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我省早稻当家品种为优1402、金优402、优166、赣早他37号、中组一号。推广品种为安两代25、田两优402、香两优68、协优402、金优974、金优71、92—D6;中鉴IQO。示范品种为安两优础入金优渐3、中gA/71、新IA/R40火化丰稻、浙辐910、双优早等。专家认为,早讪稻调优应由两系早杂挑重担,安两代25、香两优68、安湘S/R402、田两优402等4个两系早杂组合,生育期适中,产量在6.4t/hmZ以上,且米质优于常现早稻和三系早杂,适宜我省推广种植。2000年早稻种植新品种@无为…  相似文献   

2.
一、农艺技术要点1.700千克水稻亩产目标选用优质米的中晚熟杂交稻组合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稻种以D优10号、汉引2号优质米品种为主。新香优63号、K优5号、渝优6号为辅。旱育秧培育多渠壮秧,喷施多效叹,亩播基本苗9~11万株,使夏至前晒田苗达19~22万株,7月上旬达25~30万株,有效穗20~22万个,穗粒数145~155粒,稳实粒125~135粒,千粒重28~30克。配方施肥,稳氮控磷钾增微肥。改分菜肥为7月10~15日巧施底肥。喷施粉锈宁或农抗120防止纹枯病、叶枯类病,防早衰。这一技术组合已在小面积上获706干克的亩产纪录。2.稻茬田小麦350~400…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型区域进行早稻品种筛选,优选良种是促进早稻生产的有效举措。【方法】2021年,课题组以中早35为对照品种,选取9个早稻品种,开展早稻高产优质品种田间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早稻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娄底市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籼常规稻品种。【结果】1)参试品种中早57和金早香1号综合表现最好,不仅高产,生育期适宜,而且稻瘟病抗性较强。中早57亩产543 kg,全生育期109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金早香1号亩产524.3 kg,全生育期106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2)参试品种中嘉早17与中早77表现较好,亩产分别为532.7 kg与511.9 kg,全生育期均为109天,二者苗叶瘟发病级、穗颈瘟发病级与穗颈瘟损失率均分别为7级、5级与3级。【结论】中早57、中早77、中嘉早17与金早香1号田间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2.67%~8.90%,可作为适宜在娄底大规模推广的早稻品种,适当增加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0号在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采用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一膜6行机采模式M_1(株行距配置为66 cm+10 cm)和一膜3行机采模式M_2(76 cm等行距),分析两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纤维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4 DAS(Days after Spraying Defoliant)时,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表现为M_2M_1,挂枝率表现为M_2M_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吐絮率表现为M_2M_1,3 DAS时,差异达显著(P0.01)水平;10 DAS和17 DAS时,吐絮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单铃重表现为M_2M_1,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M_1M_2,但差异不显著(P0.05)。喷施药剂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的表现为M_2M_1,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新陆早60号在M_2机采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脱叶、吐絮效果较好,单铃重较高,产量略降低,但其纤维品质性标略有提升,因此新陆早60号配套M_2机采模式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稻种子批量单粒活力检测的要求,设计气吸式种子逐粒排列装置,选取中嘉早17、甬优538和中浙优10三种不同外形的水稻为试验对象,以吸空率、单粒吸附率和复粒吸附率为考核指标,对影响水稻种子吸附特性的各因素:种子的形状、吸嘴直径d、吸附压力p_0和吸嘴转速ω等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形状对种子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大,吸嘴直径和吸附压力对吸附率影响显著,吸嘴转速对吸附率影响不显著;吸空率与吸嘴直径和吸附压力负相关,单粒吸附率随吸嘴直径的增加先增后降,随吸附压力的增加长径比小的先增后降、长径比大的先降后增;复粒吸附率与吸嘴直径和吸附压力正相关;最终确定三种种子的最优吸附参数,中嘉早17在吸附压力为9 kPa,吸嘴直径为1.5 mm,吸嘴转速为22.5 r/min条件下,最大单粒吸附率为91.7%;甬优538在吸附压力为5 kPa,吸嘴直径为1.5 mm,吸嘴转速为16.875 r/min条件下,最大单粒吸附率为92.5%;中浙优10在吸附压力为5 kPa,吸嘴直径为1.25 mm,吸嘴转速为22.5 r/min条件下,最大单粒吸附率为85.84%;三组种子最低有效吸附率86.7%,完全能够满足高光谱单粒检测4~6粒/s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的最佳经济播种密度,开展试验。该试验设计6个密度梯度,结合生产投入成本,对农户人工自种和流转土地雇工种植两种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核算,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在3 500~6 000株/667 m2变化时,出苗率、株高、单位面积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大致呈递增趋势。当播种密度为6 000株/667 m2时,川凉薯10号的单产最高,达2 644.10 kg/667 m2。综合考虑用种量、人工、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成本,经济效益最高的均为播种密度4 500株/667m2,农户自种利润可达3 098.27元/667 m2;以土地流转雇工种植方式进行生产的利润为1 230.82元/667 m2。因此,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最佳推荐密度为4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7.
