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WebofScience信息平台上京津冀三地1979年—2018年合作发表SCI论文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重要点法,分别从合作论文数量、密度、影响力和合作方式4个方面研究京津冀论文合作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合作论文数量上看,京津冀合作论文以京津、京冀为主,呈显著极化和阶段性特征;从合作论文密度上看,与北京合作发表论文是津冀两地发表论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与津冀合作发表论文只是北京发表论文的极小部分;从合作论文影响力上看,京津合作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均高于京冀和津冀;从合作论文方式上看,京津在在合作论文中一作比例均高于河北。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今后仍需要优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北京、天津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河北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4.
冯赵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3):32-35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要有力地抓住这一机遇,亟需增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其中,尤以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为主。文章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问题,挖掘原因,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大学生成熟培养模式经验,建构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以此推动高校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改革模式,让创新人才培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0,(2):28-36
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仍然面临需要在哪些方面实现协同和如何实现这些协同的问题。基于Wind资讯中国宏观数据库京津冀三地的经济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资金支撑保障水平等指标,对三地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地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和产业化水平良好,均呈逐年提升态势;信息化水平相对薄弱,均呈倒U型;资金支撑保障水平年际和区域间差异明显,均呈不稳定态势;目前北京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信息化水平均高于津冀两地。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北京带动作用以继续稳步提升三地农业产业化水平,降低网络信息服务成本和资费以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统筹农业财政支出以建立区域内部利益平衡机制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1-12
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首先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团队协同、项目协同和产学研协同,再次是改善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内部协同与文化协同。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创新经济模式。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从分化趋于统一,建设规划实效以浙江省最为突出,其他省份亦各有地域特色。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规划呈现类型分布不均、特色产业不强、运作模式单一、建设资金短缺等诸多困局,应把握京津冀协同机遇,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特色产业、多元主体融合运作、创新融资方式,优化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9.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2)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针对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以北京为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孵化基地,以河北为应用支撑区的协同创新思路,通过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组织实施协同创新工作。根据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并从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创新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等角度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高物流成本,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在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与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契合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并搭建O2O协同平台,构建适合衡阳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1,(5):14-21
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对协同发展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8个潜在变量,对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做出理论假设并构建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经实证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电商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潜在变量之间也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农村电商市场成长潜力、农业产业集群支撑机构服务能力、农业产业集群效率是推动协同发展的3个最关键变量,应重点围绕推动农村电商市场成长、强化农业产业集群支撑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效率3个核心路径进行具体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曾爱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企业要建立牢固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扣调整过程是否真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受到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企业治理不仅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是对企业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机制能从各方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得到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目前奶牛存栏规模约15万头,成乳牛约10万头,年产奶量64万t,对保证北京市牛奶的自给率和安全乳品供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价值。基于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密云县、顺义区、通州区和延庆县7个奶牛主产区(县)的实地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约束,并就今后北京市奶牛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发现,奶牛养殖产业目前主要存在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均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养殖利润率整体不高、养殖积极性受挫及市场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三元养殖模式、打造奶牛种源之都、采用国储和外埠奶牛生产基地的形式、加强乳品消费文化宣传和完善产业扶持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突破陕西经济发展质量阻滞因素的主要抓手。基于对陕西三大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数字农业重构产业组织形态,提升农业产业体系质量;以特色种养牵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融合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以龙头企业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链,聚合产业功能;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产业政策调整,助推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等路径,以期为提高省域经济发展质量,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奶业消费量持续增长,奶制品成为大众消费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中国奶业消费特征,并以与中国奶业消费需求相似的国家为参照,对中国奶业未来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奶业消费的政策建议,以确保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当前的生猪生产现状,从制度视角分析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养殖用地制度、税费制度、流通制度、信贷制度、公共品投入制度以及养殖风险防范保障制度等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刘燕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3-6
在对近年我国奶业发展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奶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并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国奶业科技取得的成就。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奶业科技自主创新、促进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