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是东北地区珍贵的山野菜之一。重点介绍了展枝唐松草的种苗繁育、林地与平地栽植、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实用技术环节,旨在为广大林农提供一套完整的展枝唐松草陆地人工栽培和林下回归栽培技术,以促进山野菜这项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返魂草为重要中草药.本文从林地选择、种苗培育、商品草培育、采收与晾晒等方面介绍了返魂草的林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展枝唐松草是极具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山野菜,林下人工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文章从种子采收、幼苗培育、苗木定植、病虫害防治和嫩枝采收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展枝唐松草的林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5.
草麻黄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吉林省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展草麻黄的人工栽培是破解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最佳途径。本文从育苗及栽植两方面介绍了草麻黄的栽培地选择、整地施肥、栽植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当归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阐述了当归林地覆膜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五色草为城市园林绿化、节日花摆造型常用材料.本文从繁殖、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五色草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干旱荒漠区林地应用乙氧氟草醚化学控草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干旱荒漠区文冠果、樟子松幼林地、文冠果种子育苗地应用乙氧氟草醚进行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上用药量增大,除草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施药量增加到-定量时,除草率提高缓慢,变化不大。在5月中旬用药量为80mL/667m2时,施药效果最佳,平均除草率达91.2%。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轮叶党参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采收与加工技术及其无公害林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林地轮叶党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轮叶党参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采收与加工技术及其无公害林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针松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的分析,对五针松盆景栽培幼苗的选择提出了针叶要短,针叶要绿,砧木要粗,接穗要短、分枝要多、接处要矮,接口要牢、根系要发达、带土要多的关键要求,并从五针松盆景栽种与用盆,场地、换盆、浇水、施肥、光照、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整形,盆景造型等方面探讨了五针松盆景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刘海波 《防护林科技》2016,(Z1):108-109
'连山关五加1号'是历经多年栽培驯化、选育出的优质短梗五加新品种,目前其种苗繁育、栽植、修剪、田间管理等技术日臻成熟,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3.
北龙胆草是东北地区名贵中药材之一,通过10 a人工驯化栽培,成功摸索出适于辽东山区的北龙胆草栽培措施。文章从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移栽及栽后管理等方面,详述了北龙胆草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大省,针叶树占有很重要地位,彰武松适应性强、抗性好,为优良速生常绿针叶树,在黑龙江省西部引种试验表明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实。本文概括总结了彰武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彰武松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班克松引种到辽宁省本溪县草河口地区造林已达12a,通过对其生物量和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与当地乡土速生树种红松相差无几,且根系发达、生长稳定、无病虫害。说明班克松这一优良树种在草河口地区可以达到预期引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芪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依据本溪地区林地栽培生产实践,对黄芪林地栽培中的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了规范,以期为本溪地区的黄芪栽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北苍术为北药主要品种之一,北药开发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开发重要项目之一。以无公害为切入点,以实用技术为立足点,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阐述了苍术无公害林地培育主要技术措施,为林区资源管户经营后续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野生花卉资源,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对二色补血草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研究.3 a来,在采种、播种和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成功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1形态与分布 白花蛇舌草(Herba hedyotis Diffusae)别名:白花十字草、蛇舌草等,属茜草科耳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