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小史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1946年诞生的,至今才只有52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人们制作过许许多多的计算工具,如我国的算盘,17世纪法国的加法机,后来德国人造出的手摇计算机。19世纪,英国人受到法国自动织机的启发,提出了自动计算机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能制造成功。20世纪时,电子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39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研制自动数字计算机。直到1943年,这台名叫“马克1号”的机器才开始投入运转,它用3000个称作继电器的电气开关来计数运算,运算速度为每秒三次。在同一个时期,美国一位名叫莫希莱的物理学博士认识到用当时已发明的电子管  相似文献   

2.
集束导线是一种4根绝缘导线由绝缘连接筋相互平行集束在一起的低压绝缘导线.从断面看,4根导线成正方形对称布置,或以中性线为中心3根相线呈对称三角形布置.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河南省濮阳县自2005年在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中开始推广应用,目前已在200多个行政村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种植机具     
我国在西汉早期已开始使用牛拉耧犁种植,迄今已有2000余年。江苏境内的徐、淮地区于东汉时开始使用耧种植,且一直延用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初期,单行畜力棉花播种机已有使用。50年代开始,引进了大批机械农具在省内国营农场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技术是20世纪的末期才开始兴起的,其在内容上属于快速成型技术中的一种。随着近几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开始走进大众生活,并在多个不同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文中首先对3D打印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杜鹃  吴亦鹏 《农业机械》2011,(34):94-96
1市场的基本现状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近3200万hm2,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我国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插秧机主要是仿人工大苗Σ栽,实际使⒚效果较差。20世纪80年代,各地农机部门开始引进了国外的插秧机进行试验和示范应⒚。1998—2000年,江苏通  相似文献   

6.
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我国水稻插秧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一是大苗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二是工厂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是机械、农艺和运行机制三突破阶段(1999年至今).同时,对今后我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产品研发的要点是应充分考虑我国农业发展不同的区情和现状,简化结构和完善功能,注重性价比,保证农民在使用中方便、可靠、有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欧美等国自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至20世纪初开始采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的农业机械。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飞机喷洒农药,从而开创了农业航空的历史。随着航空技术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航空技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检测实验室(下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为实验室信息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验室信息管理的设计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历经研究、发展、商品化3个阶段,走过了30年历程,它引发了实验室在管理机制、组织结构、测试技术方面的变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实验室标准管理规范,将现代  相似文献   

9.
1市场需求情况开发适用于设施蔬菜、温室大棚、林果茶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管理机是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多功能微耕机,9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推广应用的微耕机有简易型微耕机和标准型微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呈现一定阶段性特征的过程。对机械化的含义的理解也是在逐渐地发展之中,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的机械化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我国机械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大中型机械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我国的农业生产开始脱离单靠手动进行劳动的阶段,迅速发展到以大中型机械为主的田间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近2666.67万公顷,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6%。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人力插秧机,1967年开始定型生产机动插秧机,逐渐发展为多种型号。1979年按不同行距和适应苗高编制系列,统一设计成2Z系列机动插秧机,主要代表产品是延吉插秧机制造厂生产的2ZT系列机动水稻插秧机及2ZB633型水稻钵苗移栽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积极引进日本久保田、洋马及韩国东洋机动插秧机技术。2001年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以生产高性能水稻插秧机为主要产品的中韩合资企业,2…  相似文献   

12.
孙宏岭  弓永章 《农业机械》2011,(20):104-107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国内粮食物流逐步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流通及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粮食物流领域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粮食配送合理化及实施粮食供应链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对粮食物流业进行服务功能完善,提升粮食物流业竞争力,实现其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化发展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之,中国是一个制造强国,自20世纪中期开始,我国的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随着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多数行业开始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自动化技术增强机械产业的稳定发展是促进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并首先在农村低压电网中推广应用,成为保护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伤害的有效保护措施,降低了农村供电安全风险。农村低压配网发展历程我国农村低压配网大多建设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短缺,存在设计标准低、运维能力不足的现象,进入70年代,农村人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是“煤”的世纪,20世纪是“油”的世纪;21世纪是“水”的世纪。这就说明在21世纪里,整个世界将围绕“水”而展开各种活动。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为“水”而奔波;水资源有限,“节水”势在必行。农业灌溉用水占去了年总用水量一大部分,能否切实可行地“节水灌溉”,对整个节水事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节水灌溉开始在我国发展,90年代初至现在,节水灌溉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生产节水灌溉设备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国外灌溉设备企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灌溉方式各异,各有长短。笔者从…  相似文献   

16.
水稻大棚软盘育秧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由于技术、经济与社会条件的限制,到20世纪80年代也没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进入21世纪后,又开始了新一轮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突出了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克服大苗硬盘育秧的缺点,采取大棚软盘育秧,育出了非常适宜机播的小苗壮秧,  相似文献   

17.
正一、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现状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以有人固定翼飞机为主的航空喷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7年,我国开始探索植保无人机领域;2010年,我国正式开始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和使用。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目前市场中植保无人机机型数量约为230个,其中单旋翼占比27.5%,多旋翼占比72.1%;电池动力约占80.3%,油动力占19.7%。无人机主流有效载荷从5Kg到30Kg不等。截止到2015年底,植保无人机总作  相似文献   

18.
褚楚 《河北农机》2019,(7):91-9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突出,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本文就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联合收割机在我国的普及应用,我国农民对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的要求逐渐迫切起来,特别是操作技术和维修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1997年,安徽省人大通过《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以后,各级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农机部门建立联合收割机售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昭文 《农电管理》2003,(5):16-18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人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