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 — 2017年连续3 a的系统调查表明,天水地区危害玉米的病虫害有15目19科31种,其中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黏虫、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瘤黑粉病为害最严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与病虫害基数、温度、湿度、降水量因子相关。防治应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掌握甘肃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种类变化,于2017年7 — 9月对甘肃省9个市(州)2 个县(区)的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茎腐病在甘肃省各生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普通锈病、穗腐病、瘤黑粉病、鞘腐病普遍轻度发生,大斑病因气候条件变化为害有所减缓。玉米蚜和叶螨呈加重趋势,玉米螟中度发生,棉铃虫局部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壤旱地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研究表明,间作、套种可减轻玉米病虫害。晚玉米间作绿豆,玉米纹枯病和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清种玉米。玉米蚜、玉米螟、黄足蠼螋和出尾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尤其是玉米螟、黄足蠼和出尾虫直接危害穗部,对产量影响较大。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模式玉米害虫种类和数量少,害虫天敌总数多,主要玉米害虫危害率低,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玉米穗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干旱作为影响玉米产量的环境因素之首,对玉米植株形态、物质积累、生理作用、性器官发育等方面产生影响,最终降低穗粒数、粒重,导致产量降低。以雌雄穗发育为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干旱对雌雄穗性状及开花吐丝间隔期的影响。玉米开花前遭遇干旱,延缓雌雄穗发育进程,减少分化小花数,增加籽粒败育,导致穗粒数降低;抽雄吐丝期间遭遇干旱,导致雄穗抽出困难、吐丝延迟,使开花吐丝间隔期拉长,严重时导致花粉、花丝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影响玉米授粉、受精过程,最终导致秃尖形成,穗粒数降低;灌浆期遭遇干旱导致叶片早衰,光合产物积累不足,籽粒灌浆受阻,粒重降低,最终均会导致产量下降。从源库关系角度分析,玉米灌浆期前干旱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降低导致的库强不足;而灌浆期干旱主要是叶片早衰等营养器官发育受阻,限制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此时源不足限制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花叶病为害我国玉米,严重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粮食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粮食出现问题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20世纪90年代开始,玉米矮花叶病不断扩散,玉米种植区每年病株的数目和范围都在扩大,以至于扩散到全国各个玉米种植地。基于此,对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减轻玉米病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高质量生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探索》2012,(8):41-41
2012年7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主产区出现了较大范围降雨,天气条件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极为有利。大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为害突出.大斑病在华北和东北大发生态势明显.粘虫和玉米螟发生范围明显扩大。顶腐病和矮花叶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2年8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大部、西北东部、西南中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特别是吉林东南部、辽宁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四川西部偏多2-5成,未来天气对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和粘虫等病虫害发生依然十分有利。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春玉米区大流行、粘虫在局部地区集中为害的风险极高,茎腐病在华北、东北、西北、黄淮春、夏玉米区,穗腐病在黄淮和西南夏玉米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局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矮花叶病等喜旱性病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但玉米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介绍我国玉米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途径,以提高我国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建立的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于2013年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均衡施肥对夏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产量达到9 299.85 kg/hm2,NPK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NP处理的穗长、穗重与NP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氮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的灌浆速率;氮对玉米穗位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氮钾配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穗位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穗位叶丙二醛含量。合理配施氮钾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光合效率,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在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对玉米纹枯病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分析,玉米抽雄前后为纹枯病发病始期盛,乳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灌浆期后病情趋于稳定;其发生为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与菌核残留量、播期、种植密度、耕作制度等有关外,品种、施肥、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对其影响也较大。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分析,提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要点:(1)把握防治的关键时期和重点地块,即要以玉米抽雄期前后为关键时期,以病株率20%~30%的达标田块为重点,做到早防早治;(2)以玉米抽雄期前后剐除玉米基部病叶和药液涂秆保护的综合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喷施烯效唑对玉米-大豆套作群体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良好的玉米株型结构是群体高产的基础,为探究烯效唑对套作群体作物株型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川单418为材料,分别于玉米8叶展(A_1)、10叶展(A_2)、12叶展(A_3)和14叶展(A_4)期用烯效唑喷施叶面,以各时期喷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玉米、大豆产量及形态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烯效唑喷施对玉米株型结构影响显著,在A_1~A_3时期喷药可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上部高度及穗位叶叶夹角,增加茎粗;喷药处理下大豆顶层透光率和产量均以A_1最高(49.97%,2 093.58kg·hm~(-2)),分别较CK提高60.30%和38.68%;大豆株高随喷施时期呈上升趋势,茎粗、叶面积变化相反;玉米和群体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均以A2最高,分别较CK增产5.91%和11.21%。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表明,玉米穗位高、穗上部高度、穗位叶叶面积及穗上位叶叶面积与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上部高度是影响透光率的重要因素,而大豆茎粗、叶面积与透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在玉米10叶展期喷施烯效唑,对其作物株型结构调整较合理,可获较佳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锌肥都能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且除穗长外氮肥的作用大于锌肥;氮锌配施效应大于单施氮肥或锌肥,氮锌交互效应为正,N1Zn1是最佳处理组合;综合考虑玉米生物产量、子粒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污染,以施N1...  相似文献   

12.