由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336000)利用光温敏两用不育系501-85XC6-1配有而成的两系杂交油菜“586”,是目前国内最早应用于生产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之一.该组合杂种优势强,植株生长整齐、稳健、平均株高215·7cm,分枝部位适中.单株平均一次分枝8.7个,全株有效角果442.5个,每角粒数17.9粒,干粒重4.4g.产量高,同比试验,比中油821增产ZI.42%,比秦油2号增产19.7%。全生育期约205d,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偏早品种,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适合江西省“油一稻一稻”三熟制栽培。该品种属于低介酸油菜,介酸含量为0…  相似文献   

8.
镇稻10号,原名镇稻629,是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用高产早熟中粳镇稻99与晚熟优质食味好的中间材料镇540杂交配组,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粳新品种,于2007年1月通过审定。经多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示种,表现出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熟期适中、容易栽培、有较好增产潜力等优点。1主要特征特性1.1品质优良,食昧佳,稻米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两种水稻脱出物物理特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收获时,脱粒后混合物主要包括谷粒、瘪谷和短茎秆等,混合物的基础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其筛分和清选效果。混合物的物理特性数据为相关农业机器的数字化精确设计与数值计算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参数。通过实验方法,对我国南方中早39号早稻和C两优华占杂交晚稻收获脱出物的含水率、千粒质量、密度、三轴尺寸、静摩擦因数及恢复系数等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到了两种水稻脱出物相关物理特性参数的具体值,确定了物料的三轴尺寸。研究表明:两种水稻脱出物物理特性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品种、收获季节的差异性造成的,该研究还可为水稻脱出物颗粒流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豫中烟区不同烤烟品种根系发育、化学成分及产值的影响,在豫中烟区选取中烟100、豫烟6号和豫烟10号3个品种,探究了相同肥料用量下的常规栽培与水肥一体化处理对烤烟产量、化学成分、根系发育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且显著的提高烟叶产量并提升烟叶品质,但不同品种间的表现存有差异。其中,对豫烟6号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利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分别提升了19%、4%、7%;烟碱含量提升了15%,总氮含量提升了32%,氯含量降低了40%,钾含量提升了43%;上等烟比例提升了25%,产量与产值分别提升了7%、19%;根系体积提升了19%,总吸收面积提升了20%,活跃吸收面积提升了26%;根系活力、ATPase活性与常规栽培处理组相比,分别上升65%、33%。总体而言,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豫中烟区烤烟产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针对不同品种烤烟提升效果不同,豫烟6号表现最优,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互花米草产沼气属于固态发酵,发酵过程介质传递效果差,并且很难通过传统搅拌技术得到克服。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发酵液循环促进互花米草沼气发酵过程中介质传递,提升发酵效率的可能性。试验设置发酵液循环和无循环两组,反应温度控制在(35±2)℃,反应周期45天。结果表明,发酵液循环对互花米草沼气发酵的产气速率、总产气量和原料利用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积极效果。发酵液循环组第9天就达到产气峰值,比无循环组早13天;发酵液循环组总产气量达到49270ml,比无循环组多6125ml,高出14.17%;日累积达50%和60%总产气日期,发酵液循环组比无循环组分别前移8天和7天。产气趋于完成时开始出现维持性低水平产气,其出现的时间发酵液循环组在第23天,比无循环组提前4天。此外,发酵液循环组的发酵过程也比无循环组相对稳定和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早酥梨-美乐低醇复合果酒的品质,以体积比50∶50复配的早酥梨和美乐葡萄汁为试材,在酒精发酵前分别添加0.25g/L的酵母细胞壁、水溶性β葡聚糖和甘露糖蛋白,接种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分析探讨其对酒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酵母多糖均对早酥梨-美乐低醇复合果酒酒精发酵动力学和理化指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添加酵母甘露糖蛋白的复合果酒与空白对照组酒样的CIELab颜色参数差异显著。此外,添加酵母甘露糖蛋白可以提高酒样中萜烯类、酯类、高级醇类物质,尤其是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香茅醇和香叶醇等化合物含量,呈现较为突出的花香、果香属性;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达到7.400分。综上,外源添加酵母甘露糖蛋白能够有效稳定早酥梨-美乐低醇果酒颜色,改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高温季节黄瓜穴盘育苗效果和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黄瓜穴盘育苗的菌剂用量,以博耐526、津优1号和西蔬-131共3个品种的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菌剂用量(0、0.25、0.50、0.75 g/株,分别记为CK、T1、T2和T3)对夏季高温环境下穴盘育黄瓜秧苗形态指标、生物量、根系生长、壮苗指数、生长函数和基质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基质酶活性与秧苗生理和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菌剂用量的增加,3个品种黄瓜秧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根系生长指标(除根直径外)、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T2处理的秧苗质量最佳,该处理的博耐526、津优1号和西蔬-131秧苗的壮苗指数分别较CK提高了77.8%、108.3%和63.6%,生长函数分别提高了183.3%、177.8%和133.3%,根系长度较CK分别提高了105.6%、72.4%和75.5%,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174.9%、111.4%和122.2%,根体积分别提高了212.0%、137.8%和156.3%,根尖数分别提高了108.9%、58.6%和64.6%。