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夏季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根据2011年夏季(8月)海水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北部柘林湾近岸海域向东南部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不同功能区中,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的高值出现在网箱养殖区,硅酸盐(SiO3-Si)的高值出现在贝类底播区,人工鱼礁区的营养盐水平均较低。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物分担率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海洋牧场受到DIN和PO4-P污染的程度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均呈现由西北海域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网箱养殖区受DIN和PO4-P污染最重,呈现严重富营养化,其次为贝类底播区,而人工鱼礁区和对比区受到的污染程度均较轻。  相似文献   

2.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长海县是一个岛屿县,有内海水域514万亩,其中适宜浮筏养殖的水面40万亩,适宜网箱养鱼的水面80万亩,适宜增养殖贝类、对虾的潮间带5.8万亩,适宜扇贝、魁蚶、海参、鲍鱼底播增殖的海底100多万亩,适宜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藻林带,进行鱼类放流的水面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云霄县海洋与渔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005年,云霄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将云霄县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经济特色突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县。鉴于云霄县东山湾巴非蛤等贝类生产在海洋渔业的重要地位,云霄县海洋与渔业局决定把海洋生态系统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建设生态省海洋生态保护专题报告》中指出,把实施人工放流增殖、浅海底播建设、人工鱼礁、实施封岛栽培、发展大型抗风浪网箱和天然围网生态养殖等都列入生态渔…  相似文献   

5.
象山港海洋牧场建设与生物资源的增殖养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资源生境营造、适宜性增殖物种筛选与应用、牧化物种增殖与采捕、效果评估和管理等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建立有效恢复生物资源、实现天然水域渔业生物资源产出功能最大化的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至今已建成由15个圆角六边形和1 000个台面框架型诱导礁组合而成的7个鱼礁群,面积25 hm~2,形成空方规模53 810 m~3;移植海带、坛紫菜和龙须菜等大型海藻,建成以浮式平面藻床为主的人工藻场80 hm~2。底播毛蚶、栉江珧等贝类2 000万粒;年放流大黄鱼、黑鲷、黄姑鱼、褐鲳鲉等鱼类苗种160万尾;中国明对虾、日本对虾等虾类1亿尾。调查结果显示,牧场示范区富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初级与次级生产力明显提升,其中海藻年生物量约为18 000 kg/hm~2;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养护效果良好,人工鱼礁投放19个月后,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总生物量和总丰度分别为对照区的1.32倍、2.04倍和1.49倍。  相似文献   

6.
日照万宝国家级海洋牧场(以下简称“万宝海洋牧场”)位于黄家塘湾北部海域,总面积500公顷,规划建设人工鱼礁休闲垂钓区、深水网箱养殖区、贝藻类养殖采摘区、海上平台休闲娱乐区、浅海贝类养殖赶海区及游钓码头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板块,目前已开发了海水浴场、赶海园、垂钓池等项目。  相似文献   

7.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0,(8):46-46
<正>来自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消息说,2010年山东省投入增值放流资金达到3.5亿元,计划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39.1亿单位,扶持10处新的人工鱼礁区、7处新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90个深水网箱建设。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14,(9):58-59
8月26日,随着近万尾带有人工标签的牙鲆健康幼鱼快速游进日照岚山区阳光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日照市首次海洋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序幕正式拉开。此次活动由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由日照港集团出资,委托日照阳光海洋牧场实施,放流了日照市首次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首批苗种,共投放健康牙鲆幼鱼近万尾。今后还将陆续有多批次的生态补偿苗种进行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0.
由于陆源性污染以及超强度的海洋捕捞,深圳沿海的渔业资源已日趋枯竭,为此我们从人工鱼礁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珊瑚礁资源保护等方面着手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2003年我们投资450万元建设了1平方公里的人工鱼礁试点礁区,通过宣传和实践,提高社会的参与和市民的认同,从而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意识.我们还计划于2004年及2005年投资6000万元用于人工鱼礁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上资源日渐枯竭,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是恢复海上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建设海上粮仓、营造海底森林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的人工鱼礁多采用废弃结构物,多为一次性投放的小型礁体,投入海中聚鱼效果不好估计,资源利用率较小,经济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且现有人工鱼礁多数需要投放到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  相似文献   

