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熟杂柑W·默科特是一种优良柑橘品种,具有易剥皮、种子少等优势。在引入晚熟杂柑W·默科特时,如果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将能取得更好的种植收益。基于此,阐述了晚熟杂柑W·默科特引种与高产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晚熟杂柑W·默科特引种表现的基础上,从做好外部环境整体规划、结合植物特性进行定植和肥水管理、构建植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建立综合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模式、提高栽种管理人员素质水平5个方面探讨了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查阅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原产江津的8个柑橘品种的来源、适宜砧木、树体和果实性状及栽培要点进行评述,品种包括锦橙26号、锦橙20号、五月红、晚锦橙、无核橙13号、冰糖柑、大红袍红橘、红皮香柑。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同种类柑橘养分状况及氮磷钾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不同种类柑橘果实矿质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及树体养分含量状况,对我国主要种类柑橘进行推荐施肥研究.[方法]根据土壤类型 、 柑橘种类(宽皮柑橘类、甜橙类、柚类、柠檬类和杂柑类)、树龄及产量水平,将我国柑橘主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陕西、重庆等11省(市、区)的柑橘园划分为120...  相似文献   

4.
柑橘的栽培和种植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探讨柑橘的栽培以及管理技术,希望对我国柑橘的种植有所帮助,帮助果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为一般柑橘种类的适宜种植区,但由于冬季光照不足,4—6月多阴雨天气,采用普通的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种植金佛手难以成功。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栽培管理实践,在普通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创新,使大田种植金佛手获得成功。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定植时垒土栽培,秋季重剪,喷施多效唑促花,喷施赤霉素保花保果,人工疏花疏果,抹梢打顶,巧施叶面肥等。  相似文献   

6.
柑橘栽培管理重点在于病虫害防控,为了实现绿色柑橘果品产出,也必须结合农业、物理、化学、机械化、信息化等内容以达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优化并建立关键技术体系。基于此,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希望满足以先导预防、技术辅助为主的柑橘栽培病虫害防治管理,提出关键技术内容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提升柑橘种植质量,需采取高效栽培技术,并开展柑橘栽培的精细化管理。因此,针对柑橘栽培园地选择、园地建设、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柑橘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提升柑橘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柑橘种植事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柑橘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柑橘栽培种植质量,需在实施高效栽培技术的前提下,开展柑橘栽培的精细化管理。基于此,以柑橘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的分析为切入点,提出柑橘栽培精细化管理措施,为柑橘高质量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重庆市的柑橘种植情况,分析了柑橘栽培及丰产技术,从树种选择、适地种植、施肥管理、灌溉与排水、树势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花果管理和规范采收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柑橘是一种亚热带植物,对土壤和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在温暖的南方栽种。随着栽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柑橘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基于此,将对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历,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为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融安县柑橘新品种滑皮金柑的特性,制定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栽培技术方案,并通过在高产优质示范基地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对滑皮金柑高产和优质果品率具有较强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以来,开展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探讨,同时在广西农垦龙北总场先锋农场柑橘园推广应用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科学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传播,综合防控区发病率2.13%,比非综合防控区发病率降低14.52百分点。实施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有:加强柑橘种苗引进管理;彻底挖除黄龙病树;加强木虱监测,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加强柑橘树栽培管理;控制种植九里香、黄皮等芸香科植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介绍了老挝主要柑橘品种特性和生产概况,重点介绍了NAMBAK Oranges (那巴橙)、KYOWARN Mandarin (甜绿柑)和BANYAO Mandarin(黄金柑)等3个老挝特色柑橘品种,总结了老挝柑橘产业近况、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建议,为老挝柑橘产业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山地柑橘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柑橘栽培面积的90%。