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不同KClO3浓度对6年生东魁杨梅成花过程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KClO3后东魁杨梅叶片细胞受到伤害处于胁迫状态,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增加.KClO3浓度低于1 500 mg·L-1时,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导致叶片光合能力显著上升;生理分化期叶片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形态分化期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蛋白质比值显著增加,从而促进东魁杨梅的花芽分化.KClO3浓度高于1 500 mg·L-1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SOD、POD和CAT活性降低;导致叶片光合能力、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比值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东魁杨梅的花芽分化.结论是喷施1 000~ 1 500 mg·L-1 KClO3可显著提高东魁杨梅的成花率.  相似文献   

2.
杨梅是重庆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截至2017年,重庆市杨梅种植面积0.372万公顷,产量9.87万吨,主要分布在涪陵、渝北、万州、南川、江津和武隆等区县,栽培品种以东魁和荸荠为主。分析了重庆市渝北区开展山地杨梅绿色防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的主要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杨梅果园中果实蝇、蚜虫、卷叶蛾等虫害的发生,大幅减少了落果率和虫果率,提高了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最后,从安装避雨设施、悬挂幼虫板、绑粘虫带、悬挂诱虫器、安装防虫网、安装杀虫灯、冬季清园、安全用药、土壤生物有机培肥、生草栽培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绿色防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杨梅是我国的一种特产水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分布于我国贵州和广西等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水果种植不再局限于以往某一个区域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壤状况,制定完善的种植制度,并且保证种植产量及质量满足我国目前市场上的杨梅需求。基于此,对我国的杨梅安全栽培方案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种植杨梅对侵蚀劣地的入渗和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k etzucc)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常绿果树。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且能固氮等特点,适宜在丘陵山地种植。近年来,福建省水土保持部门将其作为生物措施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之一。据统计,1985年至1986年,全省共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4507公顷,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目前有关杨梅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尚少。 为了探讨侵蚀劣地种植杨梅的水土保持效果,我们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南安县,选择不同树龄的杨梅林地,测定土壤水分入渗性状及土壤分散度,从而对侵蚀劣地种植杨梅后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灰肥特性及对杨梅生长发育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珊  石伟勇  陈新炉  柳建华 《土壤》2015,47(5):880-885
生物质灰肥是利用生物质燃烧残渣开发的一种富含矿质营养元素的肥料。本文分析了4种原料生物质灰渣的特性,研究了生物质灰肥对杨梅(以荸荠种和东魁种为供试品种)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灰渣富含K、Si、Ca、Mg等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同总养分含量条件下,生物质灰肥处理较杨梅专用肥和普通复合肥及对照处理明显提高杨梅坐果率与优质果比例,并使总可溶性固形物及糖含量较对照和普通复合肥处理显著上升;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单果重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东魁杨梅、荸荠杨梅的单株产量增幅最高分别可达26%、27%;同时,施用生物质灰肥能促进早熟。因此,将生物质灰肥用于杨梅生产可以提高其品质,并减少生物质灰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杨梅是一种适合山地种植的常绿树种,重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山区小气候,为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截至2015年,重庆市杨梅种植面积达3 720 hm2,产量约为4 350 t,其中种植规模超千亩的区县有涪陵、渝北、奉节、南川、万州、江津、永川七个。分析影响杨梅产量的因素。提出建议:引进良种,发掘地方资源;加快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晋江流域,该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1.4%。严重的土壤侵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泉州市的经济建设,为治理水土流失,泉州市水土保持部门自1982年起开始种植杨梅,并以杨梅为突破口,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作物区。8年来,泉州市推广种植杨梅8万余亩,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正确评价杨梅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现对泉州市1982年以来推广种植杨梅的生态经济效益作一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是一项既能取得长远的生态治理效益,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的好办法。通过调查研究表明,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成熟期较浙江早、果品质量好、甜度大,在价格竞争上有着较大优势,且其他各方面条件优越(生产性投入少、效益高),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产业。故应抓住机遇,做大长汀水土流失区杨梅产业。在大力发展杨梅种植业的同时,应积极以科技为支撑,并重视杨梅保鲜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园要求种植当年就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能快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杨梅幼树的生长,且杨梅生态园各植物在杨梅生长初期,在光能利用、根系生长等方面种间关系应协调,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水土流失区营建杨梅生态园伴生植物的4种配置模式及其他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取得了极好的杨梅生态园营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浙江杨梅种植区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但由于区域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杨梅的发展.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杨梅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化土壤图,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要素,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对11个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杨梅栽培区划指标判断矩阵.