上,而M蛋白与N蛋白主要共定位在胞浆中。【结论】RABV M蛋白在胞内主要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合成加工。研究结果明确了RABV M蛋白胞内合成分布部位,为进一步研究RABV病毒粒子的装配和出芽过程丰富了数据。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卵巢中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卵黄发生前(蛹期)的脂肪体细胞含有大量蛋白颗粒和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早期蛹脂肪体细胞中可见多囊泡体;卵黄发生期(隐雌成蜂~5日龄雌成蜂)的脂肪体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较为丰富.在新形成的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尚无卵黄蛋白沉积,但脂滴较多;在Ⅰ级和Ⅱ级卵泡中,卵母细胞中沉积有较多的卵黄体和脂滴,且Ⅱ级卵泡中的卵黄体明显大于Ⅰ级卵泡;Ⅲ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体和脂滴,并已形成卵壳.  相似文献   

7.
红腹锦鸡肝脏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红腹锦鸡(Chroysolophus pictus)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或不规则形,异染色质较少,胞质内粗面型内质网发达,线粒体数量较多,核糖体丰富,可见内含颗粒样物质的次级溶酶体,糖原分散或聚集成小颗粒状,高尔基体位于胞核与胆小管附近.胆小管由相邻的肝细胞围成,相邻...  相似文献   

8.
取棉花4个栽培种陆地棉(Gossypi(?) kirsutz(?)n L.)北农1号,海岛棉(G. barbcdense L.)8163依,中棉(G. Arboreum L.)完县紫杆和草棉(G. kerboceu(?)n L.)金塔品种开花前2天,1天,开花当天,开花后1天的胚珠。观察其表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开花前后这4个棉种胚珠表皮细胞解剖结构上的变化相似。开花当天表皮纤维原始细胞突起,胞内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等细胞器急骤增多,液泡融合增大,大量壁旁体形成。开花后一天突起细胞伸长,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极发达,液泡增大占去细胞大部分空间。关于纤维原始细胞的来源,不同棉种有所不同。完县中棉观察到亮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北农一号和金塔草棉则可见亮、暗两类表皮细胞均可分化突起;海8763依则未观察到亮、暗两类细胞分化。暗细胞是由于液泡中电子致密物质酚类物质弥散出来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益生素饲喂肉鸡,八周龄屠宰后,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肝细胞作透射式电镜观察,发现试验组鸡细胞粗面内质网网腔扩大,数量增多,并紧围于线粒体四周。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数量增多,核仁数增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增长.肝细胞大量核糖体聚集,糖原增加,大量肝细胞微绒毛伸入血窦。研究表明上述细胞蛋白质、脂肪合成功能增强,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功能增强,肉鸡生长性能改进。  相似文献   

10.
天竺葵的成熟胚囊由七个细胞组成。卵细胞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质体和线粒体丰富,另外还存在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微管。质体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棒状或不规则长形,具管状或泡状的内膜结构,基质电子密度较低,多数质体中含有一个或几个淀粉粒。线粒体的体积较大,在切面上多呈环状,其基质电子透明区含有明显的DNA纤丝。在卵细胞的合点端,其质膜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发生局部分离,形成了明显的膨大间隙,间隙中存  相似文献   

