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棚式牛舍的温热环境及其对乳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一栋棚舍和其中所饲养的奶牛为对象,系统地测定了舍内、外的气温、湿度、风速、辐射强度、黑体温度及屋顶热流量,并计算了奶牛产奶量的环境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夏季舍内旬均THI值全超过了荷斯坦牛热应激的临界值,舍内热辐射强烈,黑体温度高;环境影响系数以7~9月为较大的负值,对奶牛产奶最不利。冬季舍内寒冷,同时受舍外气流的影响;但环境影响系数仍然为正值,对奶牛产奶量影响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提示,中原地区可以采用棚式乳牛舍,增加棚舍高度和选用高热阻屋顶材料利于夏季防暑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研究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典型的舍饲散养奶牛场,通过对整个夏季牛舍环境指标以及奶牛阴道温度、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的连续监测,探究了东北地区奶牛热应激状况及其对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该场奶牛经历轻度和中度热应激的时间分别占40.9%和17.9%,每天12:00—20:00是中度热应激高发时段。从轻度到中度热应激,奶牛的核心体温(core body temperature,CBT)从38.8℃上升到39.3℃,且其体温变化滞后于环境参数的变化。由无热应激到中度热应激,奶牛躺卧时间比例从51.3%下降至42.3%,站立时间则相应增加。当日均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大于75时,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9.2%(P0.05)。东北地区夜间开放运动场,有利于奶牛缓解白天热应激的影响,降低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和鲁西黄牛两个群体共673个个体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的3'-侧翼区的遗传变异,及该突变对奶牛产奶性状和耐热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引物扩增片段大小500 bp,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供试的72头鲁西黄牛和601头荷斯坦奶牛均发现3种基因型,为从、AB和BB型.测序分析发现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1的3'-侧翼区存在1个新突变,T→C.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荷斯坦奶牛个体,乳脂率、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相对于AA基因型的个体都要高;红细胞钾含量和产奶量下降率比AA类型个体要低,且达显著水平(P<0.05).鲁两黄牛B基因基因频率为74.31%,而荷斯坦奶牛B基因基因频率却比较低,为14.89%.由于鲁西黄牛耐热性显著强于荷斯坦奶牛,且耐热性最高的BB型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显著低于耐热性差的AA型奶牛.等位基因B可作为选育抗热应激奶牛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奶牛热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奶和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在发展奶牛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繁殖率,增加泌乳牛头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头日产奶量、泌乳期产奶量和终身产奶量。中国黑白花奶牛产奶量高,但不耐热,在热带、亚热带和南温带地区夏季,因热应激影响,热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5.
一、奶牛品种差 优良的奶牛品种及个体质量,是奶业高产、稳产的前提。品种优良产奶量就高,品种低劣,即使饲喂措施再好,产量也上不去。另外,牛的个体差异也很显著,同样是黑白花奶牛,产奶量相差也很悬殊。选购优良奶牛,要九看: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奶牛产奶的计算机管理,采用VB.NET软件平台、N层体系结构及B/S模式构建了奶牛产奶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牛舍及牛只等一般信息的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牛只设置,实现了以挤奶员为中心的产奶记录功能,并可以按照时间与产奶量进行产奶记录的筛选和统计功能,对于提高奶牛场的产奶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水牛研究所共84头奶水牛的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中,尻长与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三品杂水牛等三个品种奶水牛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均有较强的相关,分别是0.3141、0.3343和-0.2184;此外,摩拉水牛的体高(-0.3410),尼里-拉菲水牛的后房高(0.3847)、后房宽(0.4750),三品杂水牛的后房高(-0.2852)、乳房深(0.2662)与其对应的第一胎305 d产奶量有较强的相关。结果表明: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与其第一胎305 d产奶量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其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很大的差异;结果也可能表明对奶水牛体型线性性状的选择标准和要求不同于普通奶牛。  相似文献   

