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磷等比与以磷定氮条件下玉米的最大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的研究已认识到种植玉米的土壤具有平衡与不平衡的土壤养分供应类型,因而其高产施肥需要相应的养分配比。本研究以养分平衡供应的山西石灰性褐土为对象,按照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和以磷定氮等两种施肥量确定方法设置氮磷施肥量,探讨高产玉米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比例。研究表明,氮磷等比施肥下玉米最大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大46 kg hm-2,产量增加738 kg hm-2;而玉米最佳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加39 kg hm-2,产量增加723 kg hm-2。氮磷等比施肥下最佳施氮量氮素的增产效益极大。试验说明氮磷施用比例是影响玉米最大施氮量及其肥效的重要因素。在供试的氮磷养分平衡供应条件下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可以得到两者统一的玉米高产最佳施肥量点。本研究提出,根据土壤养分平衡供应特征调整施肥养分比例可能是作物高产施肥且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茅市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推荐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思茅市的主要植烟土壤调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pH值、速效钾和速效锌含量比较适宜;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丰富;土壤速效硼和水溶性氯供应明显不足,大部分烟区处在缺乏与潜在性缺乏之间。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指标,思茅市的施肥技术是控氮、增磷、补钾、增施硼和氯肥,对部分土壤补充镁和锌,部分偏酸的土壤施用碱性肥料来调节酸碱度。  相似文献   

3.
甘肃中部地区水砂田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通报》2017,(1):182-189
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对甘肃中部地区水砂田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选择最优施肥方案。通过比较分析历年来土壤普查结果,得出当地水砂田玉米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通过对不同肥力水平下土壤速效养分与缺素区相对产量及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的趋势拟合,分别导出了函数模型,划定土壤养分丰缺区间,进而演算出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当地水砂田玉米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为:1983年以来,碱解氮、有效磷均呈逐渐提高趋势,速效钾在整个过程中则总体处于明显下降趋势。从丰缺指标可以看出:当地水砂田土壤氮素养分缺乏,磷素中度较缺,而钾素养分相对较为丰富,玉米要实现高产,既要合理增施氮、磷肥,且应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适当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氮比掺混肥(非控、半控和全控)和运筹方式(基施、基施和追施结合)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土壤速效磷、钾养分供应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氮比52.5%掺混肥在基施运筹方式下,能够保证玉米各生育阶段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后期的土壤磷、钾养分供应,其磷素利用率最高,与其他控氮比掺混肥及运筹方式相比,其磷素利用率提高了2.85%~95.55%。控氮比52.5%掺混肥在基施运筹方式下,与控氮比52.5%掺混肥减量基施处理相比,钾素利用率降低了1.47%,但与其他控氮比掺混肥及运筹方式相比,其钾素利用率提高了6.42%~20.11%。因此控氮比52.5%掺混肥基施在生产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对磷、钾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土壤与作物》2015,(2):64-70
为明确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充分发挥土壤及肥料的增产潜力,达到玉米的高产高效,通过双城市5年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玉米对不同肥料的产量响应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不施氮磷钾锌硫肥均降低玉米产量,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不施锌肥、不施硫肥的各减素处理较推荐施肥处理平均减产分别为27.7%、18.4%、17.6%、7.8%和9.7%。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玉米平均增产12.6%,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3.4 kg·hm-2、9.0 kg·hm-2和12.4 kg·hm-2;增加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为6.5 kg·kg-1、17.5 kg·kg-1、7.0 kg·kg-1;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8.1%、13.4%和9.5%。影响双城市玉米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是氮,其次是钾和磷,潜在因子是锌和硫。与优化施肥相比,该地区玉米生产农民习惯施肥中,氮施用量略有不足,磷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过低,生产中应适当增加钾肥用量,否则长期种植玉米易造成土壤钾素的亏缺。图3,表5,参20。  相似文献   

6.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7.
沿淮低洼地玉米施肥效应与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沿淮低洼地玉米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78.0%、3.7%和16.7%,施用每kg氮、磷、钾肥增产量分别为11.9、2.9、5.3 kg。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现为N>K>P。玉米全株分析表明,其籽粒和茎叶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2.692、.56、2.84 g kg-1和5.982、.40、18.46 g kg-1,玉米100 kg经济产量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77、0.46、2.02 kg。通过数学模拟获得玉米肥料效应方程,并计算出氮(N)、磷(P2O5)、钾(K2O)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99.1、99.0、175.3 kg hm-2。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利用率平均分别为29.5%、14.8%、35.0%。试验结果还表明,本次玉米试验期间,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磷素供应能力较高,钾素供应能力中等。当季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55.51、1.1、65.4 kg hm-2,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0.9%1、10%和44.8%。  相似文献   

