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洞庭湖区湿地的同心环带状特征,将洞庭湖区湿地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湿地平原区和洞庭湖环湖低丘岗地区,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并据各环带湿地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湿地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观光农业资源,实现洞庭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民族文化中也蕴含着一些特有的创造力。文化的感染和凝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巴蜀地区的观光农业景观,同时中华文化特有的"红色文化"也是巴蜀观光农业景观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大力向外推广的今天,巴蜀文化受到"走出去"的影响,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利于巴蜀的观光农业景观迅速发展,促进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建设和发展。基于此,分别对巴蜀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分析,还阐述了它们对巴蜀地区观光农业景观的影响及其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参观体验感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在观光农业文化展示设计中,如何更为合理地利用视觉符号来提升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非常重要。基于此,围绕视觉符号在文化展示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认识农耕文化、科学合理地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基石。因此,以南通市为例,探析南通市部分农耕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和利用农耕文化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优秀农耕文化覆盖范围广、发展历程长,聚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农业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以及经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注入了新的思想理念与相关经验的拓展。整体而言,优秀的农耕文化结合了农业活动中的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是优秀文化的积累。将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治理工作,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创建更规范的管理体系,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治理活动,丰富村民的知识架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此,分析优秀农耕文化与乡村治理工作的联系以及两者融合的理念、存在的问题,探究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对大陆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考察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现状,了解其发展理念及管理模式,总结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色,突出表现在定位精准、设计精细、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体验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灿烂、丰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因素之一,更积淀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因此,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的措施,为促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城镇居民开始寻求个性化、高质量的闲暇旅游体验。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既能够提供回归自然的农事体验,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又能极大地提高传统农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基于此,结合西秀区旧州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及现状,梳理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该镇及周边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构建乡村旅游这一产业模式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突显出贫困地区的乡土文化。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更全面地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度。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及农耕文化的价值,针对当前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提升特色农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促进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在提振当地农民精气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22年7月,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研究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分别概述了国内和国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规划设计研究以西昌葡萄酒乡规划设计为例,围绕"葡萄酒"文化背景的主题氛围进行设计,通过规划布局,打造集农业观光旅游、餐饮休闲度假、绿色产品供给、传统农耕文化体验、葡萄酒酿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集汇地,从而实现新的产业增长,构建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精耕细作的农业精神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目前传播方式的限制阻碍了农耕文化与精神的传播和发展,鉴于此,提出一种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农耕场景智能展示平台的方法。该研究提出的模型交互控制观察算法,精确地实现了模型的旋转与缩放查看;针对目前虚拟场景路径漫游中漫游物体角度不能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物体朝向变化的虚拟场景漫游算法,使得路径虚拟漫游更贴合人的浏览角度。该研究基于Unity3D平台,采用3d Max建模工具,以C#为脚本语言设计并开发虚拟农耕场景智能展示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虚拟农耕场景融合了交互与漫游技术,可还原古代农耕场景,宣传介绍典型生产技艺,为文化的展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袁江洪 《核农学报》2024,(1):213-214
<正>农耕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核心活动,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表达农耕主题的重要艺术载体。农耕题材的水墨画作品通过描绘农田、农民、农具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原了农耕社会的劳动场景。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诠释着农耕的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农耕题材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农耕题材中国水墨画创作方式,为农耕文化传承提供保障,也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同时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江苏省靖江市十分重视观光农业的发展,将该产业定位为重点打造的10亿元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川区磐石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依托景区发展起来的磐石镇乡村旅游是四川省达州市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示范项目之一,主要特色为农耕文化科普+草莓采摘体验+游乐设施体验。受游客数量不稳定的影响,磐石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草莓种植大户也易陷入困境。基于此,提出积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新型旅游业态、培养数字营销素养等手段和措施,促进磐石镇乡村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中,居住社区的建筑改造能够表现出居住产品形式及其服务水平,具体包括生活条件设施和农作物产品,也包括这些农作物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体验。民宿所依赖的建筑形态最能体现乡土文化特色,吴沟村的石窑建筑是河南省民居特色的典型代表。运用乡村传统器具和耕作用具等元素,挖掘旧器物所表达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唤起人们记忆中几近消失的农耕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功能分异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蕾  王克强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0):252-258
为指导特大型城市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发展,该文基于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开展上海市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将上海市农业多种功能确定为农产品供给、社会保障、文化和休闲以及生态调节4种,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空间分布情况和自然本底、土壤条件、区位交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但相关性特点有所差别,利用好这些关系是因地制宜利用农用地的关键。单项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上海市各街镇农业多种功能聚类为5种发展模式,分别是生态结构型、传统农业型、农耕文化型、文化休闲型和功能均衡型发展模式,多功能发展模式呈圈层分布,依次是文化休闲型、农耕文化型和传统农业型发展模式街镇,而生态结构型发展模式的街镇穿插在文化休闲型发展模式街镇中。将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空间分布图和农业功能区规划图进行对比分析,街镇农业发展模式和规划农业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中,地域性特征越来越被重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域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基于地域特征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从"点线面"的构成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在农业观光园设计中营建起伏有致的空间营造、山水相融的景观构成、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再现、农业生态型发展模式与景观形式、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曲折蜿蜒的园路设计、四季有景的植物配置7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