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滴灌施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设施蔬菜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中水肥过量使用,导致水资源浪费、硝态氮淋失污染地下水、病虫害增加等问题,以山东省寿光市一年两季设施番茄传统灌溉施肥模式为对照,通过测定番茄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以及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研究了滴灌施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相比,滴灌施肥一体化模式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全年增产19.6%,净收益提高33%;氮肥和灌溉用水量分别减少了80%和36%。传统水肥管理模式090 cm土层NO3- -N平均残留量和表观氮素盈余分别高达N 107551和99961 kg /hm2,而滴灌施肥一体化模式则分别为N 57246和-4640 kg/hm2,大大降低了氮素淋洗和气态损失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草炭、椰糠为对照,研究腐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丝瓜、茄子、大吊瓜及西瓜的育苗效果,为木薯茎秆作为育苗基质提供依据。育苗结果表明:(1)原木薯茎秆用于番茄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育的番茄效果相当;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番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但优于椰糠;原木薯茎秆用于黄瓜育苗时,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及真叶数与草炭、椰糠育的黄瓜效果相当;原木薯茎秆对番茄、黄瓜的育苗效果优于过2 mm筛木薯茎秆。(2)原木薯茎秆、过2 mm筛木薯茎秆对丝瓜、大吊瓜和西瓜的育苗效果不如草炭、椰糠,但对茄子的育苗效果优于椰糠。总的看来,腐熟木薯茎秆可用于番茄、黄瓜、茄子育苗,而不宜单独用于丝瓜、大吊瓜和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3.
当前设施葡萄栽培中水肥盲目投入问题严重,因为缺乏灌溉决策标准导致农户实际生产中难以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基于NB-IoT网络传输的固态电阻传感器设备对设施葡萄根系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建立了基于土壤水分张力的设施葡萄灌溉决策指标,并依托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自动灌溉.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灌溉与施肥结合的综合管理比农户常...  相似文献   

4.
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是天津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因此有"京津鲜菜园"之称。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年增加,蔬菜生产中传统灌溉方法的用水量大、肥料流失严重,不仅浪费,还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制约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在武清区实施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起到节水、节肥、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京津两地居民的"菜篮子"工程起到保障作用,而且有利于带动天津市其他区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主要针对设施番茄进行水肥一体化试验,以期对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棚种植水果型甜椒需选择良种,大棚铺设滴灌管道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种子催芽前消毒,使用椰糠、腐熟木糠、腐熟羊粪按体积比1:1:1配制种植基质。基质使用前消毒,植苗后用杀菌药液灌根防病,配制营养液A和营养液B用于滴管施肥,营养液p H值6.5~7.5,每天滴营养液2~3次,每次5 min,采用双主蔓整枝吊蔓,摘除侧枝和老叶,花时用"番茄灵"蘸花授粉,隔1~2个节位留果1个,采用化学防治和黄板、诱虫灯相结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化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工、增效和减排上具有较好潜力。该技术在北方设施蔬菜种植上的研究较多,然而,尚缺乏在太湖水网地区应用效果的评价。为明确太湖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番茄上的化肥减施、增效和环境减排上的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化肥氮(FD)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化肥氮10%(R10%)、15%(R15%)、20%(R20%)、25%(R25%)和30%(R30%)以及不施化肥氮(CK)处理,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番茄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设施蔬菜氮肥减施10% ~ 20% 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R15% 处理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上均为最高。与FD 处理相比,R15% 处理可增产6.1%,氮肥表观利用率达41.3%,毛利润增加8.4%,并且减少17.7% 的氨挥发排放。研究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太湖地区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陕北设施大棚普遍存在土壤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过量施用化肥等问题。