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市4个不同类型的居住区进行调查发现,各居住区内均有居民自发开辟的菜园,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设计,造成整体居住环境混乱。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居民使用居住区室外空间的频率,以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总结未来居住区景观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使用的生理与心理感受。如何通过居住区绿地景观的照明设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是文章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的环境与景观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着人类居住的重要活动场所。本文主要对南昌市新力帝泊湾的居住区进行植物配置现状取样调查,并结合调查对该居住区景观进行分析评价。帝泊湾绿化种类丰富多样,共有观赏植物56种,隶属于28科44属,其中乔木类有38种,占67.8%,灌木类16种,占28.6%,木质藤本植物2种,占3.6%。运用数量最多的是蔷薇科、木兰科和木犀科,这些植物观赏性特强,能产生层次多样的景观效果,但部分植物的应用频率高也会导致小区间景观的相似度过高。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进行了成都市雨水径流水质分析,可利用径流量、生活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的雨水利用问题,提出了夏雨冬用的调配雨水方案,为年内降雨不均导致的雨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进行的年内雨水径流利用分析得出:成都市的雨水径流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并且,成都市的年径流量存在满足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用水需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气候以雨水灌溉农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掀起了农村雨水调蓄利用的热潮。为了更好的总结和借鉴国外农村雨水调蓄利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农村雨水调蓄利用不同方式、用途、管理及其社会经济效益,并对国内目前农村调蓄利用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开展雨水调蓄利用的相关建议,为深入推进我国农村雨水调蓄利用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的扩大,自然土地资源被城市分割,土地雨水自我吸收、灌溉雨水的能力被剥夺。自然进行了反击,政府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们的反思与行动。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对于校园雨洪管理产生的思考,基于校园现状采取将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水-循环利用的原则。运用景观手段、植物、材料使雨水能够自然地流动,用校园雨水花园的手段,将校园作为海绵城市的细胞体,自下而上地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基于人性空间下的住宅景观环境设计出发,以曲靖市沾益县卓越明郡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例,将基础资料收集、项目实地调查和条件分析相结合,以功能分区及主要节点景观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设计、竖向设计、植物种植设计、景观照明设计、景观给排水设计、成品配套设施设计以及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对沾益县卓越明郡居住小区进行了详细的景观设计。意在通过综合性人本设计思想给该小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优美、人文、生态的居住环境,也对今后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方向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和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技术类型之一,具有易管理、景观佳、成本低、生态好等优势。通过对济南地区水生态环境及水文特性的研究,选取种植植被、种植土层配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人工填料层填料粒径为主要结构参数,对4因素分别设置3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通过人工降雨方式对9组试验进行实地试验模拟。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极差及方差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的削减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雨水花园在削减雨水的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方面效果显著;人工填料层填料选择雨水花园净化效应的影响最显著,种植土层配料选择影响最弱;最佳雨水花园净化效应的综合配置方案为狼尾草,种植土层配料为4份园土+3份腐叶土+3份砂土,人工填料为30 cm石英砂+20 cm沸石,人工填料的粒径选择小粒径。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理论及其3种方式:就地拦蓄入渗利用、覆盖抑制蒸发利用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地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以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示范区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雨水仅考虑雨养农业的雨水集蓄利用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雨水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借鉴当代城市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不同场地的雨水综合管理应用措施,可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总结了长沙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干旱风沙区雨水资源化的意义,估算了长沙河流域雨水资源化的潜力,分析了长沙河流域雨水利用的方式及对当地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雨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中社区项目特点,强调绿色、生态、人文气息,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追求简洁的、自然美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将园林景观纳人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且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途径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理论及其3种方式:就地拦蓄入渗、覆盖抑制蒸发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介绍了雨水资源化技术途径,并且以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示范区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雨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的检测,分析了各种雨水水质变化规律、雨水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济南城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主要是有机污染物污染和悬浮物固体污染。通过对于不同下垫面雨水中COD、SS、氨氮、总氮、总磷和阴离子的检测,可知在弃去初期雨水后,水质基本满足景观环境再生水水质和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灌溉方式;再生水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绿地中应用耐旱植物,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下凹绿地、透水材料铺装等收集雨水和增加入渗量;有务件的绿地应用再生水等各种措施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但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中仍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未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地面铺装过大并采用不透水砖,造成雨水的浪费等;使用再生水等的绿地所占比例少;养护工人在养护浇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灌溉方式,再生水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绿地中应用耐旱植物,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下凹绿地、透水材料铺装等收集雨水和增加入渗量;有条件的绿地应用再生水等各种措施减少时自来水的消耗.但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中仍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未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地面铺装过大并采用不透水砖,造成雨水的浪费等;使用再生水等的绿地所占比例少;养护工人在养护浇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雨水系统建设中,采用低冲击开发技术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介绍了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希望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雨水系统的低冲击开发提供技术手段,借此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态小区水环境的要求,以北京市某小区雨水回用设计为例,结合小区的特点,对小区雨水进行收集后采用人工土壤-植被渗滤的生态过滤技术-土壤滤池,来完成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分解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作用.雨水经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及景观用水水源,用于洗车、浇灌及水景补充水等,构成一个雨水处理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住宅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另外,本设计中采用铺设渗透管和透水砖的形式,使雨水经渗透补入地下水,可以起到削减洪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地下水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若干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利用地下水库的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应从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洪水、城市雨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着手。当前我国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还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对拟建区的可行性论证,现场试验研究,地下水库的维护与运行管理应该受到重视。建议进行两项示范工程,即利用地下水库调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利用含水层调蓄城市雨水,取得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系统经验和理论,在我国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干旱程度愈演愈烈的不利局面,建设雨水利用工程解决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仍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雨水利用系统的安全供水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雨水利用水量收集系统、储存系统、水质净化系统以及不同取水方式的探讨,提出了确保实现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单户雨水利用模式,对指导未来农村生活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