11.
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研究了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和顶芽中内源亚精胺(Spd)含量的变化规律,同 时研究了外源Spd 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二环己胺(DCHA)对菊花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其过程中叶片和芽内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菊花花芽分化起始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叶片中Spd 含量较低,而在顶 芽内大量积累Spd;短日照处理开始后,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pd 处理提高了 成花诱导过程中菊花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促使可溶性蛋白提前达到最高值,促进花芽分化的进 程;而DCHA 处理得到与Spd 处理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芒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研究了花芽再次分化过程中叶片叶绿素、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截后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整体上高于对照,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蔗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冬性大白菜品种花芽形态分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二包、小包23、哨兵为试材,采用连续石蜡切片的方法,对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花芽形态分化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特征描述。结果表明,不同冬性的大白菜材料花芽分化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大白菜花芽的发育速度为冬性弱>中间型>冬性强。结合抽薹情况可以得出,通过观察其苗期(6~7片叶)花芽分化的形态即可确定其是否可作为春季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葡萄花芽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节位芽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孙欣  慕茜  吴伟民  章镇  房经贵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0):2007-2016
【目的】通过对‘藤稔’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及物候期的研究,揭示葡萄枝蔓上不同节位芽发育早晚与快慢的机理。【方法】以8年生‘藤稔’葡萄(Fujiminori)为试材,选取生长势基本均匀、粗度基本一致(枝条粗度约为1.15cm),节数约为35节的一年生枝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8个花发育相关基因(VvFT、VvSOC1、VvAP1VvAP2VvAP3VvFUL、VvAGVvFLC)在不同节位芽中的时空表达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花芽分化的物候期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藤稔’葡萄花芽超节位分化的特点明显。高节位上的花芽分化由底部向上部逐渐进行,上部花芽分化的时间明显短于底部先分化的芽。第一个芽从4月下旬或5月初开始形成和发育,顶部最后一个芽的形成时间是九月中下旬。从发育时间长短看,先分化的花芽生长发育时间比最后发育的多5个月。虽然不同节位芽的生长发育时间相差很大,但是其翌年都能发育成花器官,且花期时间基本一致。不同节位芽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所不同。不同节位芽中VvFT的表达水平都较低且在一年的生长季节内的变化不大;VvSOC1在各个生长时期不同节位芽中都有很高的表达,并且基本都呈现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下部节位和上部节位芽中VvAP1VvAP2VvAP3VvFUL表达的变化波动很小,而在中部节位芽中的表达变化则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先上升后降低的过程,且在中部节位芽(8、11、15节位)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其他节位;VvAG的表达趋势与VvAP1VvAP2VvAP3VvFUL的表达趋势不同,其表达量逐步降低,表达高峰主要集中在芽发育的早期。中部节位的芽分化时间长,分化速度慢,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下部和上部节位的芽分化时间短,分化速度快,基因表达水平低,但其能维持相对较长时间的表达,最终不同节位的芽发育渐趋一致。【结论】不同节位花芽分化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相对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同一枝蔓上,花发育相关基因在中部芽中的表达量高于上部芽和下部芽,这可能是导致葡萄不同节位芽发育质量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减缓营养生长对降低玉露香梨僵芽发生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分析比较了河北魏县正常发育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山西太谷的正常发育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和河北魏县玉露香梨僵芽在花芽形态分化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魏县僵芽梨园新梢年生长长度和直径均极显著大于魏县正常梨园和太谷正常梨园,且枝条停长时间最晚;花芽形态分化期间,魏县正常梨园与太谷正常梨园玉露香梨芽内的SOD、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魏县僵芽梨园芽内的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MDA含量则呈先升后降趋势;魏县僵芽梨园芽内SOD、CAT和POD活性整体显著低于魏县正常梨园、太谷正常梨园,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梨园.可见,营养生长过旺可能导致玉露香梨僵芽的发生;同时,僵芽的发生与芽内SOD、CAT和P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中华猕猴桃在合肥地区花芽分化的时期及花器形态分化的过程。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海沃德)花芽的形态分化期与梨、苹果等果树有明显不同,越冬芽中,虽已孕育有花的原始体,但冬前并未进行形态分化,至次春,随越冬芽的萌发而分化开始,起迄时间约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分化进程极快。  相似文献   

17.
多胺与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板栗花性别分化期内源多胺含量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对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雄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高于抽生营养枝的芽;在板栗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和抽生营养枝的芽内源多胺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内源腐胺含量在萌芽前降至最低后到萌芽时升至较高水平,内源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在萌芽前均略有上升,到萌芽时迅速升至较高水平;在雄花分化期和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均以亚精胺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腐胺次之,精胺最小。板栗雌花分化期施用外源多胺,外源腐胺对花芽分化(尤其是雌花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亚精胺对雌花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杏雌雄株内源激素和核酸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测定了银杏朱和雄株实生树内源激素及核酸含量在生长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月上旬芽膨大时芽尖中赤霉素含量已达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9月中下旬降到最低点。6月上旬芽尖中玉米素含量升到最高值,生长素则降到最低点,而脱落酸减少到检测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9.
陈昌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97-99,117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两年生杂交兰"红美人"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假鳞茎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相比对照,100 mg/L GA3和150 mg/L GA3+150 mg/L 6-BA在前期促进花芽分化,但后期花芽未能成形,其余组合和浓度对花芽分化均呈抑制作用。高浓度TDZ和6-BA不利于花芽分化,6-BA尤为明显,但当6-BA组合适宜浓度的GA3时,呈现花芽分化抑制作用减弱现象,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腋芽诱导,且高浓度或组合GA3的6-BA作用尤为明显,在花梗长度的影响上,GA3能够有效增加花梗长度,当GA3组合6-BA时,虽可增加花梗长度,但后期开花掉苞严重。以假鳞茎喷施时,低浓度的6-BA和6-BA组合低浓度的GA3能够促进花芽和腋芽的形成。[结论]在两年生杂交兰促进花芽分化上,应以低浓度的6-BA喷施假鳞茎为佳;在促进花梗长度上,应以低浓度的GA3喷施叶面为宜。  相似文献   

20.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