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传统的农艺技术主要只针对农作物的种植使用,其实现代化农业技术并不只局限于农作物的种植,而是对农作物的多种作业工序进行综合分析。例如,选种、栽培、育苗、病虫的防治等各个方面。农艺技术需要根据农作物来因地制宜的实施,以适时合理的方法保障农作物的生长,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全程农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艺技术并不只局限于促进农业发展,而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产品产量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与发展趋势,农业机械服务于农业生产,将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农机和农艺是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重要条件,农艺技术是提升作物品质的相关技术,农机研发的本质是辅助相关农艺技术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二者相辅相成。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行系统阐述,探讨未来我国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旨在为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结合广西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形势和需求,以服务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技术推广方式、强化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支撑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农机推广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认真探索适应广西区情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  相似文献   

4.
主编漫谈     
农业部继去年下发《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之后,近日又决定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活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迈出新步。按照示范区建设活动的安排,示范区将开展先进生物与工程技术集成应用的示范,以形成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并以此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技术。因此,要想振兴农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必须要深入探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而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是相互依托的。因此,分析了农机与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现状提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其中包括育种、施肥、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以及农机具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农艺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提升农艺技术水平对农业发展的意义,阐述了提升农艺技术水平的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机》2011,(7):54-55
最近,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实现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并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原始农业生产还是现代农业生产,都包含着农作物栽培的农艺和为农作物创造生育生产条件必须运用的生产工具或机械两项内容。它们的结合是客观必然的,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农机不与农艺结合,农机就很难向纵深发展;农艺不与农机结合,农业变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当前宁城县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状经过对宁城县部分乡镇农机与农艺结合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推广的农机化技术基本适合当地农艺要求。1.1宁城县推广的农机化适用技术基本适合农业生产的农艺…  相似文献   

9.
正农艺指农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艺,包括品种选育、栽培方式、种植制度等,涉及农作物发育、生理等各方面。农机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农机与农艺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农机是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农机与农艺的最终结合点是为农作物生长和生产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农机农艺的结合,可以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和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农机作业的油耗。因此,应当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的研究,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土壤、农机作业项目等,结合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为作物栽培及后续管理提出要求,为农业机械的应用与管理提供指导。因此,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主要包含两大内容,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农艺技术主要包括作物栽培和管理,为农机技术提供相应的指导。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发展模式的逐渐形成,更加注重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相互结合,对于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稳步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以农艺技术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系统分析目前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应用现状与矛盾,探讨未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农艺技术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旨在为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力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装备,主攻水稻薄弱环节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及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稳步发展。一、广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水稻是广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100~3150万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处理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焚烧秸秆造成污染的同时也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将现代农机以及农艺技术进行融合,采取高效环保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主要从机械还田和农艺结合的优势、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秸秆还田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策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产质量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在小麦耕种过程中,因生产力低,农业生产多借助牲畜、人力完成,机械化水平低导致基农业生产率降低。当前,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作物耕种的主要劳动力已转变为机械化,但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上来看,小麦机播质量的提高上仍存在各种问题,故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探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农机推广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农机部门下达的推广目标,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艺技术得以应用和普及,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农机化在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收益和  相似文献   

15.
正农机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农艺是农机服务的方向。所谓农机农艺融合,就是农机设计制造要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农业技术模式要适应农业机械作业,两者集成、协调、配套,构成以机械化为基础的高效农作物生产系统。因此,农机农艺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两者日益融合成为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和浙江省2018年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单位名单日前公布,绍兴市上虞区名列其中,成为绍兴市首个获此全国性机械化示范县殊荣的县级单位,同时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浙江省2018年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为上虞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上虞区在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改善机械化作业条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因地制宜,以青稞、油菜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重点突破机械化种植、主要农作物产地烘干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全面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农机化已经成为助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门源县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7%。农业生产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5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机装备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农机田间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农艺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文中探究了农艺技术要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农机田间作业农艺技术要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柳  杨璎珞  杨莎 《南方农机》2022,(16):23-25
课题组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撒肥机械的发展与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农业生产施肥现状,结合农业机械与农艺要求,提出我国撒肥机械研究的实际需求和理念,以促进撒肥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减轻农业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肥料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农机和农艺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两项基本内容。通俗的讲,农艺指的是农作物的栽培﹑选种等技艺,农机是指为实现作物生产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工具。根据作物品种的不同,从籽粒选育、种植方式、生长管理到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各个环节,都有了一套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作为规范,既离不开农艺的技术支持,也离不开农机的作业使用。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机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