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氮量对四川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碳氮代谢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量(120、165和210kg/hm2,分别记为T1、T2和T3处理)对雪茄烟叶生长期间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质体色素以及调制后化学成分含量、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各处理烟叶淀粉酶(AL)、中性转化酶(NI)、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淀粉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鲜烟叶AL、NI、NR和GS活性均有所升高,淀粉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升高。烟叶成熟时,T3处理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41.71%和21.31%,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从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来看,T2处理的烟叶氮碱比较低而钾氯比较高,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拉力和平衡含水率较高,含梗率较低,物理特性较好,香气质、香气量以及燃烧性等指标的分值较高,感官质量较优。因此,四川什邡雪茄烟种植区采用165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pH土壤处理研究土壤pH对烤烟氮代谢相关指标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生育前期,土壤pH在5.5~7.5时,烟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最高。土壤pH在4.5~6.5时,其可溶性蛋白及烟碱含量最高。说明微酸性土壤环境能够促进烟株前期氮素代谢。烟株进入旺长后期至成熟前期,微碱性土壤环境中的烟株氮代谢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烟碱含量提升较快。说明微碱性土壤环境有利于烟株中后期烟叶的发育与成熟。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随土壤pH升高均表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总氮、烟碱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表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pH在6.5~7.5处理总氮含量最高;土壤pH在4.5~5.5处理烟碱含量最高。各处理烤后烟叶两糖差以弱酸处理表现最好,其烟碱含量也高。临沂烟区整体以弱酸环境下烟叶质量最佳,但在烟株发育后期,表现为氮代谢相关指标偏低,在实际烟叶生产中,应重视后期追施氮肥,适当调整追肥比例和打顶时期,防止烟株早衰,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浏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年份浏阳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浏阳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较大的变异。烟碱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47%,较不稳定;蛋白质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比较稳定。(2)浏阳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烟碱、蛋白质、钾、氯、糖碱比和钾氯比的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浏阳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年度间较稳定。浏阳烟叶的总氮和氮碱比年度间的差异显著,年度间变化较大。(3)浏阳烟叶钾氯比适宜,总糖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因此,控制上部叶烟碱含量,协调糖碱比和氮碱比是今后浏阳烟叶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施肥与打顶对不同生态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施肥量与打顶对不同生态点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在云南楚雄、弥渡、南涧、祥云进行了施肥量(72kg/hm2、90kg/ hm2、108kg/ hm2)与打顶(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试验,结果表明: 总糖、总氮、烟碱、蛋白质、钾含量不同生态点差异显著。最佳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20%处理比较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最佳施肥量+20%处理比较差异显著。扣心打顶、中心花开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相互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扣心打顶、盛花期打顶处理烟碱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中心花开打顶比较差异显著。烟叶部位间总糖、还原糖比较差异极显著,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总氮含量中部叶、下部叶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上部叶比较差异极显著。蛋白质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钾含量烟叶部位间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钾受施肥措施、打顶措施影响小,遗传稳定性高。蛋白质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小,烟碱受环境条件及施肥措施、打顶措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烟叶化学成分的年度间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探讨了不同产地烟叶化学成分年度间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各烟区化学成分含量年度间都会出现某些波动,以糖/碱和氮/碱的变化最大,其次是烟碱。辽宁开原烟叶的化学成分年度间稳定性最差,豫鲁四县烟叶的化学成分年度间稳定性最好。学原糖,烟碱,总氮,氯,糖/碱年度间的稳定性都是南方好于北方,而钾,蛋白质,氮/碱年度间稳定性北方好于南方。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烟叶仓库试验对白肋烟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白肋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白肋烟在贮藏过程中总氮含量较稳定,略有下降;烟碱、总挥发碱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总糖含量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趋势,而氨基酸总含量和挥发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雪茄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四川雪茄烟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德雪一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成熟期田间微气候、烟叶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和烟叶产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烟田温湿度增大,烟叶所受光照强度降低。成熟期温度与烟叶膜脂过氧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2~0.85之间。同一时期内烟叶丙二醛(MDA)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降后升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种植密度为21 000株/hm2时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打顶后28d达到最高,分别为61.6U/(gFW·min)和123.0U/(mg·min),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打顶后21d达到最高,为755.8U/g,打顶后35d MDA含量为25.3mmol/g,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调制后烟叶总糖含量增至1.86%,烟碱含量为3.02%,钾氯比高达9.21,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烟叶产值与茄衣烟比例较常规种植密度24 000株/hm2分别提升了0.9万元/hm2和7%。综上所述,21 000株/hm2为四川省雪茄烟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烤烟品种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烤烟品种的推广应用及其品质鉴定提供理论支撑,以‘云烟87’、‘遵烟6号’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烤烟在移栽后0—45天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烤烟品种淀粉酶都随移栽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移栽后45天‘云烟87’的淀粉酶活性值最大。(2)‘云烟87’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生育期迅速上升;‘遵烟6号’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生育期相对稳定。‘K326’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品种相比,在移栽后30—45天酶活性较低。(3)‘云烟87’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先缓慢上升,30天后较为稳定;‘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在生育期一直较为稳定;‘K326’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移栽后30—45天,‘云烟87’和‘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都高于‘K326’。