将11个区划指标适宜性等级图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综合指数分布图.同时参照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将不适宜杨梅种植的地块屏蔽,分析综合指数分布规律,将浙江省杨梅种植综合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最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5.15%,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杭州和绍兴地区的低丘陵地带;适宜区占参评土地面积的46.37%,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金华、杭州和衢州等海拔高度为500~700 m的半高山区;不适宜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8.48%,主要在丽水市和杭州市的海拔在7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本研究以期能为浙江特色作物的规划和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心猕猴桃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泰顺县地处于浙江省最南端,是一个山区县,与福建省相邻,在浙江省温州市所辖范围内,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我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当地年平均气温16.2 ℃左右,降水量2 000 mm,无霜期242 d,山区内的土壤为砂质壤土,优越的地质条件与适宜的环境为红心猕猴桃的种植与栽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简要介绍泰顺县红心猕猴桃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杨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果,通常采摘之后即可食用,其色泽亮丽,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在杨梅种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病虫害,为了提高杨梅产量和质量,农药的使用必不可少,但如果施药剂量把控不好,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出规定标准,有质量安全风险。基于此,分析关于杨梅农药残留的检测及风险评估,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梅生长指标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成熟期不同品种杨梅(早鲜早色和东魁)的营养生长指标与果实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在成熟采收期,分别对杨梅7个营养生长指标、10个果实外观性状和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杨梅30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546%~31.021%,其中维生素C(Vc)含量、果实硬度(HN)和春梢长度(BL)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021%、22.092%和15.245%。糖酸比(AS)与果实色度值L*b*C,叶片长度(LL)、宽度(LW)、厚度(LT)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杨梅果实颜色可以预测AS,且在AS的形成过程中杨梅LL、LW和LT发挥了重要作用;叶绿素(Chl)相对含量、HN与杨梅果实多个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提高Chl相对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杨梅BL与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13个性状均为显著性负相关,证明杨梅结果枝以中短果枝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营养生长指标进行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葡萄是浙江省泰顺县种植的主要水果种类之一,目前,共有8种不同的避雨栽培模式,由此,重点对其中3种进行讨论,分析它们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种植品质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经过研究分析发现,3种不同的避雨栽培模式都可有效避免葡萄植株被雨水淋到,对于控制葡萄的霜霉病、炭疽病和白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这3种栽培模式都可改善葡萄植株冠层的局部气候。这些结果充分说明,在泰顺县葡萄产区选择合适的避雨栽培模式可有效防治病害,调节植株冠层的温湿度,提高葡萄的生产品质。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绝佳的生态环境使其在旅游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泰顺县夏季平均气温明显比温州市其他县市低,因未深入研究其气候价值,缺乏数据支撑,公众接受度较低,这一绝佳避暑资源并未被物尽其用。基于此,从泰顺县避暑区位优势、旅游气象资源优势、气候指数3方面对泰顺避暑胜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木材市场需求量加大,对杉树的有效种植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杉树种植效益,增加其产量,需要考虑适用性良好的种植技术,改善杉树在实践中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种植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增收,是云南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水平提升所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国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政策思路的提出,研究分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灾害防治有关技术,提高农作物种植增收效益,推动云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水平的综合发展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区县,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2000~2004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和种植结构.结果显示,3个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次序同经济发展水平次序是一致的,依次为:大兴>曲周>武川.同时,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耕地利用集约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同时,集约度的内部构成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资金集约度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劳动集约度比重会逐渐下降,体现了资金投入逐步替代劳动投入的趋势.另外,农业种植结构同耕地利用集约度关系也十分密切,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种植结构集约度会大于以大田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集约度.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种植占比较大的农业经济作物。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种植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为了促进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基于此,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板岭乡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大雨天气导致杨梅落果数增加,收获量降低。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采用树冠避雨措施,可大幅度降低落果,提高杨梅产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同时通过四周用防虫网,可减少杨梅果蝇的为害,综合提高杨梅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