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开展生态型增殖放流,对海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开展生态容量评估。根据2018-2019年海州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由20个功能群组成的海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检验,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功能群间的营养关系和关键功能群,并评估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Ecopath模型可信度Pedigree指数为0.482。三疣梭子蟹目前不是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群,其他底层鱼类、软体动物(Molluscs)以及底栖甲壳类(Benthic crustaceans)是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群。三疣梭子蟹生物量的增加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以及其他中上层鱼类产生正影响,对底层鱼类以及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产生负影响;虾虎鱼科(Gobiidae)、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增加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大负影响,多毛类(Polychaetes)生物量的增加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大正影响。三疣梭子蟹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湖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是实施净水渔业的重要增殖种类,依据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进行科学放流,可保障净水渔业的实施效果.为指导太湖净水渔业的实施,于2017-2018年开展了太湖渔业资源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构建太湖Eco...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17项指标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赋值、权重一致性检验、评价等级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用生态安全评价黄河陕西段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分析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2013年增殖放流生态安全度(ESI)评价等级为Ⅱ级,为良好状态;2014年评价等级为Ⅲ级,处于一般状态;2015年评价等级为Ⅳ级,处于较差状态,属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以下水平。生态安全形势呈现出逐年下降局势。不安全状态受到影响较大的前3个指标是:黄河径流量变化影响、重要生境保持率和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3个指标下降值占到下降ESI值的64.93%。其次还受到污水排放达标率、鱼类增殖放流量、政策和管理水平、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保护区建设、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群落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显示,现阶段增殖放流对黄河生态安全有一定影响,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宋盛宪 《海洋渔业》1986,8(5):229-229
珠江口水产资源增殖委员会子1986年5月8—9日在深圳市南头区召开年会,并在珠江口小铲湾首次放流中国对虾。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牧渔业部南海区渔业指挥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水产局和珠江口沿岸的市、县水产单位的代表和渔民代表,港澳渔民也派代表考加,共计60余人。  相似文献   

5.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黑鲷生态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评估大亚湾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的生态容量,根据2015年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with Ecosim6.5(EwE)软件构建了由26个功能组组成的大亚湾Ecopath模型,分析了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和能量流动估算了黑鲷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显示,黑鲷营养级为3.44,营养转化效率为0.302;大亚湾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在1~3.95之间,系统总转化效率为7.636%,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2.142,系统连接指数为0.364,系统杂食性指数为0.210,表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较低,能量未被充分利用;系统总转化效率低于10%,营养级I、II流向碎屑量占总流向碎屑量的98.11%,说明能量传递发生阻塞,具有增殖空间。经估算黑鲷生态容量为0.034 t/km2,是现存生物量的1.4倍,此时其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转化效率等于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达到生态容量前后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变化很小(变化值为0.001),系统杂食性指数和系统连接指数均没有变化,因此认为放流黑鲷至生态容量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营养结构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动态系统的整体统筹,综合考虑渔业、生态和社会三方面要素,对山东省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渔业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并通过对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合理的放流量、捕捞努力量等决策变量,以期为渔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文中提出的方法亦可用于对渔业资源生物量、产量、社会效益、生态效应的评估和预报。  相似文献   

7.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4):965-975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古镇口湾增殖放流日本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青岛市古镇口湾放流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虾生长较快,而雌虾能达到更大的个体,雌虾体重生长拐点在91d前后,雄虾为77d,合理开捕日期为9月中旬,可适当把放流日期提至6月初。9月中旬前放流日本对虾生长期主要集中分布于5m等深线以内泥沙底质海区。  相似文献   

