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农耕文化覆盖范围广、发展历程长,聚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农业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以及经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注入了新的思想理念与相关经验的拓展。整体而言,优秀的农耕文化结合了农业活动中的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是优秀文化的积累。将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治理工作,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创建更规范的管理体系,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治理活动,丰富村民的知识架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此,分析优秀农耕文化与乡村治理工作的联系以及两者融合的理念、存在的问题,探究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农耕活动历史悠久,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丰富。保护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对守护传统文脉、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究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的意义、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乡村旅游这一产业模式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突显出贫困地区的乡土文化。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更全面地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度。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及农耕文化的价值,针对当前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乡村生态振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之一。本文从生态的重要性入手,在简述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乡村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疾病增多和村庄衰减。针对存在的这些生态问题,作者提出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即在遵循村民主体原则、"三效"并举原则、综合施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久久为功原则的前提下,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制定生态规划,提高生态意识,增长生态知识,提升生态素质,弘扬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法规,强化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搞生态建设,开展生态交流,重视生态科研,培养生态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迫切要求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赋能全面乡村振兴进行价值探析,即以传统文脉赓续与知识产权保护实现文化振兴,以特色农业经济变现助力产业兴旺,以生态农耕智慧与标准技术流程推动农业“两型”发展,以品牌效应促进人才本土培育与外部回流,以多元主体合力实现组织振兴。在此基础上提出5点具体实现路径:品牌建设,加强宣传;培育龙头,壮大集群;组织协作,共同推进;规范品质,强化监管;人才培育,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设计,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文化设计,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大力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基于此,阐述了乡村文化的定义与内涵表达,分析了乡村文化设计发展的新理念以及乡村文化设计发展对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设计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对策,并分析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的难点主要在于那些既没有突出资源又没有区位优势的腹地农村。这些农村的振兴应该采取向内扩展的发展模式,立足于本地农业发展需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向农业技术与服务业方面发展,促进农业工业化。同时,开发有利于扩展农业价值的项目,比如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农业休闲养生基地等,发挥农业的生态、文化、教育等价值。为避免向内扩展发展模式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过程的"飞地现象"而导致项目的空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加强农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以专职人员做实农村合作社的功能,通过农村合作社阻断行政职能机构与项目运营主体的利益联系,从而使农民、农业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条路径,耕地占补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阐述了乡村地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存在的问题,探索在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满足各类用地需求的路径,强调耕地占补平衡要由数量、质量平衡向产能、生态占补平衡转变,达到为乡村振兴助力同时保护耕地的目的,明确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要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契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县域为各约束性指标的控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情况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对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方式的改进,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灿烂、丰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因素之一,更积淀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因此,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的措施,为促进我国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能分异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蕾  王克强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0):252-258
为指导特大型城市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发展,该文基于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开展上海市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将上海市农业多种功能确定为农产品供给、社会保障、文化和休闲以及生态调节4种,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空间分布情况和自然本底、土壤条件、区位交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但相关性特点有所差别,利用好这些关系是因地制宜利用农用地的关键。单项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上海市各街镇农业多种功能聚类为5种发展模式,分别是生态结构型、传统农业型、农耕文化型、文化休闲型和功能均衡型发展模式,多功能发展模式呈圈层分布,依次是文化休闲型、农耕文化型和传统农业型发展模式街镇,而生态结构型发展模式的街镇穿插在文化休闲型发展模式街镇中。将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空间分布图和农业功能区规划图进行对比分析,街镇农业发展模式和规划农业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与“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不可忽视,为了加强耕地保护,我国政府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基于此,在分析乡村振兴与耕地保护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振兴对耕地保护的促进作用,并以仪征市为例,通过梳理耕地利用现状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耕地保护的相互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快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保护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多元化发展,具有诸多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广东省广州市乡村拥有各类旅游资源,但其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还应从资源分析、基础建设、人文风情、信息利用、常态发展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让广州市乡村旅游能够与现代生活接轨,并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价值和内涵也越来越清晰,不断激发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再生功能。广西农业文化遗产无论在资源还是特色方面,都极具保护与利用价值。基于此,对广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构建一种新的活化保护模式,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应从认识上和实践上都重视起来。积极从乡村内部汲取养分,发掘乡村内部的文化资源,对于实现乡村文化的重塑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培养并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发挥专业特色,引导村民重新认识与构建村内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日,2019乡村文化振兴高峰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举办。论坛以"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来自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高等院所、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领导、专家和代表交流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共商乡村文化振兴良策。与会专家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是新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消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现实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必须客观分析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理性探索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发展出路,从而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基于此,分析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缺乏总体设计,对乡村振兴的基础、认识、条件、动力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乡村振兴实践基础不牢,实施落后,目的不明,造成乡村振兴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低效利用。现以富池镇为模型,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为中部长江地区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对此,从保护农田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着手,探讨了基本农田保护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民族发展的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建立文化,良好地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髓所在。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乡村文化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领袖",促进乡村居民精神和文明素养的重塑与丰富,推进乡村发展走向更宽阔的道路,处理好转型期乡村发展带来的"文化失衡",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农牧民创造并维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生物、技术和文化等因素,深入认识这些因素在乡村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可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充分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集中体现在传统品种和知识技术的保护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利用,生态产品和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其三,创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创新消费对象,明确目标消费者的界定;创新服务功能,强化生态维护的价值;创新服务内容,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服务空间,推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的优势。总之,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新,时下的乡村产业发展可选择不同途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