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病率较高,严重的病虫害直接影响糖蔗的种植,导致糖蔗产业质量下降。不正确的糖蔗种植方法,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病虫害问题频出。对糖蔗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相关的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并提出了高效低毒农药在防治糖蔗病虫害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甘蔗种植业的发展,甘蔗病虫为害也越来越普遍,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也越来越大。简要介绍了景谷县蔗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为害规律特点,分析了景谷县甘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防治意识差、重视不到位及防治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并从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加强病虫监测及增强整体防控能力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糖料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战略物资,所以产糖作物的种植一直是国家关心的大事。北海市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降水量适中,特别适合种植糖料蔗。从实际情况看,北海市糖料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甘蔗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然而,病虫害却威胁着糖料蔗的正常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糖料蔗的产量。因此,从北海市种植糖料蔗的优势入手,首先分析北海市糖料蔗主要病虫害,然后研究北海市糖料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北海市的糖料蔗种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制作蔗糖、生产乙醇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病虫害等原因,我国甘蔗年产量持续下降,对当地经济、蔗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重点探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了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不科学、蔗农缺乏防治意识、检疫执行力度较差及对防治工作不重视等问题,提出加强甘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如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提高蔗农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严格执行检疫等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云南蔗区的自然生产条件,总结甘蔗栽培专家的思路,以甘蔗高产高糖高效为目标,采用DET 1.1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以栽培管理模式、病虫害防治技术数据库为外接口,研究开发了集甘蔗高产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诊断防治、甘蔗生产全年管理工作历等为一体、文字与图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与用户交互的甘蔗栽培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在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过刻苦攻关,育出最高蔗糖分达19.2%的全国最甜甘蔗新品种"云蔗08—1609"。这一重大育种突破,为云南乃至全国蔗糖产业发展和蔗农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开始在全国蔗区推广。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甘蔗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甘蔗育种一直领先全国。依托该所建设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属种最丰富的甘蔗资源圃,现保存有2 700多份甘蔗种质资源,为全国甘蔗育  相似文献   

8.
甘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甘蔗生产大省,种植甘蔗的历史比较久远,但由于种植技术水平落后,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落伍,甘蔗病虫害多发,严重影响了广西甘蔗的产量。针对甘蔗病虫害的发生,需要从栽培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综合整治甘蔗病虫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农村种植以及养殖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甘蔗是一种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其中,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糖料蔗生产基地,"甜蜜事业"一度是当地的骄傲,也是政府经济的支柱。甘蔗种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更是为了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在发展甘蔗产业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甘蔗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博白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已发展为当地重要种植产业。从整地施肥、选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熟收获等方面,探讨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希望对推动当地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云南)低纬高原蔗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受限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甘蔗生产潜力缺乏系统评估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低纬高原不同生态蔗区17个代表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大田试验数据统计结合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典型播期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甘蔗主栽品种的蔗茎产量和糖分差异,并对不同水平的甘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无论在灌溉模式还是雨养模式下,不同生态蔗区的甘蔗生产潜力和产量差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半湿润蔗区的灌溉模式与雨养模式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增产潜力大;典型春播种植模式下,湿润区的潜在产量为123.1~134.6 t/hm2,半湿润区的潜在产量为99.3~132.7 t/hm2,当前农户平均单产已达72.0 t/hm2,仍有25.2%~45.4%的蔗茎增产潜力,7.4%~11.1%的糖分增产潜力,以及25.5%~49.7%的蔗糖增产潜力。