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为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循环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可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产业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方法,即从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产业模式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各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组成要素,通过模式耦合,进而形成具有良好运行效果及平衡性能的系统模式。研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一明  牛宝俊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4):761-763,265
从农户、工厂化饲养场及广东德隆有机生物肥料厂3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广东省新兴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情况及其利用效应,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卢韵凝 《南方农业》2022,(6):212-2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的发展明显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因此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和利用现状,提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包括强化利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业废弃物与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路,提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欲有效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必须各尽其责、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农业废弃物收、储、运、用体系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动农业废弃物市场化、商品化和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励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展并不顺利。本文在考察梳理国外经验和我国废弃物利用现状和方向的基础上,借鉴管理激励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所面临的困境,从经济、技术、文化3个维度探讨了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的策略,并提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是现代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技术优选和集成的重要内容。为了构建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该文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建立了一套包括4级37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论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基础上,提出了4层次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评价模式,该模式具有全面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研究结果为评价、筛选、集成和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竹是中国重要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约有60%~70%的废弃物产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竹废弃物中约含65%的纤维素类物质、23%的木质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或功能性成分,可直接利用、传统加工利用和工业化利用,主要产物有材料、生物质燃料、竹炭、竹醋液、药品或保健品、食用菌、肥料、饲料等。今后需加强原料的搜集与预处理、纤维素与木质素等主要成分的充分利用、功能性成分的产品研发、专用设备研发、加工工艺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以利于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真正实现竹资源的"零"剩余,全面提升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由于其废弃物的大量增加和集中,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它是一种良好的可再生生物资源,通过堆肥化处理,其堆肥产品与无机N、P、K化肥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生产出高效的有机复混肥,这一举措不但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05,自引:15,他引:105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了依靠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生物质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废弃物及城市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 ,因此对其进行无害化及资源化对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及有效的利用生物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城乡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等资源的利用及研究现状,提出了制约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的若干问题,并从法律保障、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有机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尿等,具有污染和生物质资源双重特性。本文分析了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渝北区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底,该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1%,环评执行率76%。总结渝北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及实例。提出对策建议:严格落实"三区"管理,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始终坚持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6.
土地填埋实质上是将废弃物予以长期储存。在设计合理和严格施工的条件下,土地填埋通过使用安全衬垫和渗出液的收集与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被污染的渗出液的迁移。选择这种方法要承担长期管理的责任。基于土地填埋的性质,大量的废弃物也会填埋在靠近地下水的地方,任何通过土地填埋物迁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废弃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源,但其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基于此,通过对眉县养殖企业废弃物处理调查,探讨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技术。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既可净化环境,防止畜禽养殖废弃物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又可使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培肥地力,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提出眉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为眉县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机废弃物的农业利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时,农业废弃物的粗放式处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了探究影响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价值感知的因素,以武汉市江夏区和宜昌市秭归县的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价值感知是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社会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价值感知。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顺应农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期待,本文基于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4省69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研究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价值与技能感知、成本收益感知与市场回收条件感知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引入环境规制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感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能感知、成本感知、与回收渠道间的距离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均显著地影响其参与意愿;其中,农户技能感知和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引导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感知与技能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约束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重要性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激励型规制对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感知与技能感知、收益感知、回收渠道稳定性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与回收渠道间的距离感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增设更多补贴款项、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机制,提高农户参与意愿,充分发挥3种规制政策的互补作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