在山地柑橘栽培过程中,其整体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水肥管理、枝条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探讨山地柑橘高产栽培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山地柑橘的整体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栽培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既需要农业技术的指导与帮扶,也需要现代管理理念的渗透和引领。以稳产提质理念为出发点的水稻栽培工作,应格外强调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有效管理为稳产增收创造积极条件。阐述水稻栽培中稳产提质理念应用于田间管理的意义,重点分析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为核心的实践举措增强管理质量,实现稳产丰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过量铜在两个柑橘品种幼苗组织水平和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根细胞壁对铜毒害的响应机制,以揭示柑橘耐铜毒害机理,为优化不同柑橘品种铜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砂培的雪柑(Citrus sinensis)和沙田柚(Citrus grand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连续18周不同浓度铜处理,即Cu 0.5 μmol/L (对照)和300 μmol/L (过量铜)。处理结束后,分析铜在柑橘幼苗不同组织水平(主根、侧根、茎和叶)、侧根亚细胞水平(细胞壁、细胞器和可溶性部分)以及侧根细胞壁多糖组分(果胶、半纤维素Ⅰ、半纤维素Ⅱ和纤维素)上的分布特征;采用透射电镜(TEM)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柑橘侧根细胞壁微结构变化(厚度、化学基团构成等)。  【结果】  1) 组织水平上,不论是对照还是过量铜处理的柑橘苗,侧根是铜分布的主要部位,且过量铜处理的沙田柚侧根铜含量显著高于雪柑。对照组的雪柑和沙田柚侧根铜分布率分别为57.32%和51.31%;过量铜处理后,雪柑和沙田柚侧根铜分布率分别提高到90.87%和91.99%。相反,过量铜处理显著降低了两个柑橘品种幼苗茎和叶的铜分布率。2) 在侧根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器是铜在对照组柑橘苗的主要分布部位。对照组的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细胞器铜分布率分别为58.61%和39.26%;过量铜处理后,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细胞器的铜分布率分别降低到14.34%和11.49%。与对照相比,过量铜处理显著提高了两个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的铜含量,且过量铜处理的沙田柚侧根细胞壁铜含量显著高于雪柑。3)与对照相比,过量铜处理显著提高了两个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各多糖组分的铜含量。其中,对照组的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细胞壁果胶铜分布率分别为44.69%和37.15%;过量铜处理后,雪柑和沙田柚侧根细胞壁果胶铜分布率分别提高到98.45%和98.48%。但过量铜处理的两个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上的半纤维素Ⅰ、半纤维素Ⅱ和纤维素中的铜分布率显著降低。4)分级提取细胞壁并结合TEM分析表明,过量铜处理显著提高两个柑橘品种幼苗侧根细胞壁的提取率以及细胞壁厚度,且过量铜处理的沙田柚细胞壁提取率与细胞壁厚度均显著高于雪柑。5) FTIR分析表明,沙田柚侧根细胞壁果胶、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上羟基、羧基和氨基官能团参与了铜的吸附和固定。  【结论】  亚细胞水平上,300 μmol/L过量铜处理的柑橘苗侧根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是铜的主要分布部位,细胞壁果胶对铜的固定降低了铜向地上部的运输。提高细胞壁含量、增厚细胞壁以及促进细胞壁对铜的吸附可能是沙田柚幼苗耐铜性强于雪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分析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推广优质抗病品种、调整果品种植结构、加强种植栽培管理、完善病情监测机制和实行挖控并举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富川县防控柑橘黄龙病丰产栽培技术,希望对提升富川县柑橘栽培种植效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柑橘是人们日常喜食的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柑橘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产量问题一直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柑橘产量,果农应致力于提高柑橘的栽培技术水平。基于此,对柑橘的栽培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柑橘果园主要处于南方地区,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比如低温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等,将会对柑橘果园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我国发生常会发生严重冻害天气的地区主要有湘西、陕南、鄂西、贵州、四川等。基于此,主要对土壤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等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柑橘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果品,也是我国的第二大水果品种。在全球农产品贸易额中,柑橘的贸易额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位居第三。同时,柑橘也是丽水市各地尤其是莲都区适宜发展的大宗水果,莲都区瓯柑、椪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