8.
通过10年土壤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东北区三种主要种植制度中,施肥区玉米、水稻连作作物产量较高并呈上升趋势,玉米与大豆轮作产量较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玉米、水稻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效磷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玉米,大豆轮作,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施肥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磷有余而钾不足。  相似文献   

9.
通过10年土壤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东北区三种主要种植制度中,施肥区玉米、水稻连作作物产量较高并呈上升趋势,玉米与大豆轮作产量较低但下降趋势不明显.玉米、水稻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效磷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玉米、大豆轮作,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施肥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磷有余而钾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5年我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143个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期刊论文数据,对气象条件、最佳产量和最佳施肥量三种施肥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水稻最佳产量、最佳施氮量随着温度和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格局;水稻最佳施磷量无空间规律性;单因素分析表明水稻最佳施钾量存在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氮和磷、磷和钾具有交互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磷同时与氮、钾具有交互性。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水稻氮、磷和钾平均最佳施肥量为180、90、90 kg·hm-2,应根据土壤性质、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等进行适当微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氮和磷需要配施,磷和钾需要配施,在施用磷时需要同时配施氮、钾。  相似文献   

11.
控释氮肥对土体中无机氮淋溶分布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及减少施氮总量20%的处理,对0-60cm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硝、铵态氮动态分布、夏玉米产量和0-20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氮肥处理在一次基施的情况下,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0-20cm土层中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尤其在大口期以后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更好的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然而在20cm以下土层中,常规施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则显著高于控释肥处理,表明控释肥有效地控制氮素向下淋溶。在玉米完熟期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0-20cm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表明控释氮肥在增产的同时,比普通氮肥更好的维持和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控释氮肥各处理均比普通尿素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比7∶3的施肥处理产量最高,在一次基施的情况下与相同施肥量的普通氮肥基施加追施处理相比,增产率达12.33%;试验条件下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时,以50%~70%控释氮素与30%~50%普通尿素掺混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水网平原水稻主产区土壤为对象,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13年的不同施肥处理对麦稻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麦、稻产量; 不同施肥处理的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均呈上升趋势,增幅依次为: 栏肥+NPK秸秆+NPKNPK秸秆栏肥CK处理; 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也呈增加趋势,以栏肥+NPK处理的增幅最为明显。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表明,长期施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土壤孔隙度。经土壤养分平衡分析,栏肥+NPK、秸秆+NPK和NPK处理的氮和磷呈现盈余,秸秆和CK处理氮和磷亏缺; 栏肥+NPK和秸秆+NPK处理钾基本平衡,NPK、秸秆、栏肥和CK处理钾严重亏缺。长期定位试验进一步证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实现当地农作物持续稳产,农田施肥管理要注意适当减少氮、磷投入,增加钾肥施用量,保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3.
探求大葱科学施肥技术,明确氮、磷、钾肥料对大葱产量的影响,分析大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试验以章丘大葱品种大梧桐为试材,在山东章丘4个多年大葱栽培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优化施肥(OPT)、减氮(OPT-N)、减磷(OPT-P)、减钾(OPT-K)、有机肥(OPT+OM)和农民习惯施肥(FP)。结果表明,大葱优化施肥施肥量较农民习惯施肥量氮、磷、钾肥分别降低13.3%、24.4%和17.5%;大葱产量与农民习惯无显著差异,大葱施氮可增产22.2%,施磷可增产10.7%,施钾可增产17.5%;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农民习惯均有提高,其中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17.7%;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3.5%、13.4%和29.6%,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为53.8、57.1和44.1 kg·kg-1,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72.0、527.2和268.8 kg·kg~(-1)。基于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的大葱平衡施肥可优化氮磷钾配比,提高施肥产投比,促进养分吸收,其中在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减氮30%增施有机肥处理在山东省章丘大葱主产区也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作为大葱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开展闽楠苗期施肥及营养诊断研究对闽楠高效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闽楠苗期施肥试验,通过建立方程得出最佳施肥量和最优解,依据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求得闽楠各营养元素的最适比值范围、需肥顺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结果表明:当施氮4.76 g pot-1、磷2.12 g pot-1、钾0.83 g pot-1时存在最优闽楠生物量;DRIS图解法得出闽楠氮、磷、钾的最适比值范围分别为:磷/氮=0.089±0.009,磷/钾=0.411±0.045,钾/氮=0.219±0.019,低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高产组需肥顺序为氮=磷=钾;DRIS指数法得出低产组闽楠的NII值明显高于高产组,高、低产组需肥顺序均为氮磷钾。