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26个EST-SSR标记研究了31份适制绿茶和37份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品种在23个EST-SSR位点上的等位变异数目相等,另3个位点各存在一个等位位点的差异。乌龙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距离(GD)均略高于绿茶品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个亚类群,亚群A中67.9%的品种为乌龙茶适制品种;亚群B中71.0%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和Ⅱ中以乌龙茶品种为主,分别占聚类品种数的69.6%和66.7%;而类群Ⅲ中61.3%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多数品种按适制类型聚类,说明绿茶和乌龙茶品种间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也有部分品种在不同的群体结构中呈穿插分布,推测与其适制类型划分的恰当性、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及适制品种演化分析,表明品种是决定优质绿茶香气和滋味等内质因子的基础。对适制优质绿茶品种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得出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的共性,提出了优质绿茶选育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阳 《茶叶通讯》2002,(3):30-32
本文论述了提高我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的紧迫性,分析了我省名优绿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并对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花香型绿茶品种适制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绿茶是以成熟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的新型绿茶。本文从品种适制性、加工工艺两方面对花香型绿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梅占为武平县主栽茶树品种,本文对比了梅占与福云6号在武平县的栽培表现及适制性,结果表明梅占品种适制性广,所制绿茶、红茶品质优。结合武平县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总结出一套梅占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不断要求,茶树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愈来愈受到重视。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先后发展了一批又一批无性系的良种茶园,无疑这对改进茶叶品质正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无性系品种(品系)当然有它各自不同的品质特性,即有的适制红茶,有的适制绿茶,有的品系则制红、绿茶均可以;就是同属适制红茶的品种,其品质风格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表现在香气突出,有的则表现在滋味浓强,香味  相似文献   

7.
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茶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茶区,由于纬度偏北,早春气温偏低,寒冻与晚霜危害频繁,致使新茶上市偏迟,产量不稳定。江北茶区为绿茶主产区。名优绿茶品种多,目前从该区选育出的品种中产量、品质、抗性兼优的品种较少;从外地引进的品种,相当一部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制性和抗性(尤其是抗寒性)上的不适应性。为此,进行了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的早生、优质、扰寒茶树新品种(尤其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的选育。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从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石佛茶园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选育出了早生、优质、抗寒,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石佛翠、石佛香。  相似文献   

9.
以引种湖南长沙地区的三个乌龙茶品种铁观音、金观音、金萱鲜叶为材料进行烘青绿茶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铁观音、金观音、金萱三个乌龙茶品种均适宜制绿茶,以铁观音最优。笔者认为: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高香型绿茶品种时,铁观音是一个很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13,(1):35
我场是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建成的茶树良种区试点,经不断充实与引进,现拥有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良种50多个。母本园品种纯正,所育种苗健壮,是广大茶农、茶场引种建园的首选种苗。今年可供部分适制绿茶的品种种苗:碧香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2.
绿茶、花茶和乌龙茶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对乌拉坦诱发昆明种小鼠肺腺癌的发病率影响不大,但绿茶组的肿瘤指数Ⅰ和Ⅱ显著下降,乌龙茶与花茶组则否。雌性小鼠饮服隔日绿茶或隔日花茶二组发病率显著升高,而雄性小鼠饮服隔日花茶或隔日乌龙茶二组发病率却下降5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绿茶有一定的防癌效果,而隔日茶汤对不同性别动物在化学致癌作用中有促癌和抑癌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蒋洵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2):20-22
绿茶是湖南的主要茶类,湖南绿茶品质特色鲜明,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发展武陵绿茶是提高湖南绿茶品质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具有生产优质绿茶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资源。发展武陵绿茶:一要有科学导向;二要有政策支持;三要注重武陵绿茶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绿茶中氨基酸与滋味鲜度、茶多酚与滋味浓度、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同滋味醇度密切相关的客观原理,研究拟定了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该鉴定法可分别对绿茶滋味的鲜度、浓度和醇度进行测定。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炒青绿茶、出口绿茶以及部分名茶等700多只茶样,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绿茶的实际品质。该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比较,吻合率较高,而且重复测定误差较小,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15.
使用自来水冲泡绿茶、黄茶、乌龙茶和红茶等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将其产生的茶垢分别进行定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红茶产生的茶垢质量显著小于其他茶类,而绿茶、黄茶和乌龙茶的茶垢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其在茶园小贯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多地的药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综合分析了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在茶叶中的残留情况。两个地区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5.00 g·hm-2和22.50 g·hm-2剂量下,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为88.6%~93.4%,药后14 d为75.5%~85.5%,防治效果优于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药剂虫螨腈,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75 g·hm-2剂量下,7个地区的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 d的防治效果为88.9%~100.0%,药后14 d为60.2%~100.0%,防治效果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药后7 d绿茶中双丙环虫酯的残留量在0.17~0.64 mg·kg-1,泡茶过程中双丙环虫酯从干茶到茶汤的浸出率为17.1%~19.1%;茶叶中双丙环虫酯残留的风险熵值远小于1,通过饮茶摄入双丙环虫酯引起的健康风险极低。因此,双丙环虫酯具有有效成分用量低、防治效果好、健康风险低等优点,适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管理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龙 《茶叶通讯》2005,32(4):50-51
传统方法用八角辉干机或瓶式炒干机加工出的绿茶一般条索不紧、颜色欠翠绿。本文围绕提高绿茶品质这一中心议题,对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一加工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