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对流免疫电泳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建立了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对流免疫电泳(CIE)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敏感性较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至少高4倍,并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肉鸡感染后死亡率很高,通常死亡率约为10%-90%,如并发其他疾病,则死亡率更高。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以卵黄代替血清进行琼扩试验,对两个父母代鸡群所产种卵的检测结果表明,氯仿处理后的卵黄抗体效价与血清效价符合率最高,从而证实卵黄琼扩试验是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总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由此确定对该病的诊断;并提出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以及非抗体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法氏囊卵黄抗体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效果,减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带来的危害,特开展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分组攻毒和治疗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鸡法氏囊病卵黄抗体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首选药物,而且注射抗体越早效果越明显。 在养鸡生产中,通过推广应用鸡法氏囊卵黄抗体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至今已为相应养鸡场(户)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应用火箭免疫电泳(RIE)技术对采自邯郸地区和邢台地区疑似鸡传染性囊病(IBD)病科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IE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特异,重复性好,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可用於IBD快速诊断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母源抗体高低不一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日龄的 2 76群鸡母源抗体以及免疫前后抗体的检测 ,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对IB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从而找出最佳免疫时机  相似文献   

8.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IBD基础研究、分子研究、IBDV抗原表位研究、IBD诊断方法研究和IBD疫苗研究5个方面的阐述,了解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于宏 《油气储运》2011,(30):25-26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该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 1 2株不同来源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单克隆抗体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对 1 992~1 999年从全国不同地区收集的 63株 IBDV毒株进行单抗反应性检测 ,建立各分离毒的单抗反应谱 ,以分析各毒株的抗原性。根据各分离株的单抗反应谱 ,可将 63个分离毒株分成 1 0组  相似文献   

12.
用氟利昂去除法氏囊组织杂蛋白,并经甘油-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通过电镜观察、光密度测定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证明得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形态完整。将纯化的IBDV 免疫 BALB/C 鼠,取其脾细胞与 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 IBDV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 NIB_1、NIB_2、NIB_3、NIB_4、NIB_5、NIB_6。还建立了检测 IBDV 的单克隆抗体双抗体 ELISA。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40日龄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20只,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法氏囊、脾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坏死,坏死部位有异嗜性白细胞浸润以及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滤泡之间水肿、肾病及病毒性脑脊髓炎等。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是淋巴样组织坏死,表现为电子密度增加,核的染色质边移。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出现很多约55nm的呈结晶状排列、周围无囊膜的病毒颗粒,有些自噬空泡中也含有病毒颗粒。肾远曲小管的微绒毛丧失或数目减少,核浓缩或溶解,靠近肾小管管腔的细胞浆中有很多自噬空泡。  相似文献   

14.
取接种4周龄雏鸡的法氏囊,经匀浆,高速离心,超速离心,CsCI 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法氏囊炎病毒(IBDV)条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 IBDV 呈球状,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2g/ml。本试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957μg/ml,病毒有活力,并具有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两种方法对法氏囊病自然和人工感染病鸡各脏器、组织中含毒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呈正相关。法氏囊中含毒量最高,脾、肾次之,心脏、肌肉中较少。夹心ELISA能测出的最小限量为0.1μg,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限量为1ng,人工口服感染32h就能在鸡法氏囊中检测到高滴度病毒。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核酸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 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法氏囊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弥漫型 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淋巴细胞总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ANAE~+淋巴细胞的上述变化在胸腺髓质、脾脏动脉周围鞘和红髓,盲肠扁桃体弥散区、哈德尔腺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及法氏囊淋巴小结皮质等区域较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人工感染1日龄和4周龄雏鸡后,1~8周血清IgM,IgG和γ-球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和4周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而γ-球蛋白含量仅呈一过性降低,其中血清含量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IgG明显。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的下降较4周龄感染雏鸡明显,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