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CEP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3年8月15-17日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范围广、强度大,高空槽及东北冷涡是本次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空急流不断从渤海向东北地区输送水汽并在该地辐合,为本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散度的高低空配置表明,东北地区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的高值区和较大的梯度表明,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出现。本次暴雨的高低空和地面系统配合、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良好,均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对贺州市2015年秋季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并使用了本地研发的预报工具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次秋季罕见暴雨主要由锋面系统触发,伴随了较好的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条件,北部山地的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导致雨量呈现自北向南雨量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对2018年8月24日20:00—26日20:00浙江省泰顺县大范围大暴雨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天气环流提供有利天气背景条件,物理量场是造成强降水云团发展、加强及维持直接原因。热带低压带来丰富水汽和动力条件及不稳定能量聚积,利于带状回波生成和发展,低压与泰顺特殊地形配合,使降水回波长时间有序列影响泰顺县尤其东部、南部,造成列车效应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中带状强回波分布与累积降水落区有很好对应,可为准确预报暴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三门峡市2015年8月3—4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几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互相作用产生的;由于前期三门峡市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中低空处于强的不稳定层结,再加上良好的水汽水平和垂直输送条件以及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汇,最终导致了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承德市本地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17日承德市出现的短时强对流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本次过程是冷涡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连续性强对流天气,冷涡呈前倾或垂直结构,高层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叠加,造成大范围的位势不稳定,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承德站较高的露点温度、大气高低层的配置和较强的CAPE值为本次强对流暴雨天气提供了水汽和热力条件,高低层涡度的配置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局地生成的超级单体回波(钩状回波)和地面辐合线附近的线状回波先后影响承德市区,造成承德市区短时强对流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一次原发性暴雨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原发性暴雨”新概念,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16日16时14分至17时50分发生在湘潭的短时特大暴雨作了较详尽的观测分析,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次特大暴雨不是热雷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两个中β系统所产生。这次暴雨过程具有典型的原发性,起始时中β系统就在测站附近生成而非远道而来,而且该系统移动缓慢,对测站影响的时间长,它是这次暴雨的主要贡献者。这次原发性暴雨前兆性很不明显,不能用简单的回波外推作出准确的判断,它从无到有、一蹴而就、一气呵成、破坏力强,因此预报预警难度大,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这次特大暴雨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卫星云图反应不敏感,甚至从云图上无法事先得到有意义的信息。其原因可能是产生原发性暴雨的中β系统只能在自组织辐合水气流中自组织地生长而成,别无它途。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空实况,地面实况,物理量场,地面自动站资料等,对此次乌兰察布市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冷涡的影响下,配合700、850hPa的风场切变产生的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16年4月26日怀集县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现此次过程是高空槽、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等系统配置。降雹发生前两广交界地区不稳定能量充足且700 h Pa以下湿层好,0℃层适宜,有利于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和降雹。高层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的叠置是强风暴环境场的基本特征之一。临近预报应该关注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如果雷暴单体反射率因子的强度和VIL值出现明显地跃增,并且速度图上出现明显的低层气旋式辐合,应及时发布较高级别的雷雨大风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况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等理论,对2015年4月28日且末县沙尘天气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总结了且末县沙尘暴预报着眼点与预报指标。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低槽东移进入南疆,引起冷空气西翻而导致的一次南疆盆地自西向东的西翻大风沙尘天气,高低空急流、垂直环流共同作用是高空动量下传的重要动力机制,中低层的冷平流输送是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热力因子;同时得到且末县沙尘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来宾市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5月15日在来宾发生的雷雨大风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华北槽、切变线、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下,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弓形回波东移影响来宾市,产生了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1.
2018年4月13—14日,受蒙古气旋影响,呼伦贝尔市中南部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通过分析环流形势、蒙古气旋强度、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得出结论,高空短波槽东移促使地面蒙古气旋发展强盛,顶部冷暖空气剧烈交汇,水汽充沛,造成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和自动站雨量统计系统,对2012年4月18-20日南宁市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过程由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产生,高温高湿伴随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利于暖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站点观测资料、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温州机场一次极端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三层一致为西南暖湿气流,地面为高压后部弱气压场是大雾发生的有利形势;海陆差异形成的地面辐合线是雷雨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也是大雾消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5月呼伦贝尔市一次西南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高温少雨气候特征为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力的气候背景;乌拉尔山附近压脊发展以及脊前低槽东移为本次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力的高空环流背景;蒙古气旋的热力不稳定是大风天气对流发展的重要机制。对于本次过程EC和T639数值预报的10风场预报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报能力,对今后类似大风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有一定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月24日受第10号台风麦德姆直接影响,彭泽县出现了严重灾害性天气,重点诊断分析了此次台风发展、路径、自身特点及台风形成暴雨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得出结论:第一,台风麦德姆携暴雨来势汹汹,重创九江德安,彭泽也未幸免于难。彭泽县普降暴雨,局部点大暴雨,并在7月24日09:24出现了2014年最大1 h降水60.9 mm,造成了严重的短时内涝和灾情;第二,台风麦德姆整个生命史历程约8 d,分别3次登陆,路线自南向西拐而北上,先后影响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十余省,出现了局地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并给华东及东部海域带来强风骤雨;第三,台风麦德姆特点,麦德姆自南向西拐而北上,分别三次登陆,从福建登陆,路线曲折,拐弯影响彭泽县比较少见,来临前夕,雷达回波呈现自东向西方向移动的线状弓状回波;第四,台风期间,逆时针旋涡状急流风最大达到了24 m/s、达到了80%高湿区、36.6K指数高值区、+10涡度高值,全都位于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与台风位置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2016年6月28日,鹰潭市出现了1次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鹰潭市出现了雷暴、大部分地方出现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基于此,通过对常规资料、数值预报等分析检验,力求找出此次预报失误的原因,并寻找新的鹰潭暴雨预报着眼点,争取使今后鹰潭暴雨过程的预报更加准确和精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及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分析2014年2月21—25日承德市雾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雾霾天气,前期以霾为主,中期以轻雾为主,后期白天为轻雾、霾交替,夜间以雾为主;高空偏西气流和地面弱气压场是导致雾霾天气持续的天气背景;逆温层产生和维持,持续较小垂直交换系数、低层垂直速度、风速,都是雾霾持续和发展重要原因;低层弱偏西风、偏南风,使雾霾加剧。能见度与风速、气压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PM2.5浓度及气温呈负相关;雾霾发生前气象要素特征差异明显,可为雾霾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邢台市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2016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冷空气路径属于西北路径,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降温主要出现在低槽、冷锋过境后的24 h内,高空冷平流促进了地面冷高压的加强,气压梯度加大,强烈的下沉气流造成了偏北大风。同时过程前期,邢台市处于锋前暖区,850 h Pa暖气团控制,天空云量多,最低气温偏高,为冷空气到来后温度梯度的加大,气温大幅下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及不稳定层结特征分析,了解2014年8月20日张掖市一次局地暴洪冰雹天气过程,为以后冰雹天气过程的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造成本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为一中β尺度对流云团,它生成于偏南的暖湿气流中。环流场分析表明,大到暴雨发生前,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区处于多波动的形势场中,高层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使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低层中尺度辐合是强对流的触发系统,而高低空急流相配合的抽吸作用使得降水加强。此外,还分析了地形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