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根据青岛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农作物秸秆普遍用作牲畜的饲料或者直接用于燃料,因为使用量有限,所以大量被弃用,导致资源浪费。农作物秸秆是具有极大利用价值的生物质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数量多、种类丰富,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基于此,针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针对秸秆分区布局规划不完善,导致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研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理论,提出"一主多元、农用优先"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潜力总量8.76亿t,比2015年增加利用量1.56亿t,其中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量分别增加8 722.4万t、5 122.3万t和1 720.1万t。通过肥料和饲料化利用,可直接和间接替代化肥潜力氮肥(N)1 481.6万t、磷肥(P2O5)419万t、钾肥(K2O)1 885.1万t,节本增效节约化肥成本约685.9亿元(折合98.5元/t秸秆);通过能源化利用,可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5982.4万t(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5亿t、二氧化硫448.7万t、氮氧化物224.3万t,烟尘4068万t,经碳排放交易经济效益可达20.25亿元(折合16.9元/t秸秆),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莒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莒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情况,认为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的生产与科学利用入手,重点调查与全面分析相结合,对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系统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并对加快秸秆科学利用步伐,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总被引:69,自引:31,他引:69
该文应用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全国5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4.33亿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约1.76亿t,呈"两高两低"的分布特点,即人均资源量"北高南低"、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东高西低"。依据各区的秸秆资源分布特点,可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开发利用区(东北区、蒙新区和华北区)、适度开发利用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限制开发利用区(黄土高原区和青藏区),建议对各区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更是非常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长春市生产大量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本论文以2005-2011年间长春市年平均粮食产量为基础,测算长春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可收集量,并对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评价。本文认为:要发展好农作物秸秆产业应重新认识和评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性特点,要整理和评估已建及在建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形成协调、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围绕秸秆捆型、收储运模式及作业成本角度分析了对秸秆收储运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问题,从政府引导、设备自给率、资金扶持方向和研发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发现,秸秆离田方式不仅有利于下茬作物耕种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可为种田主体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也为秸秆收储主体通过销售秸秆商品获得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打捆秸秆类型对收储运环节的影响,得出大圆捆秸秆是江苏省秸秆收储运作业的优选捆型。同时,针对目前主要的第三方秸秆收储运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下不同收储运主体之间的运行机制、秸秆收储运各环节作业成本和利润空间,指出在政策引导及政府行政推动下,秸秆离田收储运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收储运成本相对比较稳定且透明,而制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瓶颈在于末端秸秆利用形式及终端产品附加值高低。最后,通过剖析现有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质量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