9.
合理选择增殖放流种类是实施增殖放流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增殖放流种类甄选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数量与生物量累积曲线法(ABC曲线),通过分析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探讨增殖放流品种的甄选,研究发现:(1)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群落结构都相对简单,稳定性差,基本处于扰动状态;(2)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较鱼类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稳定性较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3)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年度与季度对比发现,双斑蟳(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在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维稳作用。总体而言,崂山湾鱼类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大,相对简单,虾蟹类丰富了该水域的渔业资源,使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相对更合理,甄选该海域增殖放流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实践证明青岛市每年春季在崂山湾放流的三疣梭子蟹,增强了该海域夏季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旨在为水产生物增殖放流种类的甄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 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 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 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俚岛人工鱼礁区是中国北方近海典型的海珍品增殖型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该生态系的主要增殖放流种类。基于2009年在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进行的周年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对该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及输入参数敏感度检验,系统分析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特征和能量流动规律,估算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内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模型由19个功能组构成,基本涵盖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信度P指数为0.51,小型底层鱼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下降50%会使小型底层鱼类生物量(B)估算值变化1.36,影响最大;系统总流量为10 786.680 t/(km2.a),其中27%流向碎屑,17%以捕捞和沉积的形式流出系统;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为4 131.966 t/(km2.a);系统的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0.5%,流量中来自碎屑的比例为39%,其中的61%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能流通道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导;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为309.4 t/km2和198.86 t/km2,目前礁区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物量分别占估算生态容纳量的31.72%和26.15%,仍具一定的增殖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复合养殖池塘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能量量化的角度分析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选择了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泖港,30°57′1.89″N,121°08′52.21″E)构建的分隔式和序批式2种复合养殖模式,并选择了1个传统池塘作为对照。根据2016年全年的实测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软件分析了3种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结果显示,传统池塘、分隔式池塘、序批式池塘饲料的营养传递效率(EE)最高,依次为0.77、0.75、0.99,饲料系数依次为2.5、2.8、1.6,表明按规格区分的序批式池塘系统更有利于饲料转化。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在传统池塘、分隔式池塘、序批式池塘中EE依次分别为0.7/0.09/0.39、0.8/0.02/0.12、0.77/0.89/0.07,表明枝角类能被系统有效利用,但不同养殖模式影响着不同浮游动物的营养传递效率。另外,降雨和底泥沉积物EE均小于0.1,表明功能组底泥沉积物和功能组降雨没有被系统有效利用。生态位重叠分析显示分隔式池塘猎物重叠度指数最大,序批式池塘捕食重叠度最大,表明分隔式池塘中饵料竞争强度大,序批式池塘来自于同一捕食者的捕食压力大,分隔式池塘可以通过加强区域水体流动来降低饵料竞争强度。能流分析显示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方式为牧食链。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分隔式和序批式复合池塘在系统成熟度上优于传统池塘,说明通过复合养殖模式的构建,在改变单一传统池塘生态脆弱和提高系统多样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一、珠江口的中国明虾资源状况中国明虾(Finneropnaeus chinesis(cosbeck)原称中国对虾,现按新定中称之)天然分布,主要是在我国黄渤海,有少量分布在珠江口至阳江闸坡海区。珠江口的中国明虾是南海区珍贵的资源。据广东省水产局、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1987)表明;珠江口分布有中国明虾的海域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最大的放流数量为160万尾,最佳放流规格为全长6 cm,可获最大净现值6.2万元,可适当提高捕捞努力量,增加渔民人均收入;EnhanceFish模型能弥补其他评估方式功能单一的劣势,在生态容量评估中结果更精确,在种群结构评估中考虑更全面,在经济效益评估中更节约成本。因此,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公认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被誉为"环保行动、民生工程、公益事业和向善之举"。2005年以来,为修复日益衰退的水生生物资源,我国开展了全国性、大规模、立体式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近39.5亿元,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429亿单位,放流物种达200余个,放流区域遍  相似文献   

16.
<正>3月20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武汉通过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与此同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新辉研究员承担的子课题珠江草鱼广东鲂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903048-05)也通过了专家组验收。珠江所负责的课题珠江草鱼广东鲂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10-2014)实施5年以来,以珠江草鱼、广东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珠江主要增殖放流水域本底资源、遗传背景、放流水域容量、放流品种及数量、放流苗种监测、标志放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1年莱州湾中国对虾放流回捕生产调查统计和生物学测定数据,构建了包括资源模块、经济模块、决策模块的资源-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管理决策对放流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流规模和捕捞强度不变时延迟开捕,总成本降低,渔民捕捞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先增加后减少,存在一个使放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的最佳开捕日期:例如,当放流规模为738亿尾、捕捞死亡系数为0.03时,10月8日开捕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9.30万元;放流规模和开捕日期不变时扩大捕捞力量,总成本增加,同样存在一个最优捕捞规模使放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但并非捕捞规模越大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开捕日期和捕捞规模不变时,社会经济效益与放流规模成正比.在放流实践中,管理者应合理设置放流数量、捕捞规模和开捕日期,通过科学管控争取达到最佳的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了解浮游生物对河流筑坝的响应,为高原河流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历史调研和室内实验,分别构建2007年(筑坝前)和2018年(筑坝后)火烧沟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筑坝前后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系统特征,探讨筑坝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分析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识别出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筑坝对浮游生物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浮游生物物种由2007年(筑坝前)的50种增加至2018年(筑坝后)的87种,密度和生物量均增加7.9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增加,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降低;(2)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筑坝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其周转率的上升、食物链的转变及混合营养效应的变化是浮游生物变化的重要原因;(3)冗余分析表明,筑坝后总磷(TP)、总氮(TN)、水温(WT)是影响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象山港典型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象山港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的增殖放流工作,实现象山港渔业资源的有效养护和修复,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包含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的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大体上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利用模型结果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估算了日本囊对虾(Marspenaeu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等象山港典型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较为简单,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不畅,大量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未能进入更高的营养层次;食物网简化,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偏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渔业资源的服务和产出功能严重退化。在不改变象山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本研究评估得出日本囊对虾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129 210 t·km-2;黄姑鱼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017 853 t·km-2;黑棘鲷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115 965t·km-2。相比于生态系统内现存的生物量,象山港日本囊对虾、黄姑鱼和黑棘鲷均具有较大的增殖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2015–2016年胶州湾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并收集20世纪80年代胶州湾渔业资源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由21个功能组组成的胶州湾1980-1982年和2015-2016年两个时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系统发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1980-1982年生态系统相比,胶州湾2015-2016年生态系统中大型底层鱼类生物量减少,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量提高,渔获物产出以菲律宾蛤仔为主,渔获平均营养级降低,系统能量转化效率从1980-1982年的15.83%提高到2015-2016年的16.35%,能量流动始终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关键种分析表明,胶州湾生态系统两个时期的关键种均为菲律宾蛤仔。此外,与1980-1982年生态系统相比,2015-2016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整体规模增大,净生产量提高5倍,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由1980-1982年的1.267提高到2015-2016年的2.518,系统连接指数、杂食指数与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均减小,说明在过去30多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发育过程出现由成熟向幼态的逆行演替现象,目前处于不稳定的幼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