而根直径、叶绿素含量和基质酶活性(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则表现出随菌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叶绿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蔗糖酶活性还与根系活力、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 0.05),过氧化氢酶活性还与根干质量、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表现出正相关性(P 0.05)。考虑菌剂对黄瓜秧苗生长发育、成苗质量和基质酶活性的综合影响,按0.5 g/株向育苗基质中添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菌剂(5×1010CFU/g)是本试验条件下夏季黄瓜穴盘育苗较优的施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气候区域夏季高温期黄瓜穴盘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显著的经济价值,在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突出作用,素来享有"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等美称.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中的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直接影响到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表现得尤为突出,受到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湿地在我国北方并不常见,少部分湿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当地生态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出发,对我国北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生态学与设计艺术学,就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北方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基础”是普通工科高等院校机电类和近机类相关专业中一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创业、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不突出,且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和学的过程联系不够紧密,使得该课程预习效果、授课效率、课后复习收效达不到期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微视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正在丰富、影响、改变课程教学方式。课程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微视频,并探索运用在课程教学中,以雨课堂作为教学媒介,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和“学”变得生动。为掌握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开展情况,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促进教师教学总结和反思,完善教学微视频和优化教学方式,形成教和学的闭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石城县种植优质烤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江西省烟叶生产的优势产区。由于石城烤烟质量优、品味独特,因而年年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广阔。2001年,根据市场需求,石城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烟叶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主导产业,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全局,举全县之力,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在2~3年使全县烟叶种植面积扩大到3333hm~2,收购烟叶12万担。为了解决烟叶生产中科技含量低、种植规模小、优质烟比例低、人工成本高等突出问题,石城县农机局从烟叶种植的整地起垄、化肥深施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加大农机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抓好技术创新。组织农业、烟草、农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研制开发了“金叶”牌烟叶整地起垄机。该机与东风-12手扶配套后,能一次性完成翻耕碎土、起垄、开沟施肥等多项作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在实处,近期国务院一些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便民措施,如今年8月7日,公安部向社会公布了“便民三十条”,其中,涉及交通管理方面的便民措施就达17条。诚然,这些举措的初衷是为人民利益着想、体现执政为民思想,通过这些措施在社会上树立人民警察新形象的。但其中有个别措施存在不妥之处,比如“试行交警中队办理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普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牌证业务”的规定,明显与国务院办公厅[1998]88号文件精神相违背,一旦实施很有可能在有关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的管理问题上,再次挑起全国范围内公安、农机部门之间的职能之争,甚至引发冲突。其结果,既不利于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也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审议和通过,最严重的是会危及到当前举国上下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的大局。最近,山东、安徽等省纷纷反映,由于上述措施的公布,不少地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地方农机部门希望农业部就此问题做出明确指示。为此,8月25日农业部办公厅做出了《关于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管理问题的复函》,明确了农业部的意见。本刊特将全文刊出,以供各地农机部门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8.