12.
裴琨  吴一桂  杨润琼 《河北渔业》2020,(6):22-27,63
1979年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实施中国首个人工鱼礁试验,到2012年开始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文章从海域自然条件、早期人工鱼礁状况、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概况、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8,25(7):65-65
近日,潍坊市首次将15万尾半滑舌鳎放流渤海莱州湾,由此拉开了2008年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帷幕。据了解,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300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5000万尾,梭子蟹4000万只,鲢鳙4000万尾,半滑舌鳎15万尾,底播贝类1.2亿粒。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天津海洋牧场共发现人工鱼礁、牡蛎类、淤泥类、蛤仔泥混类、牡蛎泥混类及碎贝泥混类等6种海床类型,基于声学图像特征的海床类型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0%,可满足海洋牧场底栖生态研究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天津海洋牧场本底淤泥类海床消退为58.19%,贝类海床增至7.96%,贝类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人工鱼礁周边新生牡蛎礁0.246 km2,并伴有0.303 km2的牡蛎泥混海床待发育为牡蛎礁,海洋牧场建设对牡蛎礁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本研究探索了适宜于海洋牧场的海床声学分类方法,探讨了声学技术对传统底栖调查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明确了海床类型与声学图像特征的紧密联系,验证了海洋牧场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近岸海域生境修复、贝类资源量精准评估及牡蛎礁演化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区已规划建设了北海市海洋牧场示范区、钦州市人工鱼礁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等3个海洋牧场,探索放流与投礁相结合、渔业与旅游相整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道路。1979年,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人工鱼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效果,以环境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2011年8月)和建设后(2013年8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后,海域氮磷比(N/P)接近16,Chl a质量浓度由海洋牧场建设前的7.5~12.3 mg·m-3提高到建设后的10.4~16.2 mg·m-3。总渔获物CPUE从2.1~5.5 kg·h-1提高到5.8~14.5 kg·h-1。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的种类数分别增加了25种、3种、2种和3种,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提高了0.5、0.4、0.1和1.0,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均有所增加。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对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人工鱼礁的聚群功能,实现网箱及筏架多层次养殖的现代海洋牧场新模式,在网箱附近构建一定形态的人工鱼礁群,采用CFD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往复潮流,对鱼礁区流场分析。结果显示:网箱附近放置部分鱼礁,在海底流速为1 m/s的情况下,礁区内布置的网箱(围栏)养殖区域内的流速为0. 60~0. 80 m/s;在礁区后方形成较大范围的涡流区,流速在0. 2~0. 67 m/s。根据大型网箱、围栏的投饲情况,分析了礁区内往复海流对养殖固形物携带能力。验证了人工鱼礁群、网箱及养殖筏架综合布局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人工鱼礁群落对内部放置的网箱具有一定的阻流作用,在鱼礁群落的后侧,适合贝类及藻类的筏架养殖。该研究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3年开展19-3蓬莱溢油补偿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项目建设以来,河北省农业厅严格按照《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本着科学谋划、严密组织、认真督导、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了以人工鱼礁投放、藻类移植、贝类底播和水产苗种增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建设。截止2015年9月,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农业部渔业渔政管  相似文献   

19.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8,25(12):65-66
10月22日,3822万粒杂色蛤在潍坊港东滩涂成功放流。至此,潍坊2008年度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圆满完成。今年以来,潍坊大力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投资650多万元,在渤海莱州湾增殖放流梭子蟹4100万只、对虾6700万尾、底播贝类1.6亿粒。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第一次将水库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正式纳入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2,(8):53-53
记者魏圣曜2012年7月15日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2012年山东省将投入3.36亿元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主要用于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和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说,今年山东省计划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4.5亿单位,扶持27处人工鱼礁区建设,建立10处新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金投入、放流规模均创历年之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部门统计显示,2011年,中央和山东共投入2.68亿元实施了15个海域、海岛及海岸带整治项目,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