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作物秸秆、秕壳和豆荚皮都含有大量淀粉,从中提取出来的淀粉不仅可以作饲料,还可以酿酒、造醋、做糖和加工各种糕点食品。几种秸秆制作淀粉的新方法如下:(1)用玉米茎秆制作淀粉先将玉米茎秆的硬皮剥掉,把无虫蛀的瓤子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12h,然后放入大锅里... 相似文献
3.
4.
为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详细论述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的影响。针对当前有机肥料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其今后研究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主要是针对我省玉米、水稻面积大,秸秆生物量大、还田难度高。大量秸秆滞留给后续工作带来困难,秸秆出地后的利用也难以全部消化;在地里焚烧带来的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通过粉碎后用大犁扣在地里,秸秆会形成层状结构,且不能当年腐化,造成表层土壤与地下水通道阻断等问题。同时对秸秆还田肥料的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省作物秸秆还田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综合利用作物秸秆 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近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秸秆量迅速增加,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部分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带来了各种危害,造成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频发等,已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我省秸秆资源丰富,2003年,全省各类农作物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杂粮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其中关于杂粮作物秸秆沼气发酵潜力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该研究采用批次试验,发酵体积700 m L,总TS为8%,中温(35℃±1℃)条件下探究了玉米、水稻、大豆、谷子、糜子和绿豆6种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进行到11 d时,秸秆TS产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绿豆131. 0 m L·g~(-1),玉米126. 8 m L·g~(-1),糜子117. 5 m L·g~(-1),谷子114. 1 m L·g~(-1),水稻105. 3 m L·g~(-1)和大豆84. 0m L·g~(-1)。绿豆秸秆甲烷含量最高可达60. 2%,其次分别为糜子秸秆53. 5%,玉米秸秆52. 8%,谷子秸秆50. 0%,水稻秸秆49. 7%和大豆秸秆48. 4%。绿豆秸秆的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减重率最大,分别为43. 25%和21. 77%。绿豆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最大,分别为15. 43%,9. 86%和7. 24%。各秸秆发酵液C/N分别为玉米29. 04,水稻36. 58,大豆48. 69,谷子35. 90,糜子30. 54和绿豆23. 31。6种秸秆的累积产气量与其总氮减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C/N显著相关。该研究为不同种类秸秆,尤其是杂粮作物秸秆厌氧发酵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指出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根据秸秆的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饲料的前景,进而指出秸秆综合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恒温厌氧发酵装置,在35℃和TS为8%的条件下,研究奶牛粪、肉牛粪与稻草、玉米秸秆、麦秆分别在1∶9,3∶7,5∶5,7∶3,9∶1五种不同配比下混合发酵的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麦秆与奶牛粪以1∶9混合发酵的累计产气量最高,为13245 mL,最低的是麦秆与肉牛粪以1∶9的混合配比,仅5585 mL.而稻草与奶牛粪以3∶7混合配比的总甲烷含量最高,达6573mL,占总产气量的52%,最低为麦秆与肉牛粪以1∶9混合配比,仅2565 mL,占总产气量的46%.稻草、玉米秸秆、麦秆与奶牛粪、肉牛粪混合发酵时,其混合配比决定着总产量与甲烷含量,且与发酵周期的长短有关,另外pH值对厌氧发酵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青贮的方法,将秋收后尚保持部分青绿的玉米秸秆较长期地保存下来,既可很好地保留秸秆中的养分,又能缓解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困难,是发展草食家畜的根本保证。该法与传统的晒制干秸法相比,其营养物质损失率由30%~50%下降到10%,而且比堆垛保存同量干秸可节省50%的占地面积。与现有的秸秆氨化、微贮相比,青贮操作法不添加任何化合物或微生态添加剂,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易在农村特别是偏僻山区推广应用。1.操作原理制作青贮秸秆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的繁殖和发酵后所产生的乳酸作为防腐剂,以抑制腐败菌和霉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尼龙网袋法,结合热重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3种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腐解前期0~20 d作物秸秆腐解20%以上,20~120 d腐解率无明显变化,120 d后继续腐解至60%~70%,大豆秸秆前期较玉米秸秆腐解快。热重分析得出,玉米秸秆在腐解期间(20~45 d)会产生TG曲线上200~300℃阶段的失重(20%~30%),腐解后期,大豆秸秆在300~400℃的失重百分比高于玉米秸秆,TG-DTG曲线在600~700℃阶段的失重量到腐解末期(300 d)均为6%左右,随着腐解的进行,固定碳和灰分百分比上升至40%。作物秸秆的腐解率、组分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新鲜与干燥处理、大豆秸秆与玉米秸秆处理、加氮与未加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3个试验地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腐解率、固定碳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挥发分与土壤温度、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有增加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作物秸秆种类、碳氮比、干湿程度以及土壤温度、降水条件都会影响作物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额尔古纳市地处农牧交错带,全市总耕地面积270万亩,农田土壤属粘性黑钙土,农田多属丘陵山坡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农业种植主要作物为大麦、小麦和油菜,年平均产生秸秆约40万吨。所以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意义重大,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性化性质,增加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作物秸秆是各类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潍坊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状态。特别是每到夏秋之际,部分地区农田遍地开火,烟雾缭绕,造成秸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作物秸秆饲料是目前各国广泛开发利用的粗饲料来源。它是牲畜喜易消化的优质饲料。 美国一般采用发酵法,即用1份秸杆与当量浓度(0.1~1.0)2~4份的硫酸溶液相混合,在100~125℃条件下,蒸煮0.5~1h,再加入适量的铵(PH值为4.0~4.5),温度30℃,发酵1~7d,经烘干即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