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对机插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本文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一次用药30%丙环·咪鲜胺EW 60 m L/667 m2、30%噻呋·己唑醇SC 25 m 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持续期达到20 d以上;40%嘧菌酯WP 15 g/667 m2、24%井冈霉素AS 30 m L/667 m2对纹枯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5%井冈·戊唑醇SC 50 m L/667 m2、40%酚菌酮EW 80 m L/667m2、30%苯甲·丙环唑EC 20 m L/667 m2不能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15年在浦城县仙阳镇水稻产能区进行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不同药量对病害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90 m L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对水稻安全并能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选择了5种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和申嗪霉素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2%、86.4%、81.8%、84.5%和71.4%。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12.5%氟环唑SC对机插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40~50 ml/667 m2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连续施药二次,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并且持效期达14 d以上,推广应用前景良好。25%嘧菌酯SC30 m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并且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也达14 d以上。12%井冈A.苯醚甲80 g/667 m2药后7 d对机插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与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的效果相近,但持效期较短,药后14 d防效下降明显。40%菌核净WP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差,160 g/667 m2仍不能有效控制机插水稻纹枯病的发生。12.5%氟环唑SC、25%嘧菌酯SC、12%井冈A.苯醚甲WP、40%菌核净WP均对水稻生长、抽穗灌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3种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和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375 ml/hm2为供试药剂,对水稻灌浆期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药后20 d株防效均达到81.71%~89.83%,药后35 d的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90.61%~92.79%和93.11%~94.17%,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3者均有减轻纹枯病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其中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g/hm2和300 g/L苯甲·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00 g/hm2增产效果较好,尤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建议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45×10 7x+4.14×10 4,R 2=0.9962;噻呋酰胺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2.99×10 6x+1.43×10 4,R 2=0.9954。在0.04~ 1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2%;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4%,RSD为3.0%~9.5%。苯醚甲环唑与噻呋酰胺在土壤、全蕉、蕉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4 mg/kg,最小检出量(LOD)均为5 pg。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0 d,噻呋酰胺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7 d。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香蕉中残留苯醚甲环唑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而噻呋酰胺长期膳食摄入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效用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本研究比较了几种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75%三环唑WP 30 g/667 m~2和40%稻瘟灵EC 100 m L/667 m~2防治叶瘟的效果较好,75%三环唑WP 30 g/667 m~2和27%三环己唑醇SC 80 m L/667 m~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发现叶瘟的防治力度也会影响后期穗颈瘟的发生程度。因此,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着重于前期叶瘟病,后期可减少穗颈瘟的打药次数,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水稻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对水稻后期综合性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中期每667 m~2连续使用19%丙环·嘧菌酯SE 50 mL+天然螯合硼钙50 mL后,对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高达95.1%和97.8%,极显著优于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 10 g和32.5%苯甲·嘧菌酯SC 30 mL的处理,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在当前水稻生产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有效成分90 g/hm2、11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8%、93.54%,比10%苯醚甲环唑EC 22.5 g/hm2处理分别提高8.15、16.21个百分点;比25%丙环唑EC 112.5 g/hm2处理分别提高15.66,23.72个百分点;比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67.5 g/hm2处理分别提高19.29、27.35个百分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成分为90.0~112.5 g/hm2。  相似文献   

11.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对水稻后期综合性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中期每667 m2连续使用19%丙环·嘧菌酯SE 50 mL+天然螯合硼钙50 mL后,对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高达95.1%和97.8%,极显著优于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 10 g和32.5%苯甲·嘧菌酯SC 30 mL的处理,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在当前水稻生产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5.
翟宏伟 《北方水稻》2021,51(1):35-37,58
在防治水稻穗颈瘟和纹枯病上,尊保和稻清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稻清(9%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和尊保(23%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能作为穗颈瘟的预防药剂使用,防治时间以破口期和齐穗期两次施用较佳.建议: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推荐用药量为:破口期尊保50 ml667 m2和齐穗期稻清60 ml/667 m...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防治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均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发生。并且试验中30%爱苗乳油用量为20 g/667 m2时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79.6%;1%申嗪霉素用量150 g/667 m2时对水稻褐变穗防效最好,防效为74.5%。但试验数据为1 a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安全除草剂剂量的优化及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辉  张金成 《中国稻米》2021,27(2):102-104
试验比较了几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葱封200 mL/667 m2处理(T4)、葱封160 mL/667 m2处理(T3)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9.99%为99.29%;T3处理的产量为640.31 kg/667 m2,较常规对照(机插前5~7 d每667 m2施秋之宝125 mL、西草净80 mL,机插后15 d每667 m2施马歇特125 mL、西草净50 mL)高29.12 kg/667 m2;T3处理的效益较常规对照高32.51元/667 m2,其余处理均比常规对照低;T3处理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3.3%和76.2%,其中,整精米率较常规对照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茶园小区药效试验表明:18%喹螨醚悬浮剂防治咖啡小爪螨效果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低剂量27.8 ml/667 m2的处理药后1~30 d的防效达88.28%~99.46%,可用于防治咖啡小爪螨轮换用药,推荐使用剂量为27.8 ml/667 m2(商品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