为加快该区设施大棚农业发展、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利用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和传统土壤栽培2种模式,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金棚秋盛”番茄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溉方式,研究了蚯蚓粪有机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株高5.2%,增加茎粗29.1%,提高坐果率15.4%,且能增加产量22.0%,并提高产值113.4%。番茄氨基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以及果型和果色等外观品质均高于传统土壤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蚯蚓粪有机肥袋料栽培能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农户收入,是适宜在陕北大棚推广的有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改变我国长期以来设施栽培蔬菜"大水大肥"的传统管理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提供了硬件物质基础和载体,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适合当地土壤、气候、作物和栽培季节等特点的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和施肥量相对缺乏。本文在陕西关中地区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土壤水分状况及秋冬茬番茄养分吸收和产量等的影响,旨在制定适宜当地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方法】田间试验设常规水肥处理(CK)、植苗后水肥一体化灌水追肥期水肥分别减量20%(S1)及40%(S2)3个处理,其中常规处理灌水量为当季作物冠层水面蒸发量(100%ET),追肥量为当地农户的平均用量;水肥一体化为膜下滴灌+文丘里施肥系统。采用自动连续数采张力计(英国Skye Data Hog2)测定蔬菜生长期间各处理0—20 cm和20—50 cm土层土壤水势,并建立对应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将土壤水势动态变化转换为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用直径20 cm蒸发皿测定当季番茄冠层的水面蒸发量,分析冠层水面蒸发量与土壤有效贮水量损失的关系;测定了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根、茎、叶、果实生物量及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番茄生育期内0—50 cm土壤相对含水率均在75%以上,土壤水分供应充足。常规水肥处理灌水后0—20 cm土壤含水率达到或超过田间持水量,20—50 cm土层均超过田间持水量,表明土壤水分可下渗到50 cm以下,进而发生土壤养分的淋溶问题。追施期水肥减量40%处理的土壤水分大部分处在75%~85%的适宜值范围。2)随灌水量的减少,0—50 cm土壤有效贮水量损失降低,平均为番茄冠层水面蒸发量的65.4%,与追肥期水肥减量40%处理的灌水量相近。3)不同水肥处理番茄干物质累积、养分携出量、番茄产量、品质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灌水利用率从常规水肥处理的55.1 kg/m3提高到83.2 kg/m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从0—50 cm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有效贮水量损失及番茄冠层水面蒸发关系看,温室全覆膜滴灌条件下,当地适宜灌溉定额为作物冠层水面蒸发量的65%左右。根据番茄生育期内不同水肥处理对土壤水分状况、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制定出适宜当地秋冬茬番茄的合理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总灌溉定额为1057 m3/hm2,8~12月对应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68、169、132、105及50 m3/hm2,8~11月灌水周期分别为20~30 d、8~13 d、8~13 d和20~30d,12月份依天气少量补水或不灌水,1月份无需灌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设施番茄灌溉的精准性,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称量反馈的灌溉系统,该系统包括称量反馈模块、多源信息采集传输模块、灌溉决策模块与水肥执行模块。称量反馈灌溉决策首先利用卫星定位模组获取灌溉地经纬度信息自动计算当天的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日中时刻,结合椰糠条吸水特性与番茄植株日需水量变化规律,把1 d自动划分为4个不同的动态灌溉阶段;根据温室内温湿度信息及排液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反馈的番茄植株根部信息,制定了一般模式灌溉肥液或洗盐模式灌溉清水(或低浓度营养液)。设计试验以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定时灌溉作为对照,分别从栽培效果、灌溉效果、应用效益方面验证该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系统灌溉量增加1.8%,用肥量减少7.3%,排液比降低7.9%,排液EC值降低9.3%;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灌溉量减少11.3%,用肥量减少20.0%,排液比降低17.9%,排液EC值降低4.9%。栽培效果显示,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的椰糠条栽培番茄在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和基于辐射累积的控制灌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株高增加4.8%;与定时灌溉相比在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糖度值、单穗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计使用该称量反馈灌溉系统,园区15栋日光温室(1.22 hm2)相比基于辐射累积控制灌溉,应用效益月节约0.276万元,与定时灌溉方式相比,园区月节约2.247万元。