(4)‘云烟87’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上升至15天后较稳定,‘遵烟6号’表现出较大的波动,‘K326’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云烟87’烟叶的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现先略微升高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遵烟6号’和‘K326’均随着生育期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之,‘云烟87’具有更强的碳氮代谢和次生物质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 ×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栽培试验,于烟株打顶后分别将不同浓度α-萘乙酸浸泡的棉球包扎于茎顶,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各处理所得上部烟叶橘黄二级(B2F)初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α-萘乙酸棉球扎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及糖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烤烟上部烟叶的总烟碱含量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负相关,而上部烟叶的水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值均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正相关;(2)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的棉球包扎烟株茎顶部,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烤烟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并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值,该处理所得B2F初烤烟的总烟碱含量从对照的5.9%下降至3.8%,而糖碱比值从对照的2.8上升至5.3,总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值分别为对照的64.4%与189.3%;(3)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棉球扎顶可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变色期不同晾制温度对雪茄烟叶氮素转化机制的影响,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处理(23℃、25℃、27℃和29℃),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变色期晾制温度的增加,烟叶内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3℃与29℃温度处理的烟叶酶活性显著降低。随着变色期晾制温度的增加,各处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氨和总挥发碱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温度为27℃处理的烟叶内NH4+-N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烟叶内氨转化产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烟叶中的氨与总挥发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整体呈显著负相关,与NH4+-N和氨基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当变色期温度控制在27℃时,烟叶内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最好,25℃处理次之。综上所述,变色期适宜的晾制温度条件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密集烘烤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将从烤烟‘粤烟97’中部叶面分离出的芽孢杆菌株B5221 和YTK1 分别配制成2.5%、5.0%、7.5%、10%浓度梯度的菌液,烤前喷于上部成熟采收鲜烟叶,研究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对密集烘烤烟叶淀粉降解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处理上部烟叶后,均可促进烟叶淀粉降解,提高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B5221 和 YTK1 不同浓度菌液均以2.5%处理烟叶淀粉降解最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总烟碱和总氮略有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香气量提高。因此,2.5% B5221和YTK1菌液是改善密集烘烤烟叶质量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3.
施氮水平对海南茄衣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对发酵后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在海南儋州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水平与海南茄衣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随施氮量的增加,上部叶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含量增加,中部叶则是先增加后减少;上部叶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呈现先增后减,中部叶则逐渐减少;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上部叶中茄酮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部叶则是逐渐减少;其他物质含量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从4类致香物质含量变化得出,施氮量180 kg/hm~2对提高雪茄茄衣致香物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研究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商品有机肥Ⅱ号等4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会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增加烟叶中磷、钾、氯养分含量,降低烟叶氮素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素和烟碱的含量,但对烟叶总糖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Ⅰ号分别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糖/碱比值、钾/氯比值比较协调,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增加烟叶产值。饼肥、鸡粪、商品有机肥1号均可作为福建烟区烤烟生产使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调制方式对茄芯和茄衣烟叶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及当地主栽茄衣品种德雪3号为材料,设置晾制、晒制及烤制3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后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及TSN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雪茄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均在烤制条件下较高,晾制和晒制导致这些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茄芯经晒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877.87μg/g,而茄衣则在晾制后含量最高,为1020.40μg/g,2种雪茄烟叶均在烤制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低。茄芯和茄衣烟叶均以晾制后的TSNAs(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最高,分别为2058.29和2044.75ng/g,烤制可显著降低2种类型雪茄烟叶的TSNAs含量。茄芯和茄衣烟叶的生物碱含量经晒制后显著降低,且以晾制后最低,烤制后生物碱降低幅度较小。2种雪茄烟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烤制后最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以晒制方式调制的烟叶质量最好,茄衣烟叶则以晾制效果最佳。因此,茄芯烟叶在晒制条件下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成分优良,抽吸品质较好,有利于实现优质低害。茄衣品种德雪3号则在晾制条件下香气浓郁,评...  相似文献   

16.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叶长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集我国南方烟区166份烤烟品种K326不同部位叶样品, 研究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叶片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叶长在样品间存在广泛的变异; 氯含量和钾氯比在部位间差异不显著, 叶长、烟碱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在部位间差异显著; 总氮、还原糖含量在中部、下部叶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二者均与上部叶差异显著; 上部、中部叶的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二者均与下部叶差异显著; 在一定范围内, 烤烟上部叶烟碱、总氮和钾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中部叶烟碱、还原糖、钾含量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氯含量和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下部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烟碱、总氮和氯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下降。叶长63.0 cm对上部叶的烟碱、总氮含量和糖碱比与下部叶的钾、氯含量均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长度。  相似文献   

18.
钾素营养对烟株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本试验通过不同钾肥施用量(K2O)(0kg/hm2,90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营养对烤烟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范围内,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全氮含量、蛋白质含量在烤烟生长前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生长后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钾营养促进了烟株碳氮代谢的协调,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烤烟的适宜施钾量为270kg K2O/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