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朱忠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4,(1):26-28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采用九龙江西溪流域水文数据 ,以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为输入因子 ,建立年输沙量的预测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模型的模拟精度与预测精度分别达到 95 .972 %与 98.315 % ,高于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 ,从而为水土流失规律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刘跃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5):14-17
为阐明实施中长期径流预报时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间非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平均影响值(MIV)筛选预报因子,辨识出对区域年径流量影响较大的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湿度以及年降水量3项重要影响因子,探索构建以其为自变量并由GA优化后的BP网络径流预报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基于平均影响值算法的BP-GA径流预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7.
8.
9.
神经网络理论在土壤蚀预报方面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引用前人有关土训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关系的工作基础上,探讨了神经网络理论在土训侵蚀估算预报方面的应用,所引用的资料的估算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的模型估算土壤侵蚀具有很高的精度,同时,文中还简单介绍了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发展历史,指出了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的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郴州市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8年6月21日傍晚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实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超级单体的雷达回波强度场和多普勒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强雷暴、局地大暴雨发生前天气晴热高温;上干下湿的叠加区域配合地面辐合线触发能量的释放,造成局地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发生;此次过程雷达PUP图弓形回波特征明显,弓形回波具有持久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一般产生在弓形回波顶部,且多数造成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1.
HEC-HMS模型在武水流域山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湖南湘江武水流域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水文模型集成系统为山洪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解译了研究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HMS水文模型对武水流域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预报,利用DEM及流域出口信息划分子流域计算单元,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流域信息,采用SCS径流曲线法进行产流计算,采用SCS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利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演进,运用指数退水模型模拟流域基流,并以2000—2008年的17场实测洪水数据进行参数的率定,用2009—2014年的10场典型洪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17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均20%,模拟合格率达到100%,峰现时差均≤1 h,绝对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16,率定出的水文参数准确有效;验证期的10场洪水,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合格率达90%,峰现时差均1 h,Nash效率系数均0.7。HEC-HMS水文模型在武水流域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该流域山洪预报工作,且相较于多峰洪水,单峰洪水的模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13.
简单介绍了气象雷达概况,并从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天气的识别预警和雷达的预警方式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强对流天气观测预报中的应用,以期不断提升气象雷达产品在天气观测预报业务中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为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位移矢量角在堆积层滑坡时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特点,运用灰色理论,滑坡位移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求出了灰色位移矢量角,通过对新滩滑坡灰色位移矢量角特征,发现灰色位移矢量角具有与滑体稳定状态相一致的动态特征,因此提出运用灰色位移矢量角来预报堆积层滑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龙泉县位于浙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而栽培水稻在海拔145-1300米的山峦地带均有分布,就是一个公社、甚至是一个大队,栽培水稻也分布于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由于各地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差异,使作物生长季节及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就是同一地,也由于单季稻能生长的时间长,栽培时间相差也较大。因此,难以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期和主要气象因子,给产量预报带来了困难。而预报一地或者一个大队的产量意义又不大,也不可能各个山峦地带都作预报。本文根据各气象因素年际之间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GPS/MET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产品具有近实时、全天候等优点,可为全国水土保持领域的组网监测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GPS/MET的数据质量对降水预报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将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进行对比,分析GPS/MET的数据质量;同时,分析GPS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降水的关系,探索GPS/MET在邻近降水预报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015年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微波辐射计的演变趋势总体一致,波峰和波谷有很好的对应性,全年看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分布;因此GPS/MET能较好的反映大气中可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2)虽然GPS/MET与微波辐射计、探空2种探测手段的平均偏差较大,但是离散程度不大,说明GPS/MET与其余2种探测方法之间存在稳定的系统误差.3)大气可降水量在地面降水发生前十几个小时开始增大,随后维持在一个高值的水平上,说明在降水前大气中有一个明显的水汽积累的过程.地面降水发生时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降雨强度的极大值与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有很好的对应.地面降水过程结束后,可降水量量迅速下降.4)大气可降水量的极大值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综合考虑降水次数和降水概率后,选取大气可降水量连续4h增加6 mm以上为判断降水发生的依据之一;因此,GPS/MET数据质量较可靠且在降水预报中具有指示性作用,作为气象和水土保持学科交叉的纽带,可为水土保持业务和决策部门决策分析和制定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