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将课程与机械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创作当中,为学生后续的工作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结合机械创新的一般设计流程,对学生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进行了系统陈述。列举了在教学环节中专业课程与竞赛的相互促进关系,教学活动要充分与竞赛相结合,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应用环节中,使机械创新大赛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教学和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作为农业院校,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农业机械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旨在系统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着重培养机械创新设计思维及行为,以提高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理论教学的探索1.利用多媒体互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如何建立有别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当代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开设《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整机系统的设计能力,熟悉相关设计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的使用方法和查找途径,建立整套图纸的组织体系等,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综合能力。课程运行结果表明:《机械系统设计综合实训》满足学生系统设计实训需求,提高学生整机系统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就业,符合机械行业转型升级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注重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设计大作业,布置相关零件的设计技术,使课后设计题目顺利完成。这样既系统巩固了工科多门课的业务理论.又直接提高了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机械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改革之道,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积极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光电信息实验室建设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为辅",强化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在实验内容建设中要求学生自行搭建、组装实验系统,并按实验目的和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开发和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械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机械运动创新设计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设计,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机构及其运动过程;并对机械系统中构件及零部件进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相关的技能,提升独立进行机械零部件及机器整体的设计能力。文章针对内蒙古工业大学《械械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开展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教育,是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相关标准以及考核内容开展的创新教育活动,其能保证创新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创新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姚会敏 《湖南农机》2016,(8):113-114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大量典型生产实例启发引导学生,注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李玮  刘力夫 《南方农机》2021,(2):146-148
机械专业学科竞赛是提升在校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各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参加机械专业学科竞赛对促进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基于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学科竞赛及在开展学科竞赛的...  相似文献   

11.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实验,设计开发了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并进行了总体设计及实验所需采用的零部件设计。应用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进行机构组合和创新设计实验的综合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朱四海 《南方农机》2019,(13):176-176,179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和新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受到了人们在物质精神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机械产品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从设计的理论系统,机械的创新构造,理论的创新运用和创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公之于众过程中选题和出版方面,相关技术人员都应对创新思维有着一定的结合认知。  相似文献   

13.
针对《植保机械与应用》实验课课时少、学生没有机械基础等现状,在《植保机械与应用》实验课中构建和应用了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成绩和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林林  武涛  林伟 《南方农机》2024,(3):172-176
【目的】提高“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法】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存在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对接不够深入,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掌握不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兴趣不是很高,课堂参与率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问题,课题组开展“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依靠“学习通”平台,精准完成学情分析;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结果】通过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贯彻,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持续上升;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尊重,能够提高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获得了训练和提高。【结论】高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模式对其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可行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研究的内容是常用机械原理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选用和设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能力以及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是本课程的目的。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在模块教学中发挥作用,如何寻求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更好地服务于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提出的背景是在高校强省的政治环境下,以齐齐哈尔大学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实施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现代分析理论课程在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在现代分析理论课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将为日后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若想保证自身的良好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针对产品进行创新,压缩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正因如此,机械产品模块化应运而生。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也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本文阐述了机械产品模块化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模块化设计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机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加强机械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现代教学方法在机械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现代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秦艳 《湖南农机》2012,(11):219-220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各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践的基础,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突出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两个维度,对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借助新兴媒介等方法手段,以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来开展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