段德全 《南方农业》2013,(10):17-18,42
2010—2012年,在重庆市潼南县的3个镇9个村开展了针对玉米有害生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潼南县境内有玉米病害16种、虫害7种、草害67种。发生为害表现出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多、玉米病虫草害发生面广、不同地理区域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为害差别大等特点。建议病虫害主要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纹枯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及青枯病等,草害控防应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加大人工除草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亚洲玉米螟在河南新乡地区大面积发生,是为害玉米增产增收的重要害虫,会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在防治亚洲玉米螟时,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多为化学防治及粗放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控制亚洲玉米螟。基于此,通过研究不同的防治方法,从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等方面说明了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性诱剂、新型LED杀虫灯和杨树枝把,对亚洲玉米螟防效分别为24.61%、20.54%和9.67%,总体防治效果和对照相比性诱剂最好,杨树枝把较差,挽回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0.35%、17.55%和0.711%,投入产出效益比则分别为1∶13.68、1∶6.97和1∶2.68。结论:综合考虑生长期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率、投入和产出成本等因素,性诱剂防治效果好且持续时间长,是防治亚洲玉米螟较为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春玉米(Zea mays L.)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播期调控下水热变化的响应,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验基地,于2017—2020 年进行了4年的播期试验,以京农科728和MC812为材料,分析了播期(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引起的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温度与降水影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中期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而灌浆后期至成熟期以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5月30日播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总持续时间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均最长。有效穗数、穗粗、轴粗、穗行数和出籽率不受温度与降水的影响,但穗粒数、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受其影响显著,各指标随播期延迟先下降再上升,并以5月20日播种的春玉米最低。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5月30日播种的春玉米产量最高。另外,随播期的推迟,总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综上可知,合理安排播期,重视降雨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冀东地区春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冀东地区春玉米播期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叶面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DA-6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配合喷施DA-6和磷酸二氢钾使玉米秃顶长缩短,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苗期喷施的效果好于抽雄期喷施,且以苗期喷施DA-6 75g/hm2、抽雄期追施磷酸二氢钾 3 750 g/hm2的处理穗部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2 762.44 kg/hm2,较对照不施生长素增产13.39%。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最终产量与吐丝期穗的发育密切相关,而玉米穗发育受到土壤水分、氮素和其他养分营养调控。但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变化,怎样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至今还缺乏综合分析。该研究通过2 a的田间试验,比较了3个施氮处理下(0,150和300 kg/hm2,以N计),玉米吐丝期幼穗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它们与2个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在吐丝期,氮肥施用提高了幼穗干质量和穗轴上的小花原基数。同时,玉米幼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蔗糖和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穗粒数和百粒质量能够解释产量变异的91%,其中,穗粒数对最终产量的影响较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6,而百粒质量对产量的路径系数只有0.34。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分别解释二者变异的82%和59%。其中,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之和)对二者的影响大致相同,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和0.52;而淀粉主要影响了穗粒数,路径系数为-0.51;相对而言,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31。蔗糖含量对穗粒数和百粒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玉米吐丝期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受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并对玉米最终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该研究对揭示玉米产量形成对施氮的响应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玉米的栽培技术对其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玉米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必须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此,具体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讨了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五谷568为指示品种,试验观察了4种新型氨基酸叶面专用肥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氨基酸叶面专用肥均有降低玉米株高、促根壮苗的作用,可减少秃尖发生,增加穗长和行粒数,并能促进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但不同叶面专用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同,以伽莫夫牌玉米专用肥效果最佳,其折合产量最高,为8 510 kg/hm2,较叶面喷施等量蒸馏水增产12.12%;产量相关性状优良,建议在河西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应用伽莫夫牌玉米专用肥。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粒收存在产量损失率、破碎率高的问题,本试验以农户浅旋的土壤肥力为对照,设置深耕、免耕和秸秆原位还田措施等创造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以‘先玉696’和‘西蒙6号’为试验材料,在高低两种种植密度下测定玉米机收质量、穗位整齐度、倒伏率、籽粒脱水速率和籽粒含水率,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揭示土壤肥力提升后对玉米机械粒收增产减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提升土壤肥力可降低玉米机械粒收的产量损失率,在高密度下作用更加明显,每提升1个肥力单位,产量损失率下降12.55~15.70个百分点。2)提升土壤肥力可以使穗位整齐度提高5.35~9.69、玉米倒伏率降低5.44~9.75个百分点、籽粒平均脱水速率提高0.048~0.090%·d~(–1),有效缓解增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产量损失率降低的主要原因。3)提高土壤肥力可明显增加玉米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玉米籽粒产量提高1878.5~2544.4kg·hm~(–2);增密后高肥力水平土壤具有增产效果。因此,内蒙古地区通过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可实现玉米机械粒收增产减损。  相似文献   

20.
玉米结实不良和畸形穗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问题,简述了结实异常和畸形穗的类型,并从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异常三个方面分析了结实异常和畸形穗的形成原因,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近年来该区玉米结实不良和畸形穗问题,也可为制定相应防御对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