该系统简化了番茄植株需水量的计算过程,实现了番茄栽培水分的精准感知与按需精量灌溉。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番茄椰糠条栽培条件下自动精量灌溉的需要,该研究研制了一套蒸腾反馈智能灌溉系统,包括蒸腾检测组件、通信组件、决策组件和灌溉组件。蒸腾检测组件基于压力传感器测定番茄蒸腾量;决策组件基于椰糠条的持水特性和番茄蒸腾量的变化建立了灌溉精量控制模型,精确控制水泵启动和关闭,使灌溉量根据作物蒸腾量的多少变化,并根据回液量及其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变化判断调用正常灌溉模式或淋洗模式,使椰糠条始终处于适宜的含水量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水气比,以利于番茄根系生长和吸收营养液,解决灌溉不足造成的干旱胁迫和灌溉太多造成的营养液浪费和回液处理量大的问题;通信组件用于各模块间信号的传递。以荷兰RIDDER公司研发的基于光辐射积累量控制的灌溉系统为对照,检验该蒸腾反馈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番茄盛果期,该系统的灌溉量比对照增加9.4%,回液量减少18%,且回液EC值比较稳定;与定时灌溉相比,减少灌溉量32%,减少回液量57%,有更多的营养液被植物吸收利用。栽培效果显示,使用该系统灌溉的番茄产量、株高、节数与使用荷兰RIDDER公司研制的灌溉系统的没有显著差异,取得了与之相同的灌溉效果;而且,在5 000 m~2温室内设备设计使用年限10 a条件下,该智能灌溉系统年运行成本与之相比还降低了20.8%,并能够满足自动精量灌溉的需求。若根据基质类型不同调整灌溉控制模型参数,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岩棉条栽培、混合基质盆栽等其他无土栽培的智能精量灌溉。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沙糖橘水肥管理工作相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能保证沙糖橘对水分及肥料的需求,还能提高沙糖橘的产量与品质,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介绍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及主要优势,阐述沙糖橘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基础,并对沙糖橘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方案进行简要概括,旨在提高沙糖橘的产量与质量,为广大沙糖橘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技术中具有高效、节水、节肥等优点的一种技术方法,结合了灌溉和施肥两大环节,省去了烦琐的栽培种植步骤,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果实的产量。在果树种植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果树种植为例,探究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缺乏有效决策指标来引导养分的科学投入,过量施肥已成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选用土壤电导率(EC)作为控制养分投入的决策指标,探索不同土壤EC对番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为未来智能化设施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设施番茄体系实地试验,运用可视化电导率传感器对土壤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水肥一体化设...  相似文献   

14.
樱桃番茄是一年生直立性草本植物,其果实不但可以作为色拉及配菜,而且鲜食品质优良。为使樱桃番茄的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大力发展有机栽培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樱桃番茄的有机栽培规范化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樱桃番茄有机栽培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种植时间选择、播种育苗阶段的技术规范、植株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与保鲜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农药和肥料使用要求、水肥菌一体化系统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后续管理、清洁温室等方面规范了临夏州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水肥菌一体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婧  吴慧  程云霞  陈奕琳  燕存尧  贾凯  彭宇 《土壤通报》2021,52(5):1156-1164
为缓解草炭基质的使用压力及椰子果实外壳被焚烧丢弃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试验以毛粉‘81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片生理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复合基质育苗效果的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复合基质配方。结果表明:T9复合基质配方〔V(椰糠)∶V(蛭石)∶V(珍珠岩)=3∶2.5∶2.5〕的通气孔隙度、气水比、pH、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总含量、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根系活力、G值及壮苗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10.46%、0.19、7.59、46.59、0.154 mg g?1、1.356 mg g?1、0.18 mol m?2 s?1、9.59 mmol m?2 s?1、11.44 μg(g h)?1、18.67 mg d?1、0.37。