蔗区生态气候、播期水氮管理优化和良种推广是影...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种植中,甘蔗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制糖产业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除了制糖外,蔗渣可以造纸和发电;废糖蜜还是食品加工、制造乙醇的原料。但是,当前甘蔗种植中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甘蔗产量不高及病虫害频发的问题。因此,相关种植部门和人员要根据面临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应用先进科技,以实现甘蔗高产栽培的目标。基于此,就甘蔗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蔗区播期与水氮耦合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播期调控和水氮优化管理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德宏是云南甘蔗主产区之一,属于典型的湿润蔗区,然而播期和水氮管理对该区甘蔗生产的耦合效应尚不明确。该文基于云南德宏蔗区瑞丽甘蔗试验站的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数据评估了APSIM-Sugar(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Sugar)模型的适应性,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播期和水氮耦合对甘蔗大田生产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比较不同耦合方式下的蔗茎产量、蔗茎含糖量、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等指标差异,分析了云南德宏蔗区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的最优播期和水氮管理耦合方案。结果表明:APSIM-Sugar模型能够较准确的模拟云南德宏蔗区甘蔗代表品种(ROC22和YZ0551)在典型播期下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变化趋势,模拟相对均方根误差在10%以内,决定系数R~2大于0.9。播期调控和水氮优化能够为德宏蔗区的甘蔗生产提供积极影响,雨养条件下采用春植或冬植有利于甘蔗稳产和水氮高效利用,灌溉条件下采用秋植或春植有利于甘蔗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云南德宏等湿润蔗区旱地甘蔗推荐种植模式为,春植蔗2月下旬播种,冬植蔗12月下旬播种,施用纯氮60 kg/hm~2,可获得95~100t/hm~2的蔗茎产量(含糖量大于19%)。水浇地甘蔗推荐种植模式为,春植蔗2月下旬播种,施用纯氮120 kg/hm~2,配合伸长期灌水360 mm,可获得近120 t/hm~2的蔗茎产量(含糖量大于17%);秋植蔗10月下旬播种,施用纯氮180 kg/hm~2,配合分蘖期和伸长期灌水720 mm,可获得近170 t/hm~2的蔗茎产量(含糖量大于18%)。研究结果可为在云南湿润蔗区进行甘蔗生产的播期调控和水氮优化提供依据,为甘蔗高产高效种植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蔗绵蚜在广西的发生为害情况,因蔗区的生态结构的不同而略有不同,根据广西甘蔗研究所报导,我区各蔗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不同,可分为桂南南亚热带区,桂中中亚热带区和桂北中亚热带区三大区和八个类型。南宁、武鸣等县市的蔗地属于桂南南亚热带台地型蔗区,这类型蔗区的主要特点是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  相似文献   

15.
出于实现甘蔗优质高产的目的,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田间管理,保证甘蔗能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想使甘蔗田间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应强化甘蔗田间管理主要技术的应用。基于此,立足于甘蔗田间管理,分别分析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桉树种植主要分布于粤西、粤北地区,尤其在湛江、茂名、清远、肇庆、梅州等地广泛种植,其中湛江是我国最大的桉树丰产林基地。基于此,分析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桉树紫斑病、桉树叶斑病,以及根部害虫、枝芽害虫、叶部害虫等桉树病虫害,据此提出科学选择品种,加强抚育管理和预测预报力度等有效的桉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为桉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 【结果】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 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2O 175~225 kg/hm2,N∶P2O5∶K2O 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 > 中亚热带湿润蔗区 > 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 2、81.73 t/hm2 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 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 (N)、磷 (P2O5) 和钾 (K2O) 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 和95.86 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 (基肥 + 追肥) 和一次施肥 (追肥) 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 月份至6 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 【结论】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芒果三大产地之一,而芒果是当地的经济来源之一。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农业收入中,芒果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芒果病虫害防治直接关乎当地果农的利益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鉴于此,主要分析广西地区芒果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并给出防治方案,希望对广西芒果产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福建南亚热带4个蔗区3年甘蔗干物质累积的试验观测资料,拟合出符合福建蔗区气候特点的甘蔗生长曲线,分析了影响甘蔗干物质累积速度的因子,得出在福建6月底梅雨季结束前的基础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的多寡,影响到7—9月最佳气候期丰富光热资源的利用程度,与最终的蔗茎产量关系密切。提出了提高福建甘蔗单位面积产量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在当地使用得比较多的3种除草剂:精品蔗尊、雷斯利和蔗友进行除草,以人工除草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较好,除草效果最好的是精品蔗尊,蔗友与雷斯利效果无显著差别。3种除草剂对甘蔗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性最大的是精品蔗尊,蔗友和雷斯利效果无明显差别。施药60 d后,药效基本缓解。甘蔗增长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