8.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acylCoA: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基因是影响奶牛产奶性状的主效基因之一,其第八外显子上的第232位的赖氨酸转化为丙氨酸(K232A)的错义突变是影响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因果突变。本研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牛DGAT1基因DNA序列,于K232A位点两端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鉴定来自新疆和江西的3个中国荷斯坦母牛群体共454个个体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的基因型,使用SAS9.0软件分析供试群体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K等位基因为441bp的PCR扩增片段,A等位基因为完全切开的202bp和239bp两片段。新疆1、新疆2和南昌金牛3个荷斯坦母牛群体在该位点上K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1.9%、42.4%和27.2%;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8.1%、57.6%和72.8%。DGAT1基因K232A突变位点与三个母牛群体日平均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3个群体中KK型个体产奶量均低于AA型个体,但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奶量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DGAT1基因在中国奶牛群体中的遗传效应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良种奶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呼吸频率是评估环境造成的奶牛热应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提出了适用于生产条件下的奶牛个体呼吸频率准确预测模型,为了平衡模型精度与计算效率问题,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并与网格搜索(grid search,GS)下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极限梯度提升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融合环境参数的修正温湿指数(adjusted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ATHI)、时间区域、奶牛产奶量、泌乳天数、身体姿势以及胎次作为输入特征时,基准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4种智能优化算法下的RF模型性能优于GS-ANN和GS-XGBoost,其中BO-RF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4、7.723、14.4%、9.737,超参数优化耗时约为DE-RF的1/220。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输入因子对奶牛呼吸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ATHI是影响力最高的因子,相对重要性(relative importance,RI)为0.71,其次是时间区域(RI=0.09)和奶牛产奶量(RI=0.07)。研究为奶牛生产、健康评价及牛舍环境精准调控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高油玉米种养结合出发,以高油115为例,研究高油玉米鲜秸秆、青贮秸秆、整株鲜秸秆、整株青贮对肉牛、奶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喂高油玉米青贮秸秆后,肉牛采食速度加快,外观体况优于普通玉米.日增重比普通玉米增加0.15~0.30kg,增加率15%~30%。(2)饲喂高油玉米秸秆对奶牛产奶量影响显著,每头奶牛日产奶量比普通玉米提高1.8kg,提高率8%左右。同类牛群在饲喂高油玉米秸秆后,产奶量直线上升,同时,在后一阶段饲喂普通玉米秸秆始期,仍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3)高油玉米秸秆对改善牛奶品质效果明显,乳糖、乳脂率、乳蛋白含量等比普通玉米提高5%左右,提高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1.
1保暖防冻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若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奶牛的抗寒能力虽较强,但也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围产期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  相似文献   

12.
李前  初梦苑  康熙  刘刚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159-169
奶牛跛行严重降低奶牛福利及潜在产奶量,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准确高效识别奶牛跛行,有助于奶牛肢蹄病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促进奶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工观察法识别奶牛跛行存在识别效率低、成本高、主观性强等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无应激、无接触地采集奶牛行走视频数据,准确高效识别奶牛跛行。该研究从可见光相机、深度相机以及热红外相机3种视频采集手段出发,概述了当前奶牛跛行自动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个体差异性、跛行特征的优选以及早期跛行识别等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同时,该研究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分析了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展望了未来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奶牛跛行的精准高效识别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整理洛阳第一奶牛场散养奶牛1989-1991年度生产记录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对各泌乳段日均产奶量的影响。并且计算环境影响系数;比较各泌乳阶段泌乳月产奶量与产犊月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季节能泌乳中期的平坦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同时也显著地影响泌乳前,后期的平均日产奶量。从1月到12月,环境影响系数依次为2.0、2.1、3.3、5.3、6.6、2.7、-6.8、-8.9、-6.1、-1  相似文献   

14.