利用主成分分析将番茄幼苗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复合基质配方的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T9〔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3∶2.5∶2.5〕 > T8〔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4∶3∶1〕 > T6〔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5∶2∶1〕 > T5〔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5∶1∶2〕 > T7〔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4∶1∶3〕 > T1〔V(草炭)∶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3∶1∶2∶2〕 > T4〔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4∶2∶2〕 > T2〔V(草炭)∶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2∶2∶2∶2〕 > T3〔V(草炭)∶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1∶3∶2∶2〕 > CK〔V(草炭)∶V(蛭石)∶V(珍珠岩)= 4∶2∶2〕。由此可见,T9复合基质配方〔V(椰糠)∶V(蛭石)∶V(珍珠岩)= 3∶2.5∶2.5〕可作为番茄适宜的穴盘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物质材料对蕉园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生物质材料对蕉园土壤有机质及组成的影响,以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与椰糠炭等碳量的椰糠为材料,分别以质量分数为2%和4%的用量加入土壤中,于室内常温培养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不变。在第15、30、60、90、120和180 d采集土壤,分析不同生物质材料对土壤有机质、胡敏酸、富里酸和土壤胡敏酸/富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椰糠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添加木炭、椰壳炭、椰糠炭和椰糠均能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添加椰壳炭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相对较小。椰糠的添加主要是同时增加了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碳含量,生物炭(木炭、椰壳炭和椰糠炭)的添加主要是影响了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制种产量,实现水肥同步管理,从系统构成、栽培管理、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河西走廊玉米膜下“9812”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蒸发皿蒸发量的椰糠盆栽番茄适宜灌溉量估算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以实测蒸腾量、田间持水量或累计太阳辐射作为灌水依据建立的温室作物蒸腾模型中,其灌水依据的确定所需监测参数项多,且对监测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基于此,该研究以20 cm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水依据,设置日光温室椰糠盆栽番茄3个生育时期的不同蒸发皿系数灌水量水平(苗期:0.2(ET1)、0.4(ET2)、0.6(ET3);开花坐果期:0.3(ET1)、0.5(ET2)、0.7(ET3);成熟采摘期:0.7(ET1)、0.9(ET2)、1.1(ET3)),对番茄株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灌水量水平;基于较优灌水量水平建立蒸腾模型,并以其余两个处理实测值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T2处理株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54%~14.27%、28.61%~32.99%和38.70%~70.83%;相较于ET3处理,ET2处理可在仅降低株产量2.50%情况下提高WUE10.05%和节约灌水量22.23%。对株产量、WUE及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处理为ET2;各因子对日蒸腾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日累积净辐射(M)、日平均温度(T)、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日蒸腾量与M、T和L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基于ET2处理所建立的椰糠栽培番茄蒸腾模型拟合较好,均方根误差为49.88 g,相对误差为11.88%。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椰糠栽培番茄高效生产和智能化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椰糠培育叶菜种苗移植机械手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椰糠与泥炭相比容重小、孔隙度大、颗粒间黏附性弱,现有移植机械手对椰糠培育种苗移植适应性不佳的问题,该文以椰糠培育芥蓝种苗为移植对象,设计了一种4伸缩针式移植机械手,伸缩针直径2.5 mm、入土角76°。在移植机械手移植过程中,仅依靠基质块的基质散落质量百分比难以说明移植部件对种苗根系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质散落质量百分比结合基质散落区域评分的综合评价法。针对50穴盘椰糠培育芥蓝种苗,通过伸缩针拾取试验,在保证椰糠基质块移植过程中保持完整条件下,确定了移植机械手伸缩针间距为36 mm;通过移植作业性能试验表明,叶菜种苗根系状态对移植成功率影响最大,机械手作业移动加速度也有一定影响,对最优组合分析后补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正常长势椰糠培育芥蓝种苗根系状态,在根系分布率大于80%、垂直加速度0.3 m/s~2、水平加速度1.5 m/s~2和基质含水率81.01%条件下,芥蓝种苗移植成功率可达100%。该研究可为移植椰糠培育种苗的移植机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