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等资料与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资料,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各类农业病虫害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暖冬出现的新的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已有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加重、发生频繁,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极大的威胁着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如此,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发生世代数增加,危害范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给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带来困难。未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会更加频繁,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应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生产及病虫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9年赵宗慈用美国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结果计算出的当CO2倍增时我国地面温度和降水量变化情况[2],得出CO2倍增时河北省温度和降水的输出结果,分析了CO2倍增时河北省棉花生长季内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棉花分布、种植结构、产量、品质和对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倍增后河北省棉花种植区域扩大,复种指数增加,产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病虫害的发生将趋于严重,而有些病虫害则可能趋于缓解。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一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农作物的长势与农业气象的更变息息相关,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若气候变化过大,农业气象危害就十分大,病虫害问题也会产生,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不利,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都有影响。基于此,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介绍气象灾害的类型,探讨病虫害的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生产及病虫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9年赵宗慈用美国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结果计算出的当CO2倍增时我国地面温度和降水量变化情况^[2],得了OC2倍增时河北省温度和降水的输出结果,分析了CO2倍增时河北省棉花生长季内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棉花分布、种植结构、产量、品种和对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倍增后河北省棉花种植区域扩大,复种指数增加,产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病虫害的发生将趋于严重,而在些病虫害则可能趋于缓解。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与农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极端气候易造成农作物产量的减少,造成农作物严重的病虫害问题;适宜的气候能够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依据,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旨在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发展与农作物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神县1991—2010年逐日气温、湿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对气象条件变化诱发柑橘红蜘蛛在青神椪柑上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气温高而少雨,日照多,利于虫卵越冬,致使越冬虫卵基数增大,往往在次年春季猖獗发生;早春气温高、秋季凉爽、春秋干旱少雨、相对湿度低,有利于柑橘红蜘蛛的发生和加重为害;7—8月气温高而降雨强度大,可有效降低柑橘红蜘蛛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北部,这里草场开阔、气候多变。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以畜牧业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既良好地利用了当地地域和气象优势,也为该地区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气候变化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百姓生活密切性也进一步加强。因此,气象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分析气候变化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当地草场气象研究的深入,更将有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敏感性指数定义为气候产量与气候生产力之比、适应性指数定义为趋势产量与气候生产力之比、两者的比值定义为脆弱性指数,利用黑龙江省70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21个气象台站1986-2000年的日气象资料,计算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结果显示,从多年平均来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适应性指数整体都比较高,并且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大兴安岭山区和嫩江平原区的敏感性指数较高;脆弱性指数的空间布局与敏感性指数相似;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在研究时段内三个指数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敏感性指数的增强幅度最大,脆弱性指数的增加幅度减小。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价该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该方法简便可行,为此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进步,而气候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成效,不利的天气会给农业带来一系列自然灾害,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如此不仅会危及粮食安全,又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社会整体性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区域差异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中国油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油茶也是中国富有特色的重要木本植物油品种,其生产的高品质茶油对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采用2013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新整编的1961—2010年中国地面0.5°×0.5°气温、降水格点数据,提取福建省各年代相应气候要素数值进行统计和变异分析,应用普通油茶含油率综合评估气候模式,运用Arc GIS地理信息技术和概率统计学方法对1961—2010年福建普通油茶含油率的时空分布进行区划,分析油茶关键生育期中油脂转化积累期(9月份)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含油率变化关系,评价1961—2010年气候变化影响下福建省油茶含油率年代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9月份平均降水量与福建油茶含油率显著正相关,对油茶含油率变化起主要作用;含油率有着明显的高低年代交替变化特点,存在高油率年代(1960s、1980s、2000s)和低油率年代(1970s、1990s)之分,具有20年的高低变化周期。气温变异系数(Cv T)差别小,对含油率影响不明显,降水量变异系数(Cv R)和含油率变异系数(Cvf)差别大,两者在福建沿海地区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和反映,沿海降水量比内陆地区波动大,降水不稳定也是影响油茶含油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福建省年气温降水符合油茶油脂转化积累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生产高油率品质创造了良好基础,油茶含油率随年代气候变化略有下降,但全省总体水平较高(42.5%~54.4%),具有开发油茶种植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陕西棉花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陕西省棉花产量和逐旬日照时数、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建立棉花产量预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温度增加0.5℃、1.0℃及降水量变化±10%、±20%、±30%的情景下棉花气象产量的变化状况,据此提出陕西省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增温为主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关中地区1983—2016年的站点气象要素、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和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ISIMIP)中4个全球气候模式2021—2050年降水、气温输出结果,采用突变分析、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从粮食单产、气候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地之一的陕西关中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983—2016年,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05℃·a~(-1)(P0.01),其中,最高气温的上升起主要作用;年降水量则以~(-1) mm·a~(-1)的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2)关中地区多年平均粮食单产为3 599 kg·hm~(-2),且逐年波动上升,速率为57.17kg·hm~(-2)·a~(-1)(P0.001)。关中多地的气候产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的升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气候产量的增加,但并不显著(平均增加率为0.85 kg·hm~(-2)·a~(-1))。渭河关中地区多年以来的气候生产潜力为7 000~12 000kg·hm~(-2),受气温波动的影响,1995年后的平均气候生产潜力高于1995年之前,是整个研究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呈现增加趋势的主要时期。3)未来30年里(2021—2050年),关中地区在RCP2.6情景下的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略高于RCP6.0情景,但前者的生产潜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后者则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关中地区的作物对气候资源的利用空间还很大,且气候变化对关中粮食产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此正向作用并不是持续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南汀河上游河段为临沧的最为典型的受中小城镇影响的河段。由于受到城镇的影响,河段上下游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保护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南汀河上游河段为代表,在对该河段的水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闽江口湿地分布区4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闽江口湿地近50a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其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口湿地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的年际波动大,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各站点的区域热量指数都呈显著增高趋势,区域湿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总的来说,闽江口湿地气候有趋于暖湿的迹象,但变化趋势较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闽江口湿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莱芜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腹地,素有“鲁中明珠”之称,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尤其以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是我国著名的“生姜之乡”和“花椒之乡”。境内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并存,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发生严重,农业经济受气候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气候暖化,降水减少,水资源缺乏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龙门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幅度为21%.  相似文献   