苹果酸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聪  黄应祥  刘强  董群  张拴林 《核农学报》2008,22(5):726-731
选用28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d的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研究苹果酸(07、0、140和210g/d)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血液代谢产物和尿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苹果酸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140g/d组和210g/d组产奶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苹果酸后,140g/d组和210g/d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0g/d组和210g/d组尿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0g/d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苹果酸适宜添加量为140g/d。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检测大多是采集奶牛乳汁进行理化性质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且检测周期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奶牛乳房炎的自动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数据的传感器类型,从视觉传感器、自动挤奶系统与其他传感器3个方面阐述了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乳房热红外图像和基于乳汁图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大程度上保障了动物福利,但检测精度有待提升;基于自动挤奶系统(automatic milking systems, AMS)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利用AMS获取乳汁信息,然后构建乳房炎检测模型,该方法检测误差较小,但成本较高;基于其他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采用独立研发的传感器获取乳汁数据,预测乳房炎发病情况,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使用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检测模型精度差异较大。该文还探讨了目前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领域存在的精度低、实时性差、自动化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展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二醇对奶牛国产期血浆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肝脏糖原含量及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683.1±14.9) kg、胎次(2.5±0.2)、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7339±18)kg和预产期(24.5±0.2)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d开始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二醇0、150、300和450mL·d-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丙二醇300和450mL·d-1,显著提高了奶牛分娩后7、21和35d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浓度(P<0.05).奶牛分娩后7、21和35d奶牛肝脏糖原含量及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丙二醇能够加强葡萄糖异生作用,适宜添加量为300mL·d-1.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目前尚无系统完整的泌乳曲线模型的现状,以第一泌乳期305天的、产奶量从7000kg-8000 kg的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Wood、Gompertz经验模型和Dijkstra机理模型对每月测定并校正后的产奶数据进行模拟。通过SAS非线性参数估计和均方误差(MSE)分析,筛选得到了三种泌乳产量区间的泌乳曲线模型,包括模型参数和由参数派生的起始产量(y^0)、达到泌乳高峰时的天数(tm)、高峰产量(ym)和泌乳持续力(r(th))等泌乳特性指标。上述泌乳曲线模型的建立为准确预测奶牛营养需要、实施奶牛的精细饲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精料日粮饲喂诱导泌乳奶牛发生乳脂抑制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乳脂率降低的相关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探究高精料饲喂对肝脏内乳脂前体代谢的影响,揭示奶牛(Bos taurus)发生乳脂抑制的相关机制,将10头泌乳期(25+5)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4∶6(对照组)和6∶4(实验组)日粮.饲喂20周后实施肝脏血管瘘手术,护理4周,进行如下实验:1)统计奶牛产奶量,每周测定乳成分;2)采集空腹进出肝脏血液,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含量;3)活体穿刺取肝脏组织,qRT-PCR检测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高精料饲喂6~l8周可提高产奶量,18周后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高精料组奶牛肝脏TAG和FFA的净输出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中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基因(sterol regulating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调;参与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基因(carnitine palmitoyltransterase-1,CPT-1)表达显著上调(P<0.05).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肝脏脂肪酸合成代谢减弱而分解代谢增强,肝脏内乳脂前体物发生重分配,乳脂前体物输出减少,影响了乳脂合成.本研究揭示了高精料饲喂导致奶牛乳脂率降低的机制,为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牛舍粪污收集与处理效率,该研究基于奶牛体尺与粪便特性,设计了一套舍内固液分离的传送带自动清粪系统,分析了拴系饲养模式下奶牛体尺与粪便落点的相关性,比较了固液分离时不同过滤孔径对固形物含水率、滤液浊度与沉淀物体积的影响,并经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奶牛踩踏时系统的形变情况。结果表明,奶牛躯体长度与粪便落点位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躯体长度在1.60~1.75 m的泌乳期奶牛占总数的75.4%,当试验牛舍的粪沟宽度为40 cm时,该范围内完全排泄至粪沟的奶牛比例为79.4%。对于躯体长度过长或过短的奶牛,适宜的颈部挡杆高度可有效规范其排泄位置(P<0.01),提升粪污收集效率。奶牛排泄行为的模拟试验证明,过滤孔径为9 mm时可实现最佳固液分离效果。经有限元分析模拟计算,系统载荷时的最大形变为1.138cm。研究结果为牛舍自动清粪和实施固液分离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基于奶牛胸颈部热敏感区产热及散热理论,开发了一套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该研究在自然通风牛舍,通过水管壁温与试验组卧床表面温度变化测试了系统性能,并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核心体温、呼吸频率、产奶量及躺卧行为的差异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试验期间,系统水管壁温的变化范围为18~22 ℃,进出水温差1.7 ℃;试验组卧床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21~23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1 ℃(P<0.01)。结果表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水管壁温与距进水口的管道长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达到72时,试验组奶牛核心体温比对照组降低0.3 ℃(P<0.01),呼吸频率降低9次/min(P<0.01),证明卧床冷水管局部降温系统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该研究为牛舍环境局部降温及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