整体而言,闽楠对氮肥的需求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诊断结果能够为闽楠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措施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和供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单施无机肥、牛粪与无机肥配施、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提高烤烟生育期内植烟土壤酶活性和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牛粪配施化肥会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均能增加烤烟生育期的土壤酶活性和供肥能力。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效果最好,不仅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和供肥能力,其脲酶、酸性磷酸酶、速效氮、速效磷变化规律与烤烟需肥规律相符;施化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供肥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烤烟生育期的前期,而牛粪配施化肥对各项指标的提高作用出现在后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土壤供肥能力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以1990年建立的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北京昌平站)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均衡地施NPK肥或NPK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并能提高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而不均衡施肥(N、NK、NP、PK)导致相应的营养元素的耗竭。相关分析表明,在褐潮土上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期定位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施纯化肥、化肥与生物黑炭共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添加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磷钾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各种形式氮素的流失。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黑炭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无机肥与生物黑炭共施均可显著降低旱地土壤各种氮素(TDN、PN、TD)径流流失,降幅分别为37.13%~65.66%,24.17%~54.04%,30.47%~59.69%,降低作用的大小为化肥与生物黑炭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与生物黑炭共施。施肥可显著增加旱地土壤磷钾径流流失,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生物黑炭共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添加生物黑炭均可显著降低旱地土壤磷钾素径流流失,对可溶性磷(TDP)、颗粒态磷(PP)、总磷(TP)降幅分别为17.71%~42.19%,9.82%~29.97%,12.08%~31.22%,对钾素降幅为23.24%~33.91%,其中均以化肥与生物黑炭共施处理对磷钾素的径流流失降低幅度最大。在总磷的径流流失中,各处理均以颗粒态磷为主,占总磷流失量的百分比为89.72%~92.02%。旱地土壤地表径流量是决定颗粒态磷和总磷流失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对可溶性磷和钾素的流失无直接影响。综上所述,有机无机肥配施添加生物黑炭可有效的减少旱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化肥与生物黑炭共施可有效的减少旱地土壤磷钾素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比较0~14 d持续淹水胁迫条件下,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对砂姜黑土区富钾低肥土壤上种植玉米苗期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氮、磷和钾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3叶1心期(淹水胁迫处理前),施硝酸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高于除施硝酸铵处理以外的其它处理(P0.05)。在3个缺素处理中,不施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低于不施磷处理(P0.05),但与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淹水胁迫过程中,施肥和淹水胁迫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施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显著影响玉米地上部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P0.05),并极显著影响磷累积量和钾累积量(P0.01);淹水胁迫也显著降低了此时玉米植株地上部的氮累积量,并极显著降低其钾累积量(P0.01),且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 d时,淹水胁迫还引起生物量和磷累积量的显著下降(P0.05)。延长淹水胁迫持续时间,对生物量、氮累积量和钾累积量的肥效差异与胁迫的抑制效应分别呈现加大和增强的趋势。比较F值大小可知,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氮肥种类是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和磷累积量变化的主要诱因;而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d时,淹水胁迫则上升为主要决定因子。与此不同,胁迫处理开始后,淹水胁迫始终是钾累积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尿素可能是有利于提高富钾低肥土壤苗期玉米耐淹水胁迫性的氮肥种类。  相似文献   

19.
动态监测了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在玉米6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试验结果得出,长期施肥处理使土壤pH值降低;M4和M4N2P1处理使土壤有机质提高,而N4处理使土壤有机质降低;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都高于对照处理,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变化都呈下降趋势;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M4处理土壤速效磷在玉米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同时,除N4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平均值较对照降低外,其他施肥处理都较对照提高,且在抽雄期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氮,磷钾化肥三因素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湘南砂岩红壤玉米-大豆立体栽培模式中玉了肥量-产量,玉米施肥量-利润数学模型;优选出玉米产量和利润最高的各10套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