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培养各专业人才上要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角度出发,揭示了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而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伴随教育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不能狭隘的只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还需重视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新颖教学手段,其应用于高职教育领域,有助于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教改,优化培养体系,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基于此,先概述微课教学,再分析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教改中应用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微课教学应用于高职体育课程教改的策略,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教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更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呈现多元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职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动性。文章围绕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现状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改革路径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为社会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教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基于此,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教育方法以适应时代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实践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玉姣 《湖南农机》2012,(5):165+167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文章简要的阐述了怎样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快速发展直接引发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专业技能升级革命,高职院校为提升其专业学科的水平,必须紧跟潮流,深化"三教改革".首先解读"三教改革"新政策、新思想,分析混合式学习和汽车电气检修教学结合过程现状;明确现阶段汽车电气检修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存在不足,提出对应的改革教师队伍,打造"双师型"团队,完善奖励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问题展开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怎样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毫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展开教学模工探索,旨在为推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良好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未来从事农业类工作的人员相当大一部分人是从农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农类院校学生应该有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信息素养要求。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农类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农类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存在问题和农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农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计算机应用基础,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如果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那么其教学效果显然难于维持,如何优化现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升级课堂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必须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不熟练的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适应。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汽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计算机基础应用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技能。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扎实学生的技术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为现代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新课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既要强化学生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品德。文章就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数学是高职层次院校所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的矛盾与问题.针对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笔者从教改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以来在湘潭技师学院的教学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难、招生难等现象.为改善这种现象,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宗旨.财会专业是高职院校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改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提高财会专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发展财会专业的主要途径.文章就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学科,主要介绍了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制造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加工工艺等,还包括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运用技术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多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需要,学生毕业之后很难适应工厂和企业的生产,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这就对高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一般的经验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改革和发展思路,并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实践路径,为国内高职化模具制造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机电专业与其他专业有很大的区别不。机电专业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学中不只教授给学生机电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机电专业教学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有较严格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师不只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在2015年我国的教育部门曾提出,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文章首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和数字资源库建设已经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关注内容。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概述了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介绍了校企合作创新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阐述了建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应用与服务长效机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尹志军 《南方农机》2019,(12):111-1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对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要重视科技发展,顺应时代,培养更多紧跟时代潮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作为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使用率是非常高的,难免产生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从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保障机房设备正常使用。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际语言,在交流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大部份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并且知识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给高职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作为主要以应用性为主的高职院校需要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层次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而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与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