17.
基于DCCA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四川省23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年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数据等气象资料以及四川省粮食产量数据,应用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方法对四川省粮食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两个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这两个主要气候因子之间均表现出强烈的长期持续的正相关性特征,标度不变区间在52a以上。进一步对1990-2012年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DCCA滑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受到区域性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影响,四川省粮食产量出现不稳定波动现象,但粮食产量整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四川省农业资金及科技力度的大幅投入。  相似文献   

18.
杨胜才  韦芹  黄玉信 《南方农业》2021,(6):194-195,220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凌云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9年凌云县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气候倾向率有一定的差异;凌云县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年、春季...  相似文献   

19.
20.
本项目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美国大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区位于德克萨斯州中北部、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南达科他州和北达科他州。冬小麦产量资料来自美国农业部,气象资料来自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虽然从有记录的第1年到1980年,各区的粮食产量都逐年增加,但从1990年以来,德克萨斯州中北部5 a滑动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俄克拉荷马州的也略有下降,堪萨斯州逐年递增,内布拉斯加州、南达科他州和北达科他州的平均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各区的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但北部比南部升温幅度大,哈尔科夫(冬小麦新品种)抽穗期在布什兰为每10 a提前1.6 d,在奇立科西为0.6 d。由于生育期降水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灌浆期短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但产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气温的升高降低了越冬死亡率,本研究表明,气温的升高不利于美国大平原南方地区的冬小麦生产,而对大平原北部地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