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5种淡水鱼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事业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在对海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提取和利用等研究取得了成果的基础上,又逐渐转对淡水养殖鱼类脂肪酸的研究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的一些文献、资料显示,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在淡水鱼类脂肪酸的研究领域中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对象的鲤科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却几乎尚未开展。为此,作者对五种鲤科鱼类(草鱼、鲤、鲢、鳙、团头鲂)的脂类脂肪酸组成进行了考察,从而分析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并为研究该五种鱼类的脂肪酸代谢过程提供了基本数据。这对于改善养殖条件,提高淡水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种淡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法对青鱼等20种淡水鱼虾肌肉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着重对淡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共同特点,淡水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淡水鱼与海水鱼脂肪酸组成的共同特点,淡水鱼与海水鱼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及ω-3多烯酸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了解淡水鱼虾ω-3多烯酸的摄取量,开展各种脂肪酸对生物体内脂肪代谢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3.
3种淡水鱼肌肉脂质的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单不饱和和脂肪酸16∶1n-9、18∶1n-9和18∶1n-7;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和22∶6n-3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和20∶4n-6。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的脂肪酸模型跟深海鱼类相似,而且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鲈形目Perciformes四种淡水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一蕊基础工作,对鱼类的分类及系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国家对鱼类染色体研究已做了不少工作,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才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近年来,有关淡水鱼类染色体研究的报道也随之增多,但多集中在鲤科鱼类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鳡鱼的营养学研究及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分析依据,采用盐酸水解法处理鳡鱼肌肉的样品,以美国SUPELCOINC公司生产的PUFA-1、PUFA-2进行定性,按归一化法计算脂肪酸含量,对鳡鱼肌肉中的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鳡鱼肌肉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24.69 %,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75.30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28.79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46.51 %;鳡鱼肌肉中的脂肪酸主要由C16∶[KG-*1/2]1、C18∶[KG-*1/2]3n-3、C18∶[KG-*1/2]2n-6和C16∶[KG-*1/2]0等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之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9.35 %。鳡鱼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及比例与其他鱼类相比有一定差异,较符合人体需求。 相似文献
6.
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 ,隶属于圆口纲 (Cycpos tomata) ,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七鳃鳗科 (Petromy zontidae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 ,南至日本、朝鲜沿岸 ,北至阿纳德尔和阿拉斯加。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水系。目前 ,对日本七鳃鳗的研究仅局限于形态结构、生态分布以及生活习性[1~ 6] ,有关日本七鳃鳗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尚未见报道。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这一特种水产资源 ,本文分析了日本七鳃鳗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 ,为日本… 相似文献
7.
丁鱥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仪对丁鱥肌肉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鱼肌肉中可检测到16种脂肪酸,且以C16、C18、C22三个系列脂肪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6.2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3.71%,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53.4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0.26%。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6.94%。细角螺肌肉中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65.25%,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4.7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0.53,低于方斑东风螺(1.15)、管角螺(1.13)和棘角螺(0.69),高于鲐鱼(0.37)。结果表明,细角螺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物蛋白与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给花鳗鲡肉质营养评价及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分析依据,对花鳗鲡肌肉粗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花鳗鲡肌肉的水分含量为68.79%,蛋白质含量为17.58%,脂肪含量为10.86%,其中C14∶0、C15∶0、C16∶0、C18∶0,C16∶0等饱和脂肪酸(SFA)的相对含量为27.6%,C16∶1、C18∶1、C20∶1、C18∶1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相对含量为47.04%,C16∶3n-3、C18∶3n-3、C20∶5n-3、C22∶6n-3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相对含量为9.4%,C18∶2n-6、C20∶4n-6、C18∶2n-6等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相对含量为6.6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DHA的相对含量为2.29%,EPA的相对含量为5.30%。分析结果显示,花鳗鲡肌肉中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属于优质的蛋白和脂肪源。 相似文献
10.
鲢肌肉脂肪酸分离方法效果比较及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三种不同方法,即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鲢(Hypophthalmichys molitrix)肌肉中提取鱼油,继而进行酸性或碱性甲酯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鲢肌肉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获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1.39%、36.15%、33.55%,可见三种分离方法间存在明显分离效果差异。因此得出石油醚作溶剂的超声波萃取法是提取和分析鱼类脂肪酸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饲料组成对银鲳幼鱼生长率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B、C组间银鲳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鲳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4组饲料组成对银鲳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P<0.05)。饲料D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3HUFA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B和C组(P<0.05),饲料B和C组的PUFA、HUFA及n-3HUFA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组(P<0.05),但饲料B、C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丰富的饲料组成以及饲料中较高的HUFA含量均有利于银鲳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大鳍鳠产卵前后肌肉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产卵前后大鳍鳠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22种脂肪酸,油酸(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软脂酸(C16:0)、棕榈酸(C16:1n-7)、亚油酸(C18:2n-6),所占比例分别为22.38%~37.57%、18.86%~23.95%、7.00%~11.52%、7.46%~9.97%。EPA和DHA在大鳍鳠肌肉中占有较高的比例,EPA占总脂肪酸的5.39%,DHA占5.44%。在野生大鳍鳠产卵前后的22种脂肪酸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饱和脂肪酸(PUFA),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在产卵前后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01,(6):16
爱尔兰学者P.French等人研究了喂放牧牧草、牧草青贮、精料,对获得相似胴体生长速度阉牛的肌肉内脂肪的脂防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顺式-9,反式-11-18:2,CLA)浓度的影响.50只阉牛根据体重分成10个区组,区组内随机分配给5个日粮处理之一.屠宰前每天喂(共喂85d)的试验日粮是:(1)牧草青贮随意采食+4kg精料;(2)8kg精料+1kg干草;(3)6kg放牧牧草DM+5kg精料;(4)12kg放牧牧草DM+2.5kg精料;(5)22kg放牧牧草DM.试验结果表明,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日粮中加入牧草可改善牛肉的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摘自[美]J.Anim. Sci.2000,78:2849~285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乌龙鲫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国标生化方法对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龙鲫肌肉(鲜样)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8.8%、3.3%、75.3%和1.13%;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7.7%(鲜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8%(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2.46%,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6.3%,占氨基酸总量的35.59%;另外还富含钙、铁、锌、钾、镁、硒和铜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同时还检测到以C18、C20、C22三个系列脂肪酸的1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02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6.97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8.27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8.703%。说明乌龙鲫是一个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9.
将鲤、鲢和罗非鱼肌肉在巴氏杀菌条件 ( 75℃和 80℃ )下加热 ,测定其Vp值、升温曲线的斜率 fh 值、失水率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3种鱼中罗非鱼肌肉升温速度最快 ,鲤最慢 ;罗非鱼肌肉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需的Vp值最高 ;随加热温度升高 ,鲢失水率增加最多 ,而罗非鱼变化最小。在巴氏杀菌条件下 ,不同鱼类肌肉失水率对加热温度、Vp值变化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在生产中应根据加热温度、Vp、失水率等参数合理制定各鱼种相应的巴氏杀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