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5,(12)
<正>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中处于活跃期时,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伪狂犬,猪瘟等)。当猪群中蓝耳病不稳定时,建议先做好母猪群的保健(替米考星)和提升免疫力的中草药(参芪肽能),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仔猪群应按照标准免疫程  相似文献   

2.
叶裕香 《畜禽业》2019,(7):86-87
为掌握宁德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现状与野毒感染情况,对本辖区内8个猪伪狂犬病免疫场开展血清学抗体检测调查。检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平均免疫抗体gB合格率为97.1%。做好该病科学防控,推进全市规模猪场开展疫病净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2,(11):6
<正>中国养猪业目前所有的疾病当中,很多人自认为伪狂犬病是控制的最好的一个病。但是这个病在去年北方地区发生得非常严重,尤其是去年10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年4、5月份,在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都呈现出伪狂犬病爆发的趋势。很多规模化的猪场、甚至一些已经很有名的场,在没有发生任何伪狂犬临床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原来的伪狂犬病的野毒抗体阳性率在百分之几以内,甚至是0,忽然间在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转阳率高达80%、90%以上。好在当时仅仅限于中原地带,维持的时间又不是很长,在用伪狂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虽然疫苗越用越多、兽药越用越新,可是猪却越来越难养,其关键是猪病变化越来越大,发病率越来越高,疫病防治越来越困难。在生产中发现,免疫失败问题比较严重,致使许多免疫过的疫病照样发作,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3)
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家实行强制免疫,但依然没有阻止口蹄疫疫情的发生。笔者近一年来走访了济源地区养殖场,从疫苗质量、疫苗储藏、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等方面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金才 《畜禽业》2012,(5):20-21
<正>疫苗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在基层的免疫工作中,常常因为病原的变异、疫苗的质量、营养的环境、畜禽个体差异及其免疫水平、人员操作和免疫抑制因素等导致猪病免疫失败。因此,如何避免猪病免疫失败,充分确保疫苗的有效保护作用已成为当前防疫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猪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7.
李顺山  李钧夷 《畜禽业》2006,(20):52-53
鸡新城疫(ND)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疫苗的免疫仍然是现阶段控制ND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养鸡户都知道ND免疫的重要也都进行了ND疫苗的免疫,但仍时有ND的发生。据本门诊部统计1—7月份ND发病120例,鸡群发病率达90%以上,平均死亡率在20%~50%,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1流行特点1.1从品种上看,任何品种鸡都会发生,尤其本地的草鸡,肉三黄鸡,还有罗曼、伊莎、海兰商品蛋鸡等。1.2从日龄上看,主要发生在20~90日龄的鸡,发病最早的12日龄,最晚的160日龄以上,其中发生在ND苗、二免前后的鸡最多。1.3从免疫上看,所有发…  相似文献   

8.
李顺山  李钧夷 《畜禽业》2006,(10):52-53
鸡新城疫(ND)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疫苗的免疫仍然是现阶段控制ND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养鸡户都知道ND免疫的重要也都进行了ND疫苗的免疫,但仍时有ND的发生。据本门诊部统计1—7月份ND发病120例,鸡群发病率达90%以上,平均死亡率在20%~50%,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9.
周卫玲  胡雅芬 《畜禽业》2012,(11):14-15
<正>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正在逐步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猪病防控形势,新老动物疫病不断暴发和蔓延,非典型症状、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交叉感染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广大养殖业主和技术人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做好免疫工作,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类疫病的发生,给猪群带来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猪场免疫失败现象,采用某一疫苗接种动物后仍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给广大养殖业主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对猪场免疫失败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7)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常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种猪不育,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严重,15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汪公明 《畜禽业》2009,(7):20-21
<正>近年来,夏秋季频发猪高热综合征疫病,通过对检测的千份样本分析,其中62.5%的病是因为猪瘟病毒所致。猪瘟的防疫密度接近100%,但由于受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6,(8)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抵抗力相对差,在潮湿、p H6~8的环境中,该病毒最稳定;在4~37℃、p H4.3~9.7时,经1~7 d,病毒失去活力;对干燥尤其是阳光直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感染仔猪出现发热、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麻痹、共济失调;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  相似文献   

1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1813年发生于美国的牛群中,1902年匈牙利学者奥叶兹基(Auieszky)第一次详细描述了该病,故本病又称奥叶兹基氏病(Aujeszky′sdiseasc,AD),1934年Sabin和Wright确诊本病病原为疱疹病毒。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最常见于猪、牛、羊、犬、猫和鼠类等,一些家禽和野禽也易感染,其中以对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并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展蔓延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根据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国际兽医局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1病原本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RV),又称猪疱疹病毒Ⅰ…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7)
近几年来,笔者在邳州各地接触猪伪狂犬病就达30例。根据收集到的流病学、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的资料,分析猪伪狂犬病在邳州市高发的原因,提出了紧急预防接种、消毒等一系列的防制措施,以期对防控该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11):36-37
伪狂犬病属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易感畜种多,其中,以猪最易感,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猪是伪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其重要传染源。猪场一旦爆发此病,两周龄内患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临床多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持续高热、共济失调、震颤等。成年猪一般不会发病,但会终身携带并持续向外界排毒,加大了控制和根除猪伪狂犬病(PR)的难度。就PR的基本情况、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庞凤姝 《畜禽业》2012,(5):12-13
<正>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7)
<正>据调查,2012年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多个规模化猪场暴发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传染病,并从猪场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猪伪狂犬病病毒。2012年至今,该疫情已蔓延至南方各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在进行伪狂犬病g E抗体检测时,发现其阳性率升高,有的甚至接近100%。本文就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结合临床经验,浅谈综合防治措施。1病原体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病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1,(5)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怀孕母猪和仔猪的严重疾病,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猪场先后出现伪狂犬病流行,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就猪伪狂犬病商品化疫苗及多种防控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猪伪狂犬病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燕来红  夏静 《畜禽业》2009,(9):21-22
<正>1流行特点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家畜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及其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of Aujeszky's diseasePRorAD又称假性狂犬病、奥其基氏病或奇痒病等,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和其它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Aujeszky博士于1902年在匈牙利发现。我国自1948年刘永纯报道该病以来,现在至少有19个省市存在本病。本病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初生仔猪大量死亡为主要特征,同时,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储存者和传染源,因此伪狂犬病被认为是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