悬挂式多轮支撑旱地激光平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牵引式旱地激光平地机转弯半径大、两轮支撑易出现压实轮辙、小田块精准平地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多轮支撑旱地激光平地机,该机通过拖拉机三点悬挂机构浮动功能与多轮支撑相结合,实现激光控制平地作业。建立了平地铲浮动调节数学模型,确定了平地机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分析了支撑轮对土壤的压实,设计了由两组刚性轮组成的支撑轮结构,减小了支撑轮对松软土壤的压实轮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悬挂式多轮支撑旱地激光平地机作业性能稳定,田面最大高程差从平整前20. 8 cm降至平整后7. 3 cm,相对高程标准偏差Sd从平整前4. 48 cm下降到平整后1. 72 cm,平整后绝对差值小于3 cm的采样测量点累计百分比91. 94%,显著改善了田面平整情况,满足田块精准平地要求。平地前后网格点土壤紧实度分析结果表明,悬挂式多轮支撑旱地激光平地机的多支撑轮对试验田块0~17. 5 cm深度范围的土壤紧实度具有一定的压实影响,深度达17. 5 cm及以上时,土壤紧实度基本稳定,整田表层土壤压实均匀。松软土壤经过均匀压实后,减小了土壤后期的沉降,保证了田面平整度。通过作图法对比分析了悬挂式平地机与牵引式平地机在田角处不能平整的面积比例,平整100 m×100 m、36. 5 m×36. 5 m、25. 8 m×25. 8 m田块时,牵引式平地机不能平整面积占比分别为0. 78%、5. 8%和19. 4%,而悬挂式平地机不能平整面积占比小,分别为0. 09%、0. 68%和2. 25%,表明悬挂式平地机小田块平地作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伊犁地区第六届农机安全生产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评比检查,于1996年10月15日—25日已圆满结束.参加这次评比活动的有地区农机处、农机监理所有关领导及各县市农机监里站站长等20人.评比从四个方面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查;1.检查在百日无事故活动中是否发生农机事故;2.安全综合指标:分为组织领导,安全宣传教育,田检路查;3.无事故、无重伤、无死亡、无直接经济损失;4.整顿无牌、无证及不更换旧牌证拖拉机.这次评比检查:分内勤两个组,外勤两个组,改变了以住只注重单一的听取汇报的做法,采取查、看、听的办法.通过四个小组认真的评比打分,最后评出第一名特克斯县农机监理站;第二名新源县农机监理站;并列第三名的是昭苏县、查布察尔县农机监理站.伊犁州农机监理总站领导也专程赶来参加了这  相似文献   

20.
蔬菜移栽穴盘苗自动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穴盘蔬菜自动移栽中钵苗离盘转运至导苗筒过程钵体损伤大、机构轨迹复杂及机电气控制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纵向移盘机构、顶苗机构、横向移盘机构、导苗筒、夹苗机构等组成的纯机械传动式蔬菜移栽穴盘苗自动输送装置。利用功能-动作过程-动作法(F-P-A法)对穴盘苗自动输送过程进行动作分解,确定了符合各环节动作要求的机构形式;运用运动建模、仿真和精度综合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农艺与动力学要求,得出横向移盘机构圆柱凸轮最大压力角α_(max)=29.32°,夹苗机构的苗爪翻转凸轮行程hp=29 mm等关键部件参数;基于建立的时序分析模型,利用Visual Studio编写了可视化的蔬菜移栽穴盘苗自动输送装置时序分析程序,通过对各机构动作进行匹配,优选出一组最佳参数:纵移机构初始相位角φ_z=185°,顶苗机构初始相位角φ_d=108°,曲柄长度a=78mm,连杆长度b=112 mm,偏距e=20 mm,苗爪翻转机构初始相位角φ_f=15°,苗爪开合机构初始相位角φ_k=135°。以苗龄期45 d、3种不同含水率的番茄穴盘苗为试验对象,进行自动输送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基质含水率和取苗速度对装置取苗成功率均有影响,呈负相关,基质损失率则与取苗速度关系不大;该装置能够实现140株/min的取苗速度(取苗成功率超过95%),当基质含水率为符合育苗规范的32.79%时,取苗成功率98.44%、基质损失率36.67%,满足移栽农艺要求且远超人工移栽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