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种植玉米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虽然开发了多种玉米秸秆利用方式,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农户被动就地焚烧秸秆,带来巨大危害。根据秸秆处理需求与生产实际,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变废为宝,具有重要价值。以齐齐哈尔市某公司为例,运用TRIZ理论,使用物理矛盾分析法、“物质?场”模型分析法、聪明小人法、技术矛盾分析法和裁剪法,分析了玉米综合利用过程中的矛盾点和着力点并付诸实践,为我国玉米秸秆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结论: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在玉米秸秆产区建设分公司;重视应用创新;挖掘当地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以贴近农户为中心,提供符合农民利益的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将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应用于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的研究,首先对现有的节能装置作了调查,对其节能率低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各节能增力设备的需求,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矛盾分析解决理论,分析、选择、确定了可行的发明原理,给出了重力节能装置的创新性设计方案,从而显著提高节能效果.实现能量的高效节省,最后对该节能装置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当前,刺梨采摘环节存在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提高刺梨采摘的整体作业效率,运用TRIZ理论设计了一款集自动采摘、输送、收集为一体的刺梨自动采摘机。运用TRIZ识别工具功能分析构建了采摘装置的系统功能模型图,分析矛盾冲突,选用合适的发明原理设计出最优解决方案。运用UG软件建立刺梨自动采摘机三维模型,并对主要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将TRIZ理论运用到刺梨自动采摘机设计过程中,验证了创新设计构思的可行性,为农业装备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刺梨生产采摘环节还没有刺梨采摘机。为此,围绕刺梨采摘机构设计问题,利用TRIZ理论的屏幕分析法对刺梨采摘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竹耙方案原型,并对竹耙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进行衍生迭代设计,提出了耙型结构采摘机的初步方案。应用AD公理设计理论对初步方案的采摘机制和保护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设计方程,判断设计方程的耦合性。最后,利用TRIZ理论的物场模型进行解耦,让设计方程符合公理设计的独立性原则,从而保证了刺梨采摘机械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茧机采茧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设计一种采茧机器人。采用九屏幕分析法、组件分析法和因果轴分析法,得出采茧机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下茧、适应性不足、顶杆维修效率低等;运用技术矛盾法、物理矛盾法和物—场模型法对采茧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求解,创新设计执行器、姿态转换器、仿形压头及剔茧装置等关键部件,并结合实际工况完成采茧机器人的整机设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顶杆与仿形压头采茧试验,分析蚕茧的变形和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采用仿形压头采茧,蚕茧总变形最大值减少96%,等效应力最大值减少91.7%,等效弹性应变最大值减少88.2%。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摘执行器在采摘过程中无法控制采摘压力导致水果受损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TRIZ的矛盾冲突理论和物场模型的采摘执行器.通过TRIZ系统组件分析和功能模型进行问题分析,找出采摘执行器的有效功能和不足功能;运用TRIZ的技术冲突理论、物理冲突理论以及物场模型分析得出各种解决方案,经综合比较,最终运用分割原理方案实现执行器...  相似文献   

7.
梁爽 《农机化研究》2022,44(5):227-231
传统精量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存在漏播、重播、播种效率低,以及工作稳定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播种作业的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为解决播种机的播种难题,引入TRIZ理论对精量播种机的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在深入研究分析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播种机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通过分析矛盾矩阵,完成播种机的冲突解决原理优化设计,并对播种...  相似文献   

8.
9.
TRIZ理论与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但传统的创新方法已不适用现代创新需求。从当前创新理论的研究热点—TRIZ理论着手,在研究该理论基本原理和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产生过程的特点,分析了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对培养创新思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照TRIZ理论的解决问题模式,通过技术矛盾分析,选取合适的工程参数建立矛盾矩阵,运用TRIZ的发明原理提出多个改善拖拉机机罩扣合问题的方案,并结合实际经验找到最经济、有效可行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奎 《当代农机》2021,(5):60-62
为了解决第1代小型折耳根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可行的折耳根收获机采收机构.结合折耳根生长的特点和收获要求,采用TRIZ理论研究小型折耳根收获机的采收模式.确定了第2代小型耳根收获机收获工艺,为小型折耳根收获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太阳能牧草干燥设备的干燥效率,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中的物场分析、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了改进太阳能牧草干燥设备的方案,为太阳能牧草干燥设备的创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不同视角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统一模型,并将TRIZ进化理论集成到产品创新解的产生环节.利用TRIZ进化理论,确定产品进化较差的进化路线,预测未来技术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产生创新解,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实际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TRIZ创新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状。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利用TRIZ创新理论的关键方法和具体流程,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农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有初步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能动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40个发明原理、39项技术特性、矛盾冲突解决矩阵、物质-场分析理论以及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等.运用TRIZ理论对果实采摘机器人进行了具体研究,对其中的机械手和末端执行器进行分析改进,建立了只抓住果梗而不与果实本体直接接触的软质水果收获机器人模型,解决了果实采摘机器人在果实采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无纺布育苗容器制作流水线,设计研发一种能进行自动装盘作业的设备,改善传统人工装盘作业的方法,实现自动化装盘。文章运用TRIZ理论找到装盘装置的技术冲突,并利用机械替代原理解决该技术冲突,得到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自动装盘装置装盘可靠、快捷,效率大幅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建立能源循环体系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太阳能高效利用的问题。与TRIZ创新理论工具相结合,重新定义并解决问题。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并储存,供牧草干燥;同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厂房提供基本照明;实现牧草干燥装备中能量收集—转化—储存—利用的可循环体系,将循环能源技术逐渐推广到畜牧产业链条上。   相似文献   

18.
基于TRIZ理论的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RIZ理论设计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工艺,并研究不同供气方式及加入菌剂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好氧发酵后,各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曝气混菌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6.3%、40.4%和8.2%。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一级反应方程对累积产甲烷量的拟合结果较好,R2均大于0.97,曝气混菌组累积产甲烷量的试验值可达294.38 m L/g,利用两个方程拟合数值分别为279.58 m L/g和320.11 m L/g,而经巴斯维尔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产甲烷量为424.7 m L/g,曝气混菌组的试验值仅为理论产甲烷量的69%左右,仍有31%左右的物质没有被降解,因此巴斯维尔公式对惰性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理论计算结果偏高。好氧敞口组、曝气木酶组、曝气黑曲霉组、曝气混菌组及搅拌混菌组总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分别比直接厌氧发酵组高15.99%、35.47%、37.99%、54.68%和40.92%,曝气供氧方式的效果优于搅拌供氧,曝气供氧方式下添加混菌的效果优于添加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圆草捆打捆机卷捆完成后,需要停车来继续捆网和吐捆动作,造成时间间断,增加燃油消耗,影响作业速度,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利用TRIZ理论中系统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物-场模型和物理矛盾对机具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了提高圆草捆打捆机工作效率即不停车缠网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我国甘薯收获机的作业效果,降低伤薯率,提高明薯率及工作效率,本文以杆条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仿真模型,以杆条升运器线速度、倾角、振幅为变量,利用EDEM对机构进行单因素仿真分析;以甘薯所受碰撞法向力和输送效率为指标参数,分析仿真结果。得到薯土输送分离机构最优工作参数:线速度为2.1 m/s,倾角为18°,振幅为10 mm。以线速度为变量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线速度为2.1 m/s时,机具作业效果较好,与仿真结果相符,证明了利用离散元法对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的可行性。为解决薯土分离过程中伤薯不可控的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薯的损伤率,增强输送分离过程稳定性,本文结合TRIZ理论对伤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段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通过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原输送分离机构,一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高达73.9%,二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达11.0%,